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米其林指南自公布以来,一如既往,绝大部分民众都认为评审非本地人,不具备对本土食物的认知,不懂得分辨哪些好吃,什么是不好吃,所以这指南不算数。吉隆坡和槟城的朋友们,这个时候罕有的同一个鼻孔出气。
只不过,不认同也只是一股声音,抵挡不了米其林之疯。周末早晨路过被列入入围名单的椰脚粿条汤,放眼望去,店前队伍是过去未见过的长。从店家前延绵至同排最后一间店屋的长龙,把这一排战前店屋“点缀”得特别壮观。
ADVERTISEMENT
这家常去的早餐店,从烫面的老板和儿子,捧面兼收银的老板娘,还有冲泡咖啡茶水的姐姐,4人部队面对本已汹涌的客潮似是极限,如今再加插一大波追星男女,难于想像这家人如何应对。
像椰脚粿条汤这样的传统店家,平日卖面已够忙,无怪乎收到入围信件,邀请前往颁奖礼,反应并不像我们在电影里所见,一店人激动得相拥而泣。实情却是收到信知道情况但无瑕处理,继续开店忙碌最实际。和他们一样反应的入围店家也不少,在这些日日夜夜专注做好一碗面一碟饭的匠人级小贩眼里,多大的光环名堂,都不及保住水准和正常开门营业重要。
这让我想起一件几年前一项无功而返的失败任务。若干年前,熟悉且常年观察书写马来西亚味道的台湾饮食作家陈静宜,与台湾酒店集团代表到槟城和吉隆坡邀约多家优秀餐厅和摊贩赴台出席主题宴烹煮拿手菜,越洋传艺,附带高级别的曝光和宣传。
陪同静宜到槟城几家店做访问和邀约,本来说好参与的几位店家,出发日期在即,最后纷纷以“主厨不适宜离开岗位多天,以免影响餐厅水平”、“妈妈说脚痛所以不去了”等等不似理由的理由拒绝,留下满满错愕的主办方。
撇开“我才懂得美味在哪里”的优越感,如果大家有细读米其林评分概况和原因,自会理解其中游戏规则,也多明白它对带动旅游业和提高餐饮文化的直接关系。将心比心,你到最临近的曼谷和新加坡玩,手机搜一搜,情况允许的话,我们很自然也会跟着指南吃吃探探,走入别人家的民风。
这次名单里也许没有你那杯茶,但我们口袋里都有自己的名单。那是自己一直会去,同时是招待亲朋好友的所在。这样的店家摊贩不必星星灌顶,只要口味适合,喜欢的感觉一直在,和店家吃出感情,它就是我心里的米其林。
更多文章: 张丽珠/记得我们相处的时光 张丽珠/好糕兴 张丽珠/莫忘影中人 张丽珠/为你种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