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們跟一些曾經引領時代、形塑時代的人物告別,隨著他們的離世,也宣告一個時代的落幕。
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1926年4月21日-2022年9月8日)
標誌一個時代的君主
在位長達70年的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今年9月8日辭世,享耆壽96歲。
ADVERTISEMENT
她的離世,對君主立憲的英國在政治運作上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英國王室所發揮的政治作用僅限於精神和象徵意義,但這無法抹去她在風雲變化時代中一個特殊存在的事實。
這位在位最久的君主,經歷過15任英國首相更迭,走過二戰和冷戰時期,見證金融危機和英國“脫歐”,經歷了英國后帝國時代的結構性轉變,在極多變的世界中扮演著穩定英國社會的力量。
英國人民心中“穩定器”
作為英國人民心中的精神象徵以及共和聯邦的信仰基石,女王深受英國及共和聯邦民眾的愛戴,但她亦經受了後代的婚戀選擇、失誤和錯綜複雜的尷尬局面所帶來的一系列挑戰。
一部分英國人對王室的毫無疑問的順從態度已經被各種各樣的情緒所取代,從忠誠、寬容到敵意。而在價值觀不斷變化的世界中,面對通常持懷疑態度的公眾的關注和審視,她試圖將王室塑造為一個罕見的永恆堡壘並予以保護。
一直以來英女王起到了幫助政府維護民眾認同和社會穩定的作用,但在當前英國面臨多重危機的挑戰,包括英國已經脫歐,蘇格蘭的獨立呼聲再次燃起,並迎來了40年來最高通脹時代下引發的長期衰退,民眾對大幅飆升的能源賬單叫苦連天下,沒有了女王,蘇納克政府等於少了一個“穩定器”。
她也是當代英國與往昔“日不落帝國”的紐帶,隨著紐帶的斷裂,英國和一部分已和昔日殖民宗主漸行漸遠的共和聯邦成員將何去何從?
查爾斯三世的威望沒有英女王高,一直就有的廢除君主制度的呼聲已再次抬頭。去年太平洋島國巴巴多斯就脫離了共和聯邦並選出了自己的總統,不再遵奉女王為元首。目前牙買加已於今年6月宣佈正在啟動脫離共和聯邦的程序,希望能在2025年下屆選舉前成為共和制國家。
江澤民(1926年8月17日-2022年11月30日)
中共改革開放的執行者
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11月30日,因白血病併發多重器官功能衰竭病逝,享耆壽96歲。江澤民從1985年接班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以來,開啟了傳奇的政壇之路。他所代表的是一個重要時代,因為他是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執行者。而他的離世意味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正式落幕。
1989年,中國爆發六四天安門事件,江澤民在上海應對學潮時雖採取強硬果決的手段,但相對溫和,而深受中共元老鄧小平的賞識。天安門事件後,他於6月23日正式就職中共總書記。
江澤民隨後開始執掌中國黨、政、軍最高權力長達13年,直到2002年才逐步卸下職務。
在他掌權期間,他提拔了許多人,被稱為江派系或上海幫。但之後習近平於2012年上位後,上海幫重要人馬陸續遭剷除,直到2022年中國二十大改選,碩果僅存的上海幫韓正未連任常委,亦被排除在中央委員會名單外,被外界解讀為象徵江派勢力的衰落。
為中國打開走向世界的大門
江澤民在1989年六四事件、社會一片政治動盪時,接任中共最高領導人職。在他主政時期,他引領中國擺脫了外交孤立,重建自1989年後趨於中斷的美中關係,見證香港主權正式由倫敦移交給北京,中國走向市場經濟、並經受住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考驗,踏入世貿組織(WTO)、申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贏得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辦權,開啟了外資進入中國的一輪盛世。
不過,有評論亦認為他沿襲中共慣用的兩手準備,一面開放經濟,一面採取“穩定”至上管治,打壓人權與維權人士、鎮壓法輪功,縮緊網絡,並造成了嚴重的貧富懸殊、官場腐敗。
江澤民被認為留下了兩大正面積極遺產,那就是確立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為中國打開走向世界的大門,以及在政治意識形態上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該思想被認為是推動中國共產黨轉型的主要理論基礎。
在臺灣問題上,江澤民立場強硬,北京試射導彈引發臺海導彈危機,使兩岸關係惡化了十多年。但他亦鞏固了中共“和平統一”的對臺政策,促成海峽交流基金會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的首度會談,並展開事務性協商。
他的離世,讓很多人懷念他的那個時代的逝去,那個仍然有一絲言論空間,以及他所扮演的一反中國技術型官僚的活潑、談笑風生的外交手腕。放眼望去,當今中國有哪個領導人能在國際舞臺上又唱京劇、又彈琴,突顯個人生活品味,而非施展戰狼外交的呢?
