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建築與傢俱,木雕也是另一種展現木工藝的手法,在一鑿一挑之間,把樹木渾然天成的美幻化成各種皮相。
報道:本刊 張露華
ADVERTISEMENT
攝影:本報 蔡偉傳
今年52歲,從事木雕工作已經20年的加尼亞當(Gali Adam),是雪蘭莪巴生加釐島(Pulau Carey)瑪美里(Mah Meri)族原住民。
他住在島上叫做雙溪邦本(Sungai Bumbun)的原住民村,沒有路名門牌,聯絡人瑪斯娜只給了瑪美里文化村的衛星定位。到逹時瑪斯娜已在路邊向我們招手,領著我們走向相隔幾間屋子的加尼工作室。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坐在亭子的加尼說,這是他的工作室,後面房子就是他的家,與太太及孩子住在這裡超過30年。平時閒裡無事他都在亭子裡工作,累了就在亭子裡吃飯、午睡,鮮少往外跑,除非要找木時就會往樹林裡鑽,找到了就把樹砍倒鋸成小段,再用摩托載回家,放在亭子外面自然風乾,需時大概半年。
一刀一鑿,雕刻出自己的路
談到為何入行,他笑說:“因為可以賺更多錢啊!當然興趣是最重要的,沒有興趣就沒辦法堅持,我想所有工作都一樣吧,沒有興趣就無法長久做下去!”
在未成為木雕師之前,他是園丘工人,工作辛苦不在話下,收入也有限。瑪美里族是以沼澤硬木雕刻藝品“Nyireh Batu”著名的原住民,空閒時加尼向木雕老師傅學習,自己再細細琢磨,畢竟手藝這東西能吸收多少要靠自己。
慢慢的掌握木雕技術後,他就辭工當匠人,全心全意把自己的興趣當事業經營。
他形容,每一件作品的誕生都帶來很大滿足感,從選木、造型、雕刻、韜光到完成,是自己一刀一鑿做出來的,那份滿足感是無法言喻。
瑪美里族的木雕藝術在國際赫赫有名,世界級著名木雕作品中不乏瑪美里族的作品。他們的傳統木雕藝術與文化,早在50年前已經編寫成書,當中有兩本著作裡的木雕圖集,成為現在瑪美里族木雕家的參照藍本,分別是Roland Werner寫的《Mah-Meri of Malaysia: Art and Culture》,以及Peter Crowe的《Spirit Carvings of the Mah Meri of Malaysia》,記載了瑪美里族各種木雕畫像與瑪美里族的文化歷史。
加尼雕刻的作品主要是面具與雕像,通常都是參考這兩本書。有的作品是顧客指定的款式造型,沒有訂單時就以自己意願為準。
他提到,以前這裡(雙溪邦本)有很多木雕師,巔峰時期多達50人,如今只剩下5人,令他深感惋惜。
“為什麼越來越少人做木雕?因為木難找啊。我們雕刻用的木可以在島上的森林找到,樹齡至少要50年以上。一棵樹可供我們雕刻七八十件作品,所以我們用到的樹木其實不多。但近年來這些樹木被用作其他商業用途,快速消失中,我們要找適合的樹木變得更難!”
不急不躁,才能雕出好作品
一件木雕作品的工序,第一步從選木開始。加尼會從已經風乾備用的樹桐找出適合的,然後劈成木塊(是真的用刀劈,而不是電鋸),然後開始做造型,從粗入細。
如雕面具的話,先做頭型、臉型、耳朵、嘴巴,之後再雕細節的眼睛、鼻子、牙齒、臉部線條、毛髮等,簡單的面具需要2至3天,複雜的則要一個星期,而大型的雕像,則要花上一個月才能雕好。
加尼強調,雕刻時最重要是沉得住氣,耐心的一刀一刀鑿或雕,急不來,否則無法做出好作品。
“心要靜,不能急。所以有時一天我會工作8至12小時,有時心神不寧,做兩三個小時就不做了!”
一開始加尼說過做木雕可以賺更多錢,就隨口問了一句:“這樣的木雕面具,賣多少錢一個?”
