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既要擁抱新世代,但不能忽略辦報理念,兩者要如何拿捏,報館同事都是一邊摸石頭一邊過河,總編輯作為“帶頭阿哥”,自是比任何一人都有壓力。
ADVERTISEMENT
引述本報退休主筆陳寶卿在臉書的一段文:
這個聖誕節很特別,星洲日報總編輯郭清江新書《總編時間》在新開張的誠品書店熱鬧地舉辦推介禮,果然是新鮮熱辣。此書收錄郭清江從2O15至2O21年發表在星洲《總編時間》的專欄文章,篇篇都是針砭時弊。作者以溫和的筆觸寫出我國過去6年的政治亂象、種族矛盾、高官貪腐、華教困境等等弊端。文字樸實,語言卻鏗鏘有力。新聞工作者在狹窄的新聞自由空間,本著職責良心說真話,就像在空中走鋼索的人,鋌而走險卻無畏無懼。作者在新聞界3O多年,參與及見證國內外許多大事件。《總編時間》是作者個人新聞生涯的一個記錄,今日新聞是明日曆史,《總編時間》更是如報界前輩劉鑑銓序文所言“給大馬歷史留一份底稿”,進一步彰顯新聞工作者在國家歷史佔據重要地位。
#總編難為
#年輕人應該讀的書
#聖誕節最有意義的禮物
剛剛過去的聖誕節當晚,在城中熱點地段──新開張的誠品書店舉行本報總編輯郭清江的著作《總編時間》的新書推介禮,現場有許多報界和文化界的老朋友。我也坐在角落一隅,感染現場氣氛。
這是清江同事從事新聞工作以來的首本著作,也是他在《總編時間》的精華內容結集。話說,《總編時間》這逢週四見報的專欄正是清江走馬上任星洲日報總編輯後開闢的多個新欄目之一,讓參與報紙製作的主管同事可以直抒胸臆。
新聞工作要求客觀,但站在新聞前線的同事也有自己的感覺和立場;在新聞呈現上不能主觀,但在寫關於新聞幕後的欄目卻可以暢談個人感受。所以《總編時間》允許執筆同事抒發個人感受。這同時也成了報紙內具有人情和溫度的欄目,即讓總編可卸下在崗位上的嚴肅面具,也可讓讀者一窺總編較個人的感受。
新聞行業在最近15年來,尤其是網絡崛起的年代,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包括很多新聞道德底線已經無下限。《星洲日報》既要擁抱新世代,但不能忽略辦報理念,兩者要如何拿捏,報館同事都是一邊摸石頭一邊過河,總編輯作為“帶頭阿哥”,自是比任何一人都有壓力。
誠如星洲日報前董事經理拿督劉鑑銓為此書寫的序文說道:“郭總編何其不幸,在傳統媒體面對網絡媒體巨大沖擊的時間,肩負掌舵的重任;他又何其幸運,能見證傳統媒體在這時代的變遷,在互聯網主導的急促鼓點中,能親自帶領新聞團隊打這場硬仗。”
翻到序文讀到這段,特別有感,也深切體會報館領軍人的戰戰兢兢,大家面對前所未有的局面,戰略上無從參考他人的經驗。特別是扛大旗的領軍人,自己尚且在摸索中,後面還得帶領著一支支隊伍──前景未清晰,後面無退路,比起過去擔綱此重任的人,有多上一倍的挑戰。
前主筆同事寶卿寫“總編難為”,確是令人心有慼慼焉。在自己所認識過的卸任總編們,都曾見過他們在兩難情況下,吃力不討好的處境,更見過“人在高處易成眾矢之的”的無奈,約略也知道他們所受過的委屈真不少。但有一股精神,叫“星洲日報精神”,是這股信念引領著大家乘風破浪。
在這些年,紙媒不但跨足網媒,即使是在印刷的紙版內容也立了很多新項目,單是帶給社會正能量的《暖勢力》、提倡知識能夠自救的《醫識力》、撥亂反正的《求真》、主張多元社會多互相瞭解的《我們》等等,都是星洲日報一步一步走近讀者群去的鐵證。《總編時間》這欄目更是總編輯群主動靠近讀者,也讓讀者更瞭解編採工作室內也有人性化一面的窗口。
寫序文的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對這本書寄語,認為這本結集是給歷史一個真相、給來者一個參考、給自己(作者)一個回憶,也給國家一個見證。
本文非總編輯授意而寫,純然是筆者作為多年同事有感而發。清江同事很小心的處理有關他自己的新聞,即便是代表本報出席社交活動,也多次叮嚀編輯儘量勿採用他的照片,應以主辦單位代表的照片為主。這是他為人低調的個性。
不過,他的《總編時間》付梓和麵世,星洲日報同事也與有榮焉,不能不記錄下來。
也趁此鼓勵更多新聞同業,特別是報館內熱愛文字的同事,不要浪費自己的一支筆,
我們都應該為新聞多做記錄,為歷史多留底稿。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