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報道,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專家金冬雁預測,冠病病毒的突變率其實比流感病毒、沙斯病毒的變異率低多了,大約是HIV病毒變異率的四份之一,因此只要不出現免疫性超強或致病性超高的新變種,全球冠病疫情在走向終結!
ADVERTISEMENT
金冬雁說:“我要澄清一個誤區,之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我說奧密克戎(Omicron)可能更容易攻擊那些免疫力強的人,之後很多人大肆宣傳,並說增加免疫力沒用,打疫苗反而會適得其反,其實不是那樣的。”
“我的意思是,冠病病毒新變種出現的總趨勢是傳播力和免疫逃逸性增加而致病性減弱。奧密克戎的出現就是以致病性大大減弱為代價實現免疫逃逸,致病性弱是它與生俱來的特性,將來出現的新變種大概率跳脫不了這個框架。這不代表增加免疫力沒用,相反對,對於抵抗病毒,接種疫苗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金冬雁以流感病毒做類比,流感病毒變異方式有兩種:抗原性轉換和抗原性漂移。抗原性轉換是說,當細胞感染兩種不同亞型的流感病毒時,病毒基因給的節段發生重配。抗原發生大幅度變異屬質變,往往形成新亞型,易造成大流行,且較難預防。
抗原性漂移是指病毒變異幅度小或連續變異,屬於量變,即亞型內變異。一般認為,這種變異是由病毒基因點突變和群免疫力選擇所造成的,會引起小規模流行。
金冬雁說:“當前奧密克戎亞毒株的變異都屬於後者,免疫逃逸性和致病性變化基本都保持在同一水平線,未引起較大變動。隨著病毒致病性的減弱和群體混合免疫力的形成,冠病病毒逐漸出現了從世界大流行向地方性流行的轉變。我們經過研究發現,奧密克戎的變化也要受到自然的選擇,那些突變異常的病毒往往會先被自然殺死。”
在免疫方面,金冬雁認為,不同疫苗組合有不同的作用。肌肉注射式疫苗對肺部的保護作用比較明顯,吸入式以及鼻噴式疫苗對肺部的保護作用略遜於肌肉注射式疫苗,但是對上呼吸道黏膜的保護作用非常突出,自然感染會同時誘發黏膜免疫和體液免疫,對肺部、上呼吸道都形成良好的“保護膜”,所以如果採取“mRNA疫苗/滅活疫苗+噴鼻式/吸入式疫苗”的組合方式,則有可能取得與自然感染相似,或者優於自然感染的免疫效果。“這也是我們一定要徹底、連續接種疫苗的原因。”
對於自然感染,金冬雁表示,主要有“三重作用”。一是體內獲得抗體,短期內能夠提高自對身冠病病毒的免疫力。二是即使復陽,比起初次感染、體內的病毒載量也會降低,病程較短,重症或死亡的概率也會有所降低。三是復陽後,體內冠病病毒的傳染性也會大大降低。
他強調,自然感染後的保護作用不是立即發揮的,所以各地也存在一個“窗口期”,也就是“感染高峰”結束後可能還存在一個“小峰”,但是在自然感染和疫苗的變種作用下,冠病病毒大流行和大爆發的可能性將會大大降低。
目前全球疫情的軟肋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年齡較大的老年人和年輪較小的孩子。這兩類人本身免疫力較弱,加之很多要因為身體原因未打疫苗,所以病毒有可能從這兩類人取得“突破”,造成較大面積的感染。
至於如何抗禦病毒?金冬雁說,首先呼籲大家戴上口罩,是最低成本、預防感染的方式之一。第二,儘可能的接種疫苗,如果是滅活疫苗,儘量完成3至4針的接種,公共場所保持通風換氣。(互聯網照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