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pm 2輛富貴殯儀館的靈車,分別運載2名罹難者遺體離開醫院停屍房。
根據記者現場觀察瞭解,雙溪毛糯醫院今日已完成至少9具遺體的剖驗工作,並由家人領出安葬。
ADVERTISEMENT
7.59pm 富貴殯儀館1輛靈車運送一具罹難者遺體離開停屍房。
2男1女華裔,被目睹尾隨靈車離開。
7.45pm 災埸食堂的巫裔女員工,遺體被家人從雙溪毛糯醫院停屍房領出,準備安葬在鵝嘜區的瑟拉昔花園穆斯林墳埸。
7.37pm 1輛富貴殯儀館的靈車,運載一名罹難者遺體離開停屍房。
靈車離開前,可聽聞家屬淒厲的哭喊聲,誏聞者心酸。
6.52pm 全國總警長丹斯里艾克里沙尼巡視土崩現場外,也向新聞局官員瞭解新聞局設置流動車輛的事宜。
全國總警長丹斯里艾克里沙尼說,他考慮各媒體的要求,在安全許可下,可能開放讓錄影的媒體進入災區拍攝。
他說,他明白各媒體的需求,有各自扮演的角色及拍攝角度,他將與雪州消拯局主任拿督諾阿佔商討,允許這項要求。
他說,他明白各媒體只能駐守在災場外圍,很多現場照片都來自搜救隊伍,也明白這些照片未能滿足媒體的需求。
6:50pm 1輛警察四輪驅動車運載罹難者遺體抵達雙溪毛糯醫院太平間,死者相信即是今午4時零5分被發現的女童。6.46pm 載著重型神手的拖格羅裡進入土崩災場,準備展開搜救行動。
5:56pm 全國總警長丹斯里艾克里沙尼說,搜救團隊在A區尋獲1名女童屍體,屍體將送往雙溪毛糯醫院。
他抵達土崩現場後對媒體發表簡單談話時說,他希望能儘快完成搜救行動。
他也確保相關單位時刻給予媒體有關搜救行動的最新消息。
針對警方將傳召露營地營運者錄供一事,艾克里沙尼說,有關當局已經同意,先尋獲所有失蹤者才展開調查,但這不代表警方不會同步進行調查,因他已經指示雪州刑事調查主任率領有關此案的調查工作。
他說,目前最重要的是確認罹難者身份,因有者尚在等待鑑定身份。
5:39pm 衛生部長扎麗哈探訪病患後於士拉央醫院門前召開記者會表示,截至今日下午1點,共有4位華裔傷者在本院接受治療,他們目前情況良好,大約在明天或後天便可出院。
其中,士拉央醫院也成立了一組團隊,專門為傷者的家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同時,她也說到院方會給予傷者最好的治療和幫助,也希望家屬不要傷心難過,並且堅強勇敢地克服一切悲傷。
5:28pm 再有4輛相信載有土崩案罹難者的靈車駛離雙溪毛糯醫院太平間。
5.25pm 全國總警長丹斯里艾克里沙尼抵達土崩現場。
5.08pm 消拯局行動管理消息說,搜救隊伍於下午4時05分發現一具女童屍體,死亡人數增加至24人,9人下落不明。
共有128人涉及土崩搜救行動。
5.02pm 辛苦了,搜救犬!4只搜救犬離開土崩現場。
4:40pm 甲洞行動黨義工團成員林文祥之妻的遺體在靈車在載送下,緩緩離開雙溪毛糯太平間範圍,而在場的包括行動黨甲洞國會議員林立迎,及助理賴俊權等人。
4:30pm 旺阿茲莎隨同衛生部長扎麗哈和衛生總監諾希山去探訪在士拉央醫院就醫的三位傷者。
4:28pm 多名隸屬災難罹難者身分辨識(DVI)團隊的成員,協帶數箱設備抵達雙溪毛糯醫院,並直徑進入太平間。
