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7:05am 18/12/2022

回族家庭

落地生根

回族家庭

落地生根

大馬落地生根百年 穆斯林家族 悠悠海南根

报道/摄影:黄顺光 (部份相片由刘宝军提供)
18/12见报∕我们∕400回族后裔太平聚会
部分胡申馬後裔在聚餐會上大合照。

這是一箇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故事。百年來,這個來自廣東省海南的回族家庭在本土已經開支散葉至第七代,完全融入了這裡的生活和文化,也成為了大馬公民;不過,他們始終保留自己的根,甚至希望世世代代都延用祖先的姓──馬。

故事的主人翁,是在1920年從中國廣東海南到馬來亞討生活的胡申馬(Hussin Ma Kwantung),百年前從海南遠渡重洋,在檳城上岸,然後又輾轉來到了邦洛島和太平,一代又一代人在此落地生根,融入了這裡的社會,迄今子孫後代已有超過2000人。

ADVERTISEMENT

18/12见报∕我们∕400回族后裔太平聚会
“胡申馬”家族長老與出席者合照,後排左起陳世策,劉寶軍,阿茲敏及林秋雅;右起是馬燕圖及馬清醒。

其中400名的海南島回族“胡申馬”的後裔,本月11日相約齊聚在太平將相酒店,出席開創家族歷史先河的家庭聚餐會,除敦睦宗誼及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外,更重要的是讓後代不要忘了他們的文化和根。

這些來自我國各地及新加坡的胡申馬後代,當中包括了第四代至第六代的家族成員,他們的祖先胡申馬於100餘年前來到我國,過後開枝散葉,目前在大馬有約2000名胡申馬的後裔。

18/12见报∕我们∕400回族后裔太平聚会
胡申馬家族大聚會的橫幅中,擁有中文的“馬”字。
多不諳中文 仍穿唐裝出席

出席聚餐會的一些年長者,雖然他們大部分不諳中文,但仍穿上了唐裝及印有“馬”字的T恤,以彰顯他們對中華文化及習俗的緬懷,並努力讓這些傳統承傳下去。

由於出席人數眾多,主辦單位也以不同顏色的服裝來辨別輩份,也讓後輩向長輩請安及互相認識,達到加強家族成員聯繫的目的。

受邀到場觀禮的嘉賓們有馬來西亞海南聯合會總會長拿督林秋雅、研究馬來社群三亞人後裔的學者劉寶軍、太平華人文化協會會長馬燕圖、太平華人文化協會前會長馬清醒、前總警長丹斯里依斯邁、太平海南會館理事長陳世策等。

聚會的主要召集人阿茲敏(65歲)受訪時表示,廣東胡申馬是家族的第二代,在1920年前從由海南島漂洋過海來到這裡,首先落足檳城,過後曾到邦咯島,並在峇登定居,因此太平也是胡申馬的故鄉之一;而這次的家庭大聚會選擇在太平舉行,藉此緬懷便顯得意義深長。

他表示,祖輩胡申馬育有四男三女,兒孫至今已邁入第七代,目前尚存有一位屬於第三代的女性後裔宋墨(86歲),因年邁而無法到來參與。參與聚會的家庭成員除來自國內各地外,也包括新加坡的族人。

18/12见报∕我们∕400回族后裔太平聚会
胡申馬後裔仍保存著的旅行證明書。
胡申馬家族首次大聚會

“此次是胡申馬家族的首次大聚會,前後花費了約半年的時間籌備,而為了加強胡申馬後代的聯繫及促進情誼,我們計劃今後將每2年舉辦一次類似的家庭大聚會。”

也是胡申馬第四代的阿茲敏說,根據從長輩們的口中獲知,農夫出生的胡申馬來自中國海南島,當年為了開拓更好的生活,特從海南島飄洋過海南來,從此在大馬落地生根。

他強調,這次舉辦家庭大聚會,旨在加強胡申馬後裔的聯繫,避免家屬成員斷聯,更重要的是要讓家庭成員互相認識,如我國前首相敦阿都拉,也與他們有親屬關係。

他說,家族成員在瞭解到本身都有華裔的血統後,今後在辦各種喜事慶典時,都會鼓勵他們穿插華裔的習俗進行,就如今次的聚會,一些成員也身穿唐裝及戴清朝帽子,甚至是綁了長辮子出席。

他表示,該家族成員雖然大部分不諳中文,及不再使用“馬”姓,但為了保留海南穆斯林馬氏家族的根及傳統文化,新生代或許可考慮在名字後加上“馬”姓,以便知道祖先是來自中國的海南。

18/12见报∕我们∕400回族后裔太平聚会
阿茲敏:新生代可以考慮在名字後加上馬姓。
知道祖先來自海南三亞

他指出,胡申馬家族在我國百年來已逐漸被同化,雖沒有再延用“馬”姓,但大部分族人仍清楚瞭解本身的祖先,是來自海南島的三亞,沒有忘記他們的“根”。

對於胡申馬家族在歷經百年後,仍能齊聚聯誼,林秋雅表示非常感動,尤其是見到這個海南人回族後裔,一直將馬氏的華文姓氏保留下來。

她說,在聚餐會上,大會也選擇族群中年長的第三代長者來頒發禮物,充分展現中華文明尊老愛幼的美德,並讚揚出席的後裔長輩們也穿上唐裝,保留傳統特徵。

林秋雅:助胡申馬後裔海南探親

“今次我們雖然是首次見面,但感覺特別的親切,並將盡力協助安排胡申馬的後裔到海南探親訪友,回味祖先的故鄉風情。”

