在戰亂苦難奔波的歲月,三餐不濟,吃口飯都成問題時確實很難顧及什麼節慶節日禮儀,繁文縟節能棄則棄,能減測減。但若是還能過上小日子,本應被深植,卻丟棄和遺忘的禮儀是不是該找回來?
ADVERTISEMENT
在聖誕節前一個月,天主教有個重要的迎接聖誕節的準備時期──將臨期,即是準備救主即將來臨的時期。將臨圈是將臨期的代表性裝飾,一如農曆新年必掛上紅燈籠一樣。除了在教堂置放將臨圈,教友也被鼓勵在家中裝飾自家的將臨圈。在西方將臨圈多半是用常青樹枝編成的花環,以聖誕紅、綵帶、亮眼的鈴鐺等裝飾,在本地因取材所限,將臨圈多半是用塑料松葉製成。將臨圈中還須安置3支紫色蠟燭,1支粉紅色蠟蠋,代表將臨期的四周,每個星期日依序點燃一根。
在將臨期,教友一再被提醒要準備好自己,以慶祝及迎接救主耶穌的降世與第二次來臨。耶穌將在末世第二次來臨是天主教教徒必須相信的教理,而到神父面前辦告解,告明己罪,悔改求赦罪,是等待耶穌來臨的另一個重要準備。
天主教在不同的節慶和時期都有必須遵照的禮儀,雖然有些人認為天主教過於重視儀式,且某些時刻對某些人而難免流於形式,但遵從禮儀而自我修正後更堅固了信仰的人也不少。以將臨期禮儀為例,是在幫助教友做好準備與自我省察。禮儀是跨越時空的管通,讓教友回望2000多年前耶穌降生的當下,提醒教友勿忘自己的信仰初心與核心。
且把目光轉向大家熟悉的華族傳統節慶,這些節慶本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禮儀。細細想來,可發現當中其實都包含著感恩、尊重與珍惜的意函,尤其是對大自然的敬畏、感謝和祈求。可是我們這年代,對古人生活環境和情操都已十分陌生,甚至不能苟同,節慶的意義最終只剩下吃喝歡聚。於是乎中秋節成了月餅節、端午節成了粽子節、冬至成了湯圓節,過年最重要事似乎是準備那一桌團圓飯,很多家庭在大年初一向長輩拜年賀年的禮儀都沒了。
然而韓國還保留著早期受漢化的禮儀,在農曆新年時穿著韓服向長輩拜年行跪拜禮,祝願長輩健康平安,隨後長輩才發利並福祝拜年的晚輩。我們的普遍情況則是,一家團圓吃頓飯後,在新的一年,新的一天早上,一切如常。在一年的開端,我們卻聽不見也不期待最親近的家人的祝福,奇怪不奇怪?
在戰亂苦難奔波的歲月,三餐不濟,吃口飯都成問題時確實很難顧及什麼節慶節日禮儀,繁文縟節能棄則棄,能減測減。但若是還能過上小日子,本應被深植,卻丟棄和遺忘的禮儀是不是該找回來?
孔子一生大力提倡恢復周禮,堅信在周禮可建立社會秩序,教化人心。所以他給學生顏淵留下了一句名言:“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在禮儀的約束下,學習剋制私慾不妄為,則事事皆仁,天下歸仁。禮儀中有值得學習的含義,豈是可棄之如敝屣的多餘的形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