安倍晉三 (1954年9月21日-2022年7月8日)
備受爭議的改革者
安倍晉三從2006年首次當選,很快就因內閣風波壓力過大因病請辭,再到2012年二度上臺,2020年再以生病為由提早卸任,但誰也料想不到,他在2022年7月遇刺身亡,為他風風雨雨的政途增添了傳奇悲情色彩。
日本官方其後為他舉行國葬受到當地一些民眾的激烈反對,可見民眾對這名近年來最具影響力的首相的歷史評價和“政治遺產”褒貶不一。
出身政治世家的他是日本戰後以來最年輕首相,曾執政一年就因內閣成員政治獻金醜聞頻傳,導致其形象跌到谷底,改組內閣亦擋不了民怨,他也因壓力過大,潰瘍性結腸炎復發,宣佈請辭。
以生病為由提早卸任
二度就任時,他推出“安倍經濟學”希望帶領日本經濟復甦,而在外交上,任內走訪80多國,創歷任首相出訪最多國紀錄,其中中日關係是安倍任內處理焦點。儘管他致力改善中日關係,但他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引起中國不滿,而他亦強化美日同盟的親美立場及多次挺臺言論等,導致中日關係惡化。
雖然經濟外交有成,但隨著中美貿易戰開打,加上2019年日本上調消費稅,以及冠病疫情爆發,安倍政績通通被推翻,防疫措施被炮轟反應慢半拍,還遭指責重視經濟多過公衛課題,最終在2020年,以生病為由提早卸任,黯淡宣告安倍時代落幕。
在內政方面,日本社會在二戰之後,反戰思想一直為社會主流,但安倍致力於重建強而有力的日本,念念不忘修憲,主張修改日本憲法第九條“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利”,希望擴大自衛隊的活動範圍,不過遭多數民眾反對,憲法審查會也遲遲未討論,修憲願望未能達成。
但安倍在辭去首相一職之後,仍不失影響力,作為自民黨內最大派系領導人的他持續影響日本政局。現任首相岸田文雄似乎仍會繼承“安倍路線”的總體方向,並將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文件,為擴大防衛預算,發展進攻性軍事力量等防衛安全政策調整創造條件。
戈爾巴喬夫(1931年3月2日—2022年8月30日)
“改變歷史進程”的偉人
和平結束冷戰的前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被西方世界盛讚“改變了歷史進程”。
戈爾巴喬夫是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唯一一位、也是最後一位總統。戈爾巴喬夫在1990年3月至1991年12月掌權期間致力推動政經改革,並尋求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包括與美國達成軍備控制協議,在西方被視為改革的建築師,為冷戰結束創造條件。
而這些改革均是來自其新思維,其基礎論調為提倡公開性、民主化和多元化,與共產主義的政治模式大相逕庭。
戈爾巴喬夫在任內推動“開放”與“重建”政策,認定唯有政治民主化和經濟自由化才是解救國家的良方,以振興奄奄一息的蘇聯經濟,並認為經濟改革要成功,需要對共產黨本身進行根本改革,因此他鬆綁政治制度,令蘇聯第一次有了自由的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並在龐大的蘇聯的不同民族中引發了騷動,開放和民主導致了獨立的呼聲,而他亦沒有采取殘酷的鎮壓手段。
