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30日訊)中美關係對立升級,美國試圖說服亞洲國家減少依賴中國,但在新興國家經濟成長、企業調整供應鏈之際,中國與亞洲國家的貿易關係正在加深。
《華爾街日報》分析中國海關數據,發現自美國在2018年7月首度對中國進口品加徵關稅以來,中國與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等10個東南亞鄰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累計成長71%,在2023年截至11月底的過去12個月達到9790億美元。
ADVERTISEMENT
對美國貿易增23%
對歐洲揚29%
同期間,中國與印度的貿易成長49%;相較下,中國與美國和歐洲的貿易僅分別成長23%與29%,凸顯出中國與亞洲經濟體的貿易成長速度,輕易超過了中國與其他大國的貿易成長速度。
經濟學家表示,這個趨勢的背後原因,是強大的經濟力量會迫使較小經濟體與較大經濟體綁定,而且中國在供應平價手機、基本款汽車、便宜工廠機械與設備佔有優勢地位,而這類產品在快速成長的新興國家很暢銷。
此外,中國為因應美國加徵關稅,降低許多針對世界其他國家的進口關稅,使亞洲製造的產品對中國企業和消費者來說更便宜。
中國與亞洲鄰國貿易不斷成長,也反映出美中分歧越演越烈的影響,除了2018年爆發的美中貿易戰,再加上後來疫情干擾,讓全球供應鏈重新調整。許多在中國營運的製造商尋求將部份產線轉移到鄰近亞洲國家,目的是避開關稅,或降低美中關係惡化將帶來風險。
然而數據顯示,這種重新調整通常反而會強化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的貿易,而非減少貿易,這反映出製造過程需要大量零組件與數個階段組裝的複雜性。例如,在越南或印度組裝一支智能手機,需要製造商在亞洲地區運送中國製造的零組件和基本材料,然後才能把成品運往終端客戶的手中。
如此一來,美國將發現,如果不採取更多具體措施來促進他國與美國龐大的國內市場貿易,就很難使亞洲國家遠離中國。
經濟學家說,這類具體措施包括簽署貿易協議、加入區域貿易協定、或是能夠擴大接觸美國消費者的措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