他說:“看造型與大小,這種小面具大概150至200令吉吧!”
加尼表示,Nyireh Batu是在紅樹林生長的一種樹,它很堅硬,雕刻時不會斷裂,而且木紋很美,做出來的木雕不用上色,自有渾然天成的一種美。
他表示,在疫情暴發之前,很多外國人都會慕名而來訂購木雕,有的是在手工藝品中心介紹,有的是顧客口耳相傳推薦,收入還算不錯。
可是這兩年他的訂單幾乎是零,他笑說以前賺到省下的錢,都在這兩年裡慢慢花光,著實感到心慌,所以疫情期間他也做回老本行,到油棕園工作、出海捕魚,賺取一些收入。
最難忘作品:雕刻自己的臉譜
造訪加尼時,他剛巧雕好3只雕像,其中一隻是龍像,手工非常精緻,他說花了一個半月才雕好。
他表示,他做的木雕主要都是瑪美里族的Moyang,是瑪美里族的傳統藝術文化。
他也稍微講了一些加釐島歷史。“以前這裡不叫加釐島,而是叫Gongeng Teluk,後來英國人凱利來這裡種植油棕,開發園丘,所以就用他的名字命名。”
他回憶,從22歲當木雕家至今,足足有30年,因為對手工藝的熱愛,讓他堅持一直下去,所以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哪怕開始時雙手傷痕累累,如今老繭佈滿,他也沒有放棄。
加尼的木雕,除了訂製,也有拿到藝術中心甚至東馬售賣,或在一些藝術節上也可以看到。
問他有沒有什麼作品是他最難忘的?他說:“有,是一個人臉面具。平日裡我雕的都是Moyang面具,那天突然想雕一個常人的面具,我就拿著鏡子,畫下自己的臉型開始雕刻。當時我並沒有想著誰的樣子,就順著感覺雕。雕好之後我就掛在牆上。某天一位老顧客來買木雕,指著牆上那個面具說你怎麼雕自己啊?我喜歡,就賣給我吧!”
“經他這麼一說,我才覺得真的跟自己有幾分相似,原本是自己收藏的,但他硬說喜歡就買走了,哈哈!”
珍貴手藝後繼無人?
加尼雕刻的木像都是中小型為主,小型的面具大概也是一個手掌大小,而大型木雕最大也是2米左右。
他喜歡用老樹來雕刻,因為樹越老樹紋越多,而且樹紋與色澤都是獨一無二,仿造不來。就如他的作品,即使是雕同一幅畫像,但每次的成品總有一些不同,這就是手工的珍貴所在。
詢及如今村裡木雕工藝凋零,會否擔心後繼無人?他感嘆地說:“擔心也沒辦法,這門工藝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否則無法堅持下去。如果最後真的失傳了,我只能說可惜,這是我們的珍貴遺產,我當然希望有人傳承下去。”
加尼有4個兒子,其中一名兒子繼承了父親的藝術細胞,對雕刻感興趣,也跟著父親學習。加尼說,兒子現在只是好玩,以後會不會繼承,則讓他自己選擇。
進森林找木,最怕碰到老虎
木雕,除了匠人的手藝,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刀。加尼的“行頭”加起來超過20把,大大小小的刀具──有劈木的大刀,有如畫筆的小刀;有的買回來,有的是自己做,每一把刀都各司其職,只有他自己知道怎麼用。
瑪美里族有自己的信仰,尤其如加尼要到森林裡討生活(找木)的人,更是對山裡的神靈懷著敬畏之心。
“雖然我們看不到衪,但我們相信祂的存在,入林時都懷著敬重的心,不打擾祂,也不會在林裡亂說話,所以不會感到害怕!”
“真正讓我害怕的是老虎。島上靠近村落的大樹越來越少,要找到好木就要進去森林裡面。聽一些村民說聽到老虎的咆哮聲,一些牛也被叼走,野生動物保護局也曾經來勘測村民發現到的巨大獸印,所以我不太敢往裡面走,搞不好遇上出來覓食的老虎就逃不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