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舅屋裡懸掛一幅圖畫,畫上寫著 夫子不式啚
ADVERTISEMENT
5個字。圖中畫著一輛行進著的馬車,車上坐著兩個古人,彼此在說話的樣子。背景是一座城牆,城下數人,或砌牆,或挑磚,或擔泥水,都是古人裝束。阿舅告訴我“啚”即“圖/圖”,“式”即“軾”。夫子就是孔子。孔子是大教育家,泉州府文廟的匾上就寫著“萬世師表”四個大字。
春秋時代,楚國滅了陳國,命令投降的陳國人民修築受戰火破壞的西邊城門。楚國是蠻族,陳國則是帝舜的後裔。孔子和子路乘車經過滅亡了的陳國,看見這些陳國人,孔子沒有將身子靠一靠馬車的橫木,這叫作“不軾”,就是沒有略致敬意。“敬”本是君子應保持的心態,最是為孔子所重視的。子路因此納悶,便請問孔子:“按照禮儀:路經城門,遇見3個人,該下車;遇見兩個人,該靠橫木。眼下,陳國修築城門的人數算是眾多了,夫子為什麼不軾呢?”古人言語非常婉轉,古書文字非常簡練,意思是說:夫子不但不行“下車”禮,就連“軾”禮也不行,這究竟是何故呢?說得再直白一點,就是:夫子不但不怎麼敬重這些人,而且似乎很瞧不起他們,這些人究竟做了什麼事,那麼不值得尊敬,甚至該受鄙視呢?
不可見利忘義
孔子這樣回答子路:“丘(孔子自稱)聽說:‘國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爭,不忠;忠而不死,不廉。’眼下這些陳國人,一不知覺自己做了亡國奴,二不能力爭復國,三不能抗敵殉國。智、忠、廉三者,一件也做不到,這也就罷了,竟然還出力替敵人修築城防!所以丘不是一時疏於禮節,壓根兒是故意不對他們行起碼的軾禮啊。”
阿舅說,關於孔子的故事有很多。抗戰時,先賢看中這個故事,特意挑出來激勵南洋尊孔的華人,要做中華好兒女,切不可見利忘義,喪失廉恥,為外敵出力,做出對不起祖國和同胞的事。
可惜我那時年少,不曾問阿舅那幅《夫子不軾圖》的作者是誰。最近憶起往事,我問住在嗎什(Machap)的表妹,是否記得那幅畫。表妹說,自從表弟走後,那幅畫也下落不明瞭。(明日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