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3日訊)本屆沈慕羽教師獎得主張瑞發博士投身教育領域50年,在灌輸知識之餘,也啟發學生的思想,藉由此彼此建立互信關係,畢業後還會探望老師及保持聯繫,是他作為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滿足感。
“教育工作對我而言是愉快的,縱使過了幾十年,教學的點點滴滴依舊曆歷在目。”
“欣慰的是學生能夠在各方面有良好表現,七十年代的學生已是祖父母級的退休校友,我們經常維持聯絡,這是值得安慰和溫馨的事,印證了冰心所言:教師是最辛苦的工作,也是最快樂的職業。”
投身教育界做到退休
張瑞發現年78歲,他自1970年大學畢業後便加入教育界,教師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也是至今退休為止唯一的一份工作。
他表示,自己在窮鄉僻壤長大,自小非常仰慕教師的形象,也努力實現成為教師的目標,而榮獲沈慕羽教師獎,給予他當教師心願中一大鼓勵。
張瑞發將教學歲月分成4個階段,即1970至1972年擔任寬柔中學教師,過後獲得新加坡李氏基金獎學金赴印尼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深造,完成學業後應時任校長黃繼翔建議,再度回返母校共同籌備開辦寬柔專科部。
1975至1989年,張瑞發任職寬柔專科部主任兼講師,1990至2011年於南方學院擔任院長併兼任馬來學系講師暨主任,直到2003年杪退休後,受聘擔任南方學院董事會執行顧問。
曾任南方大學學院董事顧問
“南方大學學院於2012年9月成立,至今為止,我曾擔任的職位有董理事會成員、理事長及董事會校務顧問。”
“雖然不同的階段,職稱跟著更迭,唯都圍繞在寬柔學村,對我而言確實是承前啟後、一脈相承。”
張瑞發認為,教學不僅著重知識層面的傳授,同時需要關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進而加強他們學習的樂趣和動力。
他說,目前社會職場競爭激烈,家長對教師的教學要求大為提升,加上日新月異的科技網絡發展,激發了學生自我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
“不少教師感嘆要當一位簡單的老師很難,要成為優秀的老師更難。教總頒發沈慕羽教師獎,對教師的肯定與激勵添增無窮正能量,意義重大。”
從寛柔中學一路走到南方大學學院,除了教學、校務,張瑞發陪同董事成員進行招生和籌募建校基金,如今從旁協助官方事務和校友聯繫,每段歷程都令他感受到華社給予的鼎力支持,方能使華教事業茁壯成長,薪火傳承。
“南方學院的成立顯示我國華教自小學與中學到大專連成完整一環,華教史邁入另一里程碑,正如鄭良樹教授曾說的金玉良言: 我們沒有摩西,沒有人能帶我們出海,我們也沒有諾亞方舟能作為避難所,只有先輩留下為華教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