4.05pm 旺阿茲莎抵達現場,也為她剛剛因為去參與聖誕活動,導致遲到的理由而致歉。
3:52pm 在峇冬加里露營地土崩案中罹難甲洞行動黨義工團成員林文祥之妻的遺體,將在稍後由丈夫領出,並送往隆市富貴生命館設靈。
消息指出,13名身分已被核實的罹難者中,有5人為隆市民眾華小的教師,而其中1人正為林文祥之妻劉佩詩。
3.57pm 他們結束討論,重回醫院門口迎接旺阿茲莎的到來。
3.49pm 衛生部長扎麗哈與衛生總監諾希山一同進入醫院會議室討論待會的行程。
3:24pm 消息指出,在昨日相繼被送入雙溪毛糯醫院太平間的21名罹難者中,有13人身分已被核對,而當中6人已完成解剖,現等待家屬辦理領屍手續。
消息還透露,院方共採用擷取脫氧核糖核酸(DNA)及手指紋2種方式核對死者身分,而利用手指紋核對身分的結果報告則較先出爐。
2:59pm 雪州峇冬加里有機農場露營地16日凌晨2時左右發生嚴重土崩,截至下午1時05分,23人喪命,10人下落不明。
烏魯雪蘭莪警區主任蘇菲安警監說,搜救隊伍於下午1時05分,在Hill View發現兩具屍體,罹難者為一名30歲左右的成年女性及一名男童。
他說,兩具屍體已送往雙溪毛糯醫院進行解剖。
父親有機農場營地業者 警方:將傳召錄供
蘇菲安也說,警方將傳召該露營地營運者及採取後續行動。
他下午2時38分在峇冬加里有機農場露營地土崩現場外召開記者會時這么表示。
雪州消拯局主任拿督諾阿佔說,兩具屍體的距離約800米,相信兩名罹難者為母子。
他說,搜救隊伍是在A區即Hill View山坡靠近泳池發現屍體,因此目前目前專注於在Hill View泳池及泳池前搜救。
他也說,屍體被掩埋在地下3公尺。
2:38pm 再有2名峇冬加里露營地土崩案罹難者被送入雙溪毛糯醫院太平間;2名罹難者分別為一名成年女子及一名男童,並經由警方黑車送達。
2.32pm 國家天災管理機構(NADMA)說,截至下午1時40分,23人在雪州峇冬加里有機農場露營地土崩事件中喪命。
死者分別是13名成年女性、5名男童、4名成年男性及1名女童。
仍有10人下落不明。
2.25pm 烏雪縣議會主席莫哈末阿茲哈說,烏雪共有25個位於高風險區的露營地非法運營。
他說,這些露營地位於河岸或山坡,這些地方屆被視為高風險區。
他說,仍有露營地經營者正等待準證獲批。
他說,根據地方政府發展部昨日發佈的指示,該議會正處於合法化25個露營地的過程。
2.12pm 根據消拯局公關部臉書,截至下午1時02分,雪州峇冬加里有機農場露營地土崩有61人獲救、23人喪命,10人仍下落不明。
1.37pm 現場傳出搜救隊伍尋獲兩名罹難者的消息。
1.23pm 詢及失蹤者的生存率,諾阿佔說,原則上,失蹤者的生存率非常渺茫,事發至今已進入第二天,在土裡的氧氣稀少,身體承受著泥土的壓力,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
他說,除非泥土帶有許多樹木及大石頭等,他們在有呼吸空間的土裡。
他說,確認罹難者身份的方式包括隨身的露營物品,如帳篷和被單。
蘇菲安說,尋獲的21名罹難者皆沒有文件,目前在雙溪毛糯醫院,家屬可到醫院辨認及向警方報案。
他說,共有14名罹難者已在雙溪毛糯醫院進行解剖。
1.08pm 據消息透露,被送入雙溪毛糯醫院太平間21名罹難者中,有10人的身分已被確認,皆為是與民眾華小有關人士。
