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上我們參觀印度廟時,都會發現廟裡有許多動物造型的雕塑和壁畫,出現在神殿、神龕、柱子、牆壁,甚至是天花板。這些動物,有的是神祇(例如象頭神Ganesha、猴神Hanuman等),有的是其他大神的坐騎(例如牛、獅子、老鼠、孔雀、鵝等),或是陪伴著大神者(例如毗溼奴大神通常躺在眼鏡蛇那迦Naga身上)。這些動物大部分形象正面,極少數是阿修羅或惡神,例如阿修羅摩醯舍(Mahisasura)化身為水牛,變成牛魔王。
關於動物作為神族,可以追溯到印度教的吠陀經典,例如《裡俱吠陀》、《往世書》說到迦葉波(Kashyapa)娶了達夏(Daksha)的13個女兒,分別與底提生了阿修羅族、與阿底提生了天神族、與檀奴生了巨妖族、與維妮塔生了鳥族、與卡杜生了蛇族、與阿那羅生了樹族、與牟妮生了乾闥婆族;迦葉波與潔魯陀吠舍(Krodhavasha)生了10個女兒,分別為獅子、猴子、大象、老虎、豹、牛、馬、梟、爬蟲以及天鵝的母親。換言之,不論天神或動物,都是印度神話中創世神生主(Prajapati)的後代。
ADVERTISEMENT
作為神祇的動物或者動物崇拜,以擬人化造型出現,是人與動物的組合,即半人半獸;其組合模式有兩大類型:(1)凡是高等或胎生動物,就以動物的頭加上人的身體,例如大象、牛、猴、馬等。(2)若是低等、卵生或爬蟲類動物,就以人的頭配上動物的身體,例子魚、龜等。
上述情況足以詮釋為動物在印度教中具有神性。我們可以從幾個不同角度來認識印度教中動物及其形成的神祇。
作為坐騎的動物:
印度教中的大神都有坐騎(vahana,即交通工具),並且都是動物,舉例如下:
(1)梵天Brahma/孔雀或天鵝、(2)毗溼奴Vishnu/金翅鳥、(3)溼婆Shiva/牛、(4)辯才天Saraswati/孔雀或天鵝、(5)吉祥天女Lakshmi/大象或白色貓頭鷹、(6)雪山女神Parvati/獅子、(7)阿曼女神Maha Mariamman/獅子、(8)象頭神Ganesha/老鼠、(9)穆魯幹Murugan/孔雀、(10)難近母Durga/獅子或老虎、(11)卡莉女神Kali/獅子或老虎、(12)愛神Kama/鸚鵡。
以阿修羅或惡魔化身的動物,最具代表當屬牛魔王摩醯舍。他修得高強法力,眾天神都不是他的對手,於是交由難近母迎戰,激戰的終結是砍下牛頭,除去惡魔。
作為神祇的動物:
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溼奴有10大化身,其中4個就是動物的造型或組合,即魚、龜、野豬及人獅。在我國印度廟,作為神祇的動物最為普遍的包括象頭神、猴神等。國內有好些以動物神作為主神的印度廟,雪蘭莪黑風洞(Batu Caves)的猴神廟是其一,高高的猴神鵰塑,呈現勇敢戰士的造型,只見猴神將胸膛拉開,裡面有兩個人,即羅摩和悉達(Rama & Sita),表示他對主人忠誠,欲知故事詳情,可以參閱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
象頭神是我國印度教徒普遍供奉的神祇,象徵財神、掃除障礙之神。因此,象頭神除了供奉在寺廟,也常見於印裔商店、工廠、民間組織、住家等。另外,蛇崇拜也是屬於古老的崇拜之一。蛇象徵大海、河流、溪水的守護者,也被視為地方神。我國印度廟崇拜蛇神的也相當普遍。
總的來說,印度教的動物崇拜或信仰具有悠久的歷史,經典和神話中的相關記載也相當豐富。每一種動物神祇都有其特定的象徵意義,也反映圖騰信仰。
延伸閱讀: 陳亞才/登高參觀檳城穆魯幹廟 陳亞才/印度教的愛神與愛慾 陳亞才/馬口印度廟奉獻大典 陳亞才/毗溼奴10大化身 陳亞才/印度神話與天地創造 陳亞才/跨越時空的神猴──哈奴曼、孫悟空、拉瑪堅 陳亞才/柔美、剛烈、法力──印度教中的女神 陳亞才/印度教大神的分身 陳亞才/乳海攪拌與印度神話中的長生靈藥 陳亞才/馬六甲印度廟巡禮 陳亞才/野新華印聯合廟──獨特、和諧、驚歎 陳亞才/印度人南來的歷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