她表示,本身在邦咯島曾接觸過的穆斯林海南人後裔,他們中還有人會講海南話,在清真寺的墓地裡還看到華人的姓氏,一些還留著祖先以前跟海南島親人來往的書信。

她解釋,胡申馬是來自海南島,但卻自稱廣東胡申馬,這是因為在1988年前,海南島屬於廣東,因此祖先來馬時的證件登記是廣東文昌、廣東崖縣等地名。惟1988年海南島已經成為了海南省,因此海南人目前一般稱祖先的家鄉為海南。

林秋雅指出,目前我國共有約50萬海南鄉親,並闡述於2005年馬中建交30週年,她曾以檳城海南會館主席的身分主辦一系列慶典活動,其中最引人注目之一的是安排和幫助海南省三亞回輝村、回新村十六位穆斯林省親團來馬探親,顯示馬中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

她說,除舉辦一場馬中建交30週年音樂交流晚會,也舉辦海南省三亞回族省親的音樂晚會,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讓不少回族都找到他們的親人,而與親人見面的情景更是令人感動。

曾助敦阿都拉親人三亞尋根

她說,過後於2018年再安排前首相敦阿都拉的19位親人到海南三亞探親尋根,從而增加了馬中兩國人民之間的感情,讓彼此之間相互瞭解對方過去歷史文化,增加馬中之間的情誼。

“2019年,敦阿都拉母親拿督哈凱蘭在海南三亞的親人哈承輝,也帶領家族9位成員到馬來西亞,並在她的墓前做禱告,完成他們的心願。”

專長研究馬來社群三亞人後裔的學者劉寶軍認為,馬姓後裔的祖先於百年前從三亞南來,至今這個家族已有多達逾1400名家庭成員,當中有一些名人如八打靈再也前市長拿督特美茲、歌唱家,而前總警長丹斯里依斯邁的夫人也是這個家族第四代的後裔。

他強調,這些新的發現對於研究海南移民歷史,馬來人社會與華人社會的和睦相處精神,多元文明交流溝通,馬來西亞與海南島的關係都擁有深遠的學術意義。

18/12见报∕我们∕400回族后裔太平聚会
胡申馬後裔分別穿著馬來傳統服飾及唐裝出席,讓華巫文化交融,左三是劉寶軍。
劉寶軍:有些人仍保留“馬”姓氏

他說,三亞人後裔多居住在馬來半島東北部的檳城、邦咯島和太平,而至少有5個路牌和一個車站,是用這些後裔的先輩取名,有些家庭還保存祖先來南洋的老護照、入境卡、與海南親戚來往的信件,是研究海南島人各族移民的第一手資料,包括有者還有親戚在三亞。

他表示,我國的三亞人後裔則多數已進入第四至第五代,而第三代者包括我國前首相敦阿都拉,而令人感到雀躍的是近百年來,當中有一些人還保留華人的姓氏“馬”的稱呼。

他說,從這個家族歷史研究顯示,他們保留中華馬姓氏對族群的凝聚力非常好,同時也看到海南島雖與僑鄉廣東,福建省比較,人口並不多,但海南人的海外華僑是人口比例最高的,即土生土長的海南人人口約400萬,但海外海南人有近380萬人。

他認為,上述家族聚會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可以讓家族成員瞭解祖先的歷史,知道自已的根是來自海南島及姓馬,有興趣者也可以在日後到海南島尋根。

他表示,胡申馬家族的融入馬來人社會,也可通過聯婚向馬來人分享本身的文化傳統及習俗,讓華巫裔文化交流,突顯我國獨有的多元民族及文化色彩。

太平海南會館理事長陳世策說,今次海南穆斯林逾400名的“胡申馬”後裔,能在太平大聚會,是因彼等的祖先早年也在太平落腳。

他希望這是胡申馬家族的凝聚起點,也希望其他海南穆斯林的後裔也舉辦類似的聚會,促進情誼,並探討更多有關海南後裔的史記。

峇登仍保留海南穆斯林祖屋

太平文化協會會長馬燕圖指出,峇登至今仍保留著一間海南穆斯林的祖屋,該屋結構完好,住著該家族第六代人,是珍貴的遺產。

他認為,百年前有許多中國人南來,海南島馬氏回裔在到來我國百多年後,仍然可以認祖歸宗,是非常難得的,畢竟,許多胡申馬後裔已完全融入了馬來社會,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來自中國海南。

胡申馬的後裔聚會顧問拿督特美茲馬說,目前年齡超過80歲的族人多屬第三代,他們分居在全國各地,當中新加坡也有一百多人,他們都沒有遺忘祖先的遺願,一直保留著馬的姓氏,令人鼓舞。

18/12见报∕我们∕400回族后裔太平聚会
一些年長的出席者,還戴著清朝帽子及綁了長辮子。
18/12见报∕我们∕400回族后裔太平聚会
胡申馬在峇登的住宅,目前仍保留完好。
18/12见报∕我们∕400回族后裔太平聚会
馬燕圖(右)贈送駿馬圖與擁有“馬”字的字圖,予胡申馬家族代表特美茲(右二),左起是劉寶軍、林秋雅及馬清醒。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