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與其如此卑微的存在,處境比起以前的“當家不當權”,是更糟的“當家不在家”,倒不如延續上屆敗選後“啟動退出國陣”的動作,但調整一點,改成“離隊但不脫體”。
ADVERTISEMENT
馬華在上屆大選國陣戰敗時,曾經當過22個月的國會反對黨,在野的經歷雖淺,但至少曾經擁有,知曉箇中的甜酸苦辣和嘗過冷嘲熱諷的滋味。
本屆大選後產生奧妙機遇而組成的團結政府,讓馬華再一次變身,反成為促成60年政治宿敵民主行動黨執政為朝的其中功臣,這在馬華黨史上甚至是大馬國會史上實屬頭一遭的政治奇遇。
但是,有份促成團結政府實現的馬華,如今的政治地位和存在價值還剩下什麼?馬華的身分雖然也是“政府成員”,但是,有這種在政府裡被視如外人成員的嗎?
馬華雖然只贏得二國席,但是在希盟的82席加上國陣的30席剛剛好足以組成政府之際,二席的含金量是比天高,“希國”二聯盟也是在合力為朝之後,才輕易的引來東馬聯盟等投懷送抱,繼而達到了國會三分之二即148席的門檻。
然而,馬華遇到的政治現實是,它的傳統實力九成以上已被行動黨併吞,它有份促成團結政府的光環,已被後來加入陣容的東馬聯盟掩蓋,所以這個政治數學題已經改成82(希盟)+36(東馬與其他)+28(巫統與國大黨)+2(馬華),而不是政府成立之前的82(希盟)+30(巫統+馬華+國陣)。
馬華曾經極有“奪標價值”的二個國席,在此時已經是可有可無,就像是加水不加料的美祿,沒啥味道了,也像是在股份公司裡被大股東加股“稀釋”了股權,變成一個毫不起眼的小股東,不再有影響力。
所以馬華沒有分到官位,不論是他們不想要、沒得要或是希盟和國陣都不給要,結果依然是在政府裡沒有份,也就是在政府最高層沒有發言權了,有這樣當政府一員的嗎?這種地位還能要嗎?馬華做這個政府還有癮嗎?
記得上屆大選國陣戰敗時,馬華曾經唱響啟動退出國陣的歌曲,後來局勢改變,歌曲才唱到一半卻又做回政府,如今還沒來得及想要如何對大選成績不如預期(其實本屆比起上屆只得一屆是成長100%了)作出交代,又再做回政府了,彈性真的大如膠帶,但是這並非馬華的出路,反有可能是邁向死路。
遠的不說,就說下一屆大選的傳統選區分配,是馬華上陣或是同盟敵人火箭上陣?誰肯讓梨?馬華要保住這二席,怕是也得努力。
再說,以往火箭的得分是責罵國陣的政策尤其關乎華社的就先罵馬華,馬華則以同等性質的指責回敬火箭,但是現在什麼罵法都得停了,往後華社課題處理得不好,該是由誰來罵誰呢?可以把“馬華出來交代”改成“火箭出來交代”嗎?還是變成民政黨出聲了?
要我說,馬華與其如此卑微的存在,處境比起以前的“當家不當權”,是更糟的“當家不在家”,倒不如延續上屆敗選後“啟動退出國陣”的動作,但調整一點,改成“離隊但不脫體”。
如此一來,馬華就可以在團結政府體制外,以監督的方式責苛行動黨處理不當華社課題而高呼“火箭出來交代”,做好執政黨裡的反對黨,或許可以刷新存在價值。
馬華這樣的角色,相信巫統會樂見以華制華的戲碼,而且馬華也可以此爭取保住傳統選區,不然很快就會被團結政府的整合,而被溶化入火箭大熔爐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