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锺泗滨〈晒咸鱼〉
季风的讯息带来昨日的思念,一种遗忘
从簷滴里迸开,南飞候鸟
敛起翅膀,隐藏在浓密的雨树下,垂落
小小的红花
腌制一夜的咸鱼正好挂上,晴天美好
在谈笑里泛开
昨日的燕子今日的呢喃,在生活里
点燃烟火的日常
风吹过,掀开了时光翻卷如波浪的
蔚蓝,宁静盛放
ADVERTISEMENT
女人们却牧放着她们的梦想,在阳光
梳落的黑发上
絮语浮荡,穿过空气中四处弥漫
羊在脚下,咀嚼自己的孤单
细草坚韧地成长,像命运,在男人的
赤肩上,承担了一生的爱
向阳,日子
拥抱着日子,向未来,随着一首
又一首南洋的歌
在生活里,努力向前的奔波
* 锺泗滨(1917-1983)的画〈晒咸鱼〉,画出了海边村民男女勤奋生活的内涵,同时也展示了乡村生活宁静和谐的一面。画中色彩疏淡自然,与村落的朴实环境衬合,展现了五、六○年代马来甘榜的纯美特色。此画收藏于新加坡美术馆,并与陈文希的“猿猴”,共同刻印在新加坡50元的钞票背面。
2. 陈宗瑞〈卖刨冰的小贩〉
时间回过头来探访童年的足迹
光阴正好,伫立
在刨冰车贩前,看夏天的雪花
落了一碗冰凉
一分钱银币,与目光一起守候
世界,在懵懂于
人世油嘴鬼脸的时刻,只有
稚真的笑
安静了一分岁月躁动的祈望
而隐藏在冰雪下的棕榈子和一朵
糖浆红梅,储存
渴求,舌尖知道,快乐一点
一滴,在眼睛里
悄悄发亮
冰屑沁入心脾,像思念,甜
逐渐扩散
在回忆的最深处,马来小贩依然
不断转动刨冰机
让冰雪溶解了赤夏燠日的太阳
一代代人的风景
让怀旧的头颅不断在往前的
消逝中,不断
频频回望
一个又一个童年无忧的
离散
* 陈宗瑞(1910-1985)〈卖刨冰的小贩〉,画出了60年代乡村童年记忆美好的情景。热带赤道的刨冰机转削出一碗碗淋了红色糖浆的冰屑,是那时许多小孩嘴馋的甜品,观赏此画,让人缅怀起当时荒野纯朴的乡村景像。画家以山水画与写实主义笔调,汇合成了南洋乡野清旷的情态,画景和画意,都别有特色。此画藏于新加坡美术馆。
3. 张荔英〈烤沙爹的男孩〉
芭蕉叶垂落的午后,葵扇摇动的风
正唤醒铁桶炉内的星火
炭烧过了微亮目光,戴宋谷男孩
开始支起
一日生活的希望
烤上的沙爹一串串,有家和国的
滋味,岛在成长
浪声知道,远方的岸带走了远方
湛蓝的向往
巨伞之下,母子安乐的沾吃一盘
酱料,小孩
排列微笑,并把日子掀开,一片
人间烟火
马来风光,四处弥漫
而语言燥热,在扇的煽动下
与明亮阳光
无声对话,并落入了印象主义的
画笔中
以时间,交换了一幅传说
* 张荔英乃国民党元勋张静江之女,自小习画,后来负笈法国,深受印象派和野兽派画风影响。注重户外画画和对光影变化之下色彩不同转换的细致要求。而〈烤沙爹的男孩〉一画,呈现了戴着宋谷的马来男孩在沙岸上煽风起火,烧烤沙爹,以及一对母子在旁吃沙爹的情景。在此,南洋草木,以及安定祥和的画面,凸显了马来风光的美好场景。画里纯朴的情景,被无数时光淘洗后,到如今,也已成了一种传说。
4. 林学大〈动乱〉
这是南洋,一座小岛上华语动荡的时代
歌曲,向左走
新加坡河上万艘驳船穿梭于时间流水
之间,无数朵梦
正落在风云变幻的呼声里,与无数
潮浪,冲击了殖民的海岸
1954年的总督府前,呼声拔高
头颅和肩膀挡住
国民服务的枪口,513烈阳爆开
与警棍落如雨点
挥向了一双双赤手空拳而呐喊的口
时代继续向左走
无数高举的拳头撑住了岛屿上的喧嚣
接住了1955年的
福利巴士运动,抵御太阳欺压和
俘虏
而记忆退走,口号
点燃火焰,照亮了一代人存在的声音
在历史的前序
时间奔走,如风
吹入了新加坡的一首诗里,吹入
一幅抽象画上
吹入,存有和存有的
遗忘
* 林学大(1893-1963)于1936年从厦门到新加坡,并在陈嘉庚的赞助下,与杨曼生于1938年创立南洋美术专科学校,致力培养本土艺术人才。他是最早提倡“南洋风”(Nanyang Style)的画家。而他所称谓的“南洋风”,并非以异国视域美化南国女性和乐园化画图,而是强调要进入当地社会,体认在地知识和反应在地政治变化的动态。他的画〈动乱〉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以非立体写实的画风(有点类似抽象画)刻画耸动的人潮,由此描绘出了1954年华校生反对英国殖民政府的国民服务法示威与1955年福利巴士工潮等重大抗争事件,显现了他对在地社会动态的深刻关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