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国际头条

|
发布: 9:52pm 16/12/2022

日本

防卫

国防

安保

日本

防卫

国防

安保

二战后安保政策大转变 日将拥反击能力

配头)日本周五将公布安保3文件 自卫队将拥反击能力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1月6日访问位于东京西南部相模湾的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期间,进入美国战斗机的驾驶舱。(美联社照片)

(东京16日综合电)政府周五在临时内阁会议上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3文件,内容载明日本将拥有反击能力(敌基地攻击能力),从2026年度起将陆续部署长程弹道导弹;这是二次大战后日本安全保障政策的大转变。

此外,从2023年度起的5年间力整备经费(经费)将编列约43兆日圆(约1.4兆令吉),2027年度国防经费将达国内生产毛额(GDP)的2%,高于传统水平的约1%。

ADVERTISEMENT

安保3文件除了有国家安全保障战略(NSS)之外,还有显示防卫目标及达成方法的“国家防卫战略”(现行的防卫计画大纲)以及规范自卫队体制及5年间经费等的“防卫力整备计划”(现行的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NSS是2013年安倍晋三政府所拟定,这次是首度修订。

列中国为最大挑战

新版安保文件中载明持续扩军的中国是“空前最大的战略挑战”。内容指出,日本正面临战后最严峻且复杂的安全保障环境,而且以力量(包括军事力、经济力等)片面改变现状的压力增高。日媒指出,这项看法是剑指中国和朝鲜。

新版安保文件强调拥有反击能力等防卫力增强的重要性,一连串政策将是安保政策的大转变。

从2023年度起5年间的防卫力整备经费将编列约43兆日圆,是现行(2018年内阁会议通过)5年计划的约1.6倍。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能从敌方射程外实施攻击的“防区外防卫能力”将达到5兆日元(约1610亿令吉)、约9兆日圆(约2900亿令吉)用于飞机、船舶等设备的维护保养、拨出约6兆日圆(约1930亿令吉)用于确保新设备。

向美购500“战斧”巡航导弹

为了迅速实现拥有“反击能力”这一目标,日本政府计力争在2027年度前最多采购500枚美国制“战斧”巡航导弹。它还打算在未来十年内从美国获得足够的远程SM-6导弹供应。

作为实施“反击能力”的“防区外防卫能力”等装备上,预计将会有改良日本现有的“12式反舰导弹”、用于岛屿防卫的“高速滑空弹”等。

根据《读卖新闻》,日本最终计划部署能够到达朝鲜或中国沿海地区的1000多枚远程巡航导弹。

拟建130个新弹药库

日本预计还将在2035年之前建造约130个新的弹药库,以持有反击导弹和其他武器。为了应对来自日益强硬的中国的威胁,日本希望加强其在最南端岛屿的军事存在。据报道,日本将在那里把具备弹道导弹拦截能力的军事单位数量增加两倍,并计划将驻冲绳地区的军队人数从2000人增至3000人。

文件中包括的其他项目还包括确保到2027年建立强大的国防制造基地,以及开发和制造高超音速导弹、强化使用大型无人机的监视系统等。

离岛机场延长跑道供战机起降

此外,日本离岛机场将延长跑道距离,提供F-35战机起降,便利自卫队部署跟协助居民撤离,以因应台湾有事的状况。日本官员还希望改善与美军的协调,以便更好地为潜在的台湾危机做准备。

文件将列明不允先发制人

但文件也将列明须在日本宪法和国际法的范围内执行“反击能力”,并强调不允许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因此长期奉行的专守防卫概念没有改变。

在华盛顿,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周五称,日本的防卫改革政策将“加强和现代化”该国与美国的军事联盟。他表示,日本大幅增加国防投资的目标将强化且现代化美日同盟。

岸田拟1月会晤拜登

日本传媒周五引述消息报道,首相岸田文雄计划明年1月到访美国华盛顿与拜登会谈时,提出修改美日防卫合作方针,阐明日本的“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中外交部:背离中日共识

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三在例常记者会上称,日方罔顾事实,背离日方对双边关系的承诺及中日之间的共识,对中国无端抹黑,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他亦发出警告,强调靠渲染“中国威胁”为自身强军扩武寻找借口的图谋是不可能得逞的。

此外,中俄两军疑似再度联手“夹击”日本,俄罗斯周三派出两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在日本海上空巡航之际,中国5艘不同型号的军舰分成3批,当天起一连两天分别经大隅海峡及宫古海峡,由东海驶入太平洋。而日本自衞队海空两路实施警戒监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