改革卻成“亡國亡黨”叛徒
但他激進改革路線,最終無法阻止蘇聯的緩慢解體,自己亦黯然下臺,付出了“亡國亡黨”的代價。
1991年8月,共產主義強硬派試圖用武力奪取政權,戈爾巴喬夫被捕,而耶爾欣逮到機會結束了這場政變,逮捕了政變者,也剝奪了戈爾巴喬夫幾乎所有的政治權力。面對經濟瀕臨崩潰的燙手山芋,耶爾欣亦無力迴天,而把這筆帳被算在戈爾巴喬夫的頭上,令人民對他深惡欲絕。
西方普遍認為,1990年曾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戈爾巴喬夫的努力保證了冷戰的和平結束。但許多俄羅斯人從未原諒他,甚至稱他為叛徒,認為他該為蘇聯解體負責。對自由主義者來說,他作為一個領導人,未能使其繼承者走向正確的方向。
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大多數人認為,冷戰的結束和極權主義體系的崩潰是一件正面的事。不過,在俄羅斯卻有很多人對失去大國地位感到惋惜,現任總統普汀利用這種懷舊情緒重建了威權統治的克里姆林宮。
作家倪匡 (1935年5月30日-2022年7月3日)
一代科幻小說大師
倪匡於1935年出生於上海,在1957年到了香港,他做過許多行業,成為專業作家完全屬於自學成才。他寫作的領域龐雜,偵探、科幻、言情、武俠等都有涉及。
但雜並不代表濫竽充數,倪匡曾自稱“自有人類以來,漢字寫得最多的人”,創作了衛斯理系列、女黑俠木蘭花系列、原振俠系列小說和四百部電影劇本,都是中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庇護了中華文化,讓這個民族很多根子裡的東西免於浩劫”。其中他的《衛斯理》小說系列,廣受全球華人讀者歡迎 。
倪匡寫小說有個特點——快,他平均每小時可寫3000字,從不修改,一次成稿。他還創造了一個作家的至高紀錄——寫作20年以來從來沒有斷過稿,也從來沒有被編輯催過稿。此外,倪匡也累積創作超過300多個電影劇本。倪匡的影響力遠遠超出香港,兩岸三地華人地區有很多人都是他的讀者。
除了科幻之外,倪匡也涉獵武俠、靈異、推理等,寫作題材十分廣泛。他曾創作《六指琴魔》等武俠小說,還幫好友金庸代筆寫過一部分的《天龍八部》,後來也成為金庸武俠小說討論的名家。而在華語文壇上,倪匡與金庸、黃沾和蔡瀾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
巨量作品影響港臺至深
倪匡作品產量豐富、類型多元,臺灣中興大學臺文所所長陳國偉曾表示,倪匡的作品雅俗共賞,且為類型小說立下典範,影響港臺兩地至深。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楊宗翰告訴中央社,倪匡的小說所呈現的深度,遠超過科學及科幻的啟發。
倪匡一生恐共厭共,他曾不滿中共專制而成為“逃港者”,成功從中國內地偷渡香港;香港迴歸前5年,“九七大限”前夕,他恐懼中共駕臨,發誓不再回香港,匆匆移居美國舊金山,當時曾聲言“共產黨不死光,他不會回來”;14年後,他無法適應美國的孤寂生活,用他的話說“晚節不保”, 重返他眼中依然“生氣勃勃”的香港。
倪匡曾經說,他這一生自傳,用三百字寫已經足夠了,“此生將盡,兩句話可以概括,曰:七八十年皓皓粼粼無為日,五六千萬炎炎詹詹荒唐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