10名被確認身分的包括4名年齡介於9至12歲的學生、3名女教師、2名罹難女教師親屬,及1名食堂業者。
12.22pm 雪州峇冬加里有機農場露營地16日凌晨2時左右發生嚴重土崩,截至早上11時,有61人獲救、21人喪命,以及12人仍下落不明。
烏魯雪蘭莪警區主任蘇菲安說,搜救行動從早上8時許開始至今,仍沒有發現失蹤者,並希望今日能有正面消息。
他在土崩現場外召開記者會,跟進搜救行動進展時說,搜救行動昨晚9時因大雨暫停,並於今早8時30恢復搜救行動。
他說,搜救行動仍由消拯局主導,現場共有135名人員,並由7只搜救犬及5個機構協助。
11.59am 烏魯雪蘭莪警區主任蘇菲安說,搜救行動從早上8時許開始至今,仍沒有發現失蹤者,仍有12人失蹤。
11.30am 一名相信為罹難者家屬的華裔老翁,在2名親友的攙扶下抵步雙溪毛糯醫院太平間,期間悲從中來泣不成聲,令聞者心酸。
11.30am 雨停了。現場記者設置麥克風等設備,準備記者會。
11.20am 現場雨勢漸大。
11.09am 土崩現場下起毛毛細雨。
士拉央醫院證實,峇冬加里露營地土崩事件的其中三位傷者已脫離危險期,並被送往病房繼續觀察。【閱讀全文】
10.52am 雪州王儲東姑阿米爾沙離開土崩現場,沒有對媒體發言。
10.44am 佛教慈濟基金會雪隆分會發言人陳志偉表示,慈濟從昨日土崩事件發生後,便派出超過50名志工以輪班制方式到雙溪毛糯醫院、士拉央醫院及隆市中央醫院等處駐守,以隨時給予家屬援助。 他指出,有部分家屬至今仍抱持著親人尚存活的希望,而慈濟目前除了給予食物等物質援助外,亦將提供家屬心理諮詢,同時陪伴家屬到最後。 “據瞭解有家屬已擷取脫氧核糖核酸(DNA)對罹難者進行身分核對,但目前結果仍未出爐。”
10.37am 雙溪毛糯醫療組副主任諾阿妮扎博士在太平間外向媒體指出,院方感謝媒體所給予的合作,而基於需顧及罹難者家屬的心情,因此院方需限制媒體活動範圍。
“院方、衛生部及非政府組織在事件發生後攜手合作,而醫療人員亦就此忙碌到今早6時30分才得已暫時歇息。”
10.19am 雪州王儲東姑阿米爾沙抵達土崩現場外,向相關單位瞭解情況。
9.59am 青年與體育部部長楊巧雙乘黑色休旅車抵達雙溪毛糯醫院太平間。她指出,自己到太平間的目的是為了慰問身為罹難者家屬的朋友兼黨員,並未打算針對土崩事件發表談話。
(連俊傑攝)
(攝影:辛柄耀)
9.48am 消息透露,雙溪毛糯醫院院方已在今早著手為送抵太平間的罹難者進行解剖程序,惟仍未確定家屬能在何時辦理領屍手續;為顧及家屬隱私,院方仍在太平間外架起屏風,並避免媒體趨近。
9.43am 電訊服務公司在峇冬加里露營地土崩現場附近設置移動通訊服務,媒體如今可使用Wifi上網服務工作。
9.20am 雪州總警長拿督阿尊奈迪巡視土崩現場。
9.10am 兩名消拯人員扛著所需的資料統計板到土崩現場。
8.50am 警官陸續抵達土崩現場外。駐守該處的大馬志願警衛隊拉上警戒線,維持秩序。
8.31am 消拯局等相關單位今早8時恢復搜救行動。
消拯人員、警員及醫護人員等出入峇冬加里露營地土崩現場。
8.20am 峇冬加里露營地土崩案;多家媒體自今早7時起,於雙溪毛糯醫院太平間外駐守,而截至目前仍未見任何罹難者家屬現身。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