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雨杰.整合竞选宣言避免龃龉


由政府来协调是远比政党来处理,首先是已经占据论述上的制高点,所有的分歧都将在以国家利益为依归的大前提下,进行让步和统合。其次便是避开由政党处理时,会出现以各党利益为主导的争议。
尽管首相安华的团结政府已经开始了工作,安华本人也在国会以声浪表决的方式,通过了他坚持提呈的首相信任动议。而且在这之前执政阵营各党也签署了团结政府共同协议,这个团结政府已然呈现出一派团结气象。
ADVERTISEMENT
然而魔鬼藏在细节中,这一点还是必须要谨慎处理的。因此当拉菲兹在被媒体问及,去年依斯迈政府与希盟签署的谅解备忘录,里头有涉及政治献金法案及限制首相任期等改革事项,是不是会列入新政府的政策方向时,他便给出了一个比签署共同协议更重要的动作,那便是统合执政阵营内所有政党的竞选宣言。
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这些人显然是不相信政客会把竞选宣言当回事的政治倦怠者。但拉菲兹的回应,却至少让我们见到了团结政府在这一方面的诚意。
实际情况也的确诚如拉菲兹所言,安华的团结政府是由不同背景,和拥有不同政策的政党或联盟组成。非但如此,阵营里还有之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政党,因此在新政府正式操作后,进行内部调整是绝对有其必要性的。
我们可以理解这显然是因为新政府里的每一个政党或联盟,在参与第15届全国大选时,都曾经发表过本身的竞选宣言,各政党的宣言不免有一些相悖或不协调的地方,因此对各党竞选宣言里的具体计划,进行整理统合是势在必行的,否则在一些关键议题时,出现分歧、各说各话时,分裂就形成了。
从拉菲兹透露出的讯息,新政府显然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这点并不意外,毕竟安华是政治老手,如此明显不协调,他必然早已有所计划了。并且从内阁要求首席秘书成立一个政府委员会,来负责挑选和统合各政党在竞选宣言中提出的具体计划,而这委员会不是由政党组成的安排,就可以看出其用意和巧妙之处。
由政府来协调是远比政党来处理,首先是已经占据论述上的制高点,所有的分歧都将在以国家利益为依归的大前提下,进行让步和统合。其次便是避开由政党处理时,会出现以各党利益为主导的争议。
拉菲兹也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便是所有计划的落实,都须经过内阁。这也是联盟协议的原则。当时执政阵营成员党签署共同协议,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让一切争议可以回到桌面上,以避开各自通过媒体发炮,自我撕裂的局面发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法丽娜是这一年最多人呼吁辞职或撤换的焦点人物。吊诡的是,前卫生部长凯里突然在这段时间,成了传闻中回归巫统甚至入阁的风云人物。

內阁会否在近期改组?
尽管首相安华以一句“是吗?”來打发媒体的追问,究其实在本月底沙巴选举结束后,是安华改组內阁最适合的时机,但也是最被动的时刻。
适合时机是多位部长空缺待补,多位上议员任期将届滿,而且团结政府将届滿三年,是时候改组內阁为下届大选冲刺了。
为什么也是最被动的时刻?
本來,內阁改组是首相的绝对权力,不论是改组的时间或是人选,首相都有主动权。只是在沙巴选后改组內阁,有两件事很可能让安华陷入被动。
一,为了维稳,內阁可能继续长胖
內阁瘦身,往往都被视为新政府上台时,有心改革的风向标,赢得民众的掌声。
例如,2018年希盟政府上台(29部长)时和2022年团结政府上台(28部长)时,內阁比起前朝政府都是瘦身的,大家一致称赞。
那么,內阁是什么时候复胖长胖的呢?往往都是维持权力稳定,需要拉拢和安抚各方时。
例如,纳吉在砍掉慕尤丁和沙菲益后,两次改组內阁。部长人数就一再增加,政府最胖时加上他自己兼任的财长职,共有38个部长职。
再例如,喜來登事变后慕尤丁的內阁也长胖,有4个高级部长和27个部长,之后沙比里任相时为了维稳也没瘦身。
安华团结政府虽然刚上台时较国盟政府时瘦身了,可是一年多后改组时复胖了,拆分出新部门且部长人数增加到31人。
虽然安华说阵容比前朝还是小,但终究还是胖了。毕竟,排排坐吃果果,向來都是皆大欢喜的。
当民统党主席依温贝尼迪为捍卫沙巴40%净稅收权,而向中央辞部长职,多少也预示了团结政府的盟党,在沙巴选情不乐观。
沙盟、国阵、希盟和民兴党这四股主要势力,在选举后不论谁主江山,安华都需要重新安排给沙巴政党的正副部长职。
不论是要论功行赏,或者要重新收编,一个萝卜一个坑,现有官职哪里够?
当政府就跟中年人一样,什么都不容易,只有长胖容易。如今再改组的话,要能稳住人心与政权,就只能大局为重继续长胖,瘦身就甭想了。
二,部长人选,凯里回來法丽娜走?
|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 星洲公开活动 | |||
| 礼品/优惠 | |||
| 会员文 | |||
| VIP文 |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 报纸 | |||
除了企合部长原本來自民统党,另三个需填补的经济部、天然资源部和贸工部,部长都原属公正党。
从政治角度來说,这几个部门要优秀从党內安排人选填补,而不能让给巫统。况且,安华也可以向外征招人才入阁,就像征招阿米尔韩查出任第二财长。
其实,这一轮改组內阁,成了安华改善政府口碑的最关键时机。
尽管这几年來因政策和言论惹议的部长不只一人,唯独法丽娜是这一年最多人呼吁辞职或撤换的焦点人物。
吊诡的是,前卫生部长凯里突然在这段时间,成了传闻中回归巫统甚至入阁的风云人物。
撤換法丽娜或让凯里入阁,或许还真能改善政府的口碑,毕竟现在两人的人气落差很大。
安华要换掉教育部长,不是难事;难的是这一换,等于宣告法丽娜过去学校挺巴周、推四十圣训、反覇凌口号等措施都是失败的了,也等于预告接下來要推行的教育改革也有了变数。
同样的,如果让凯里当部长,难看的不只是巫统,就连希盟自己都如坐针毡,芒刺在背了。
当然,凯里回归入阁终究太玄幻了,但换不換掉法丽娜,成了考验安华的最现实政治考量了。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