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热点

发布: 3:35pm 31/12/2022

微型华小工委会

微型华小工委会

独家 | 换政府不影响 微小工委 工作不喊停

独家报道:练珊恩

(八打灵再也31日讯)解决微型学校问题迫在眉睫,由教育部前副部长拿督马汉顺召集成立的“”会否解散备受关注。对此,该工委会的主要组织皆表示,虽然换了政府,但是针对微型华小的研究工作不会就此停下。

微小工委会虽由前朝成立 换政府后工作不喊停
陈大锦说,董总与教总已成立“董教总微型华小专案小组”,以进行微型华小议题的研讨。(档案照)
陈大锦:调查收集资料更全面

董总主席陈大锦今日接受星洲日报电访时说,微型华小工委会今年9月初在马汉顺的召集下开了首次会议后,董总与教总在9月22日的联席会议上,已议决成立“董教总微型华小专案小组”,以进行相关议题的研讨。

ADVERTISEMENT

他说,该工委会在今年11月向全国98所学生人数少于30人的微型华小发出调查问卷,原定于12月31日为学校回复调查问卷的截止日期,但是后来决定展延,以便各校有更充裕的时间。

他指出,由于各州董联会隶属董总,因此董总和教总在针对各微型华小进行调查与收集资料方面,比起其他团体更具资源与便利。在董教总的微型华小工委会取得各校数据与了解实际情况后,再结合其他团体的力量,将更为全面。

“调查问卷结果出来后,要如何规划,作为微型华小未来的指导方向,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在这方面有专业智囊团提供意见,我认为是好事。”

询及会否也联系微型华小工委会的另一个主要成员,即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讨论,陈大锦说:“我们都会考虑在内。”

针对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昨日对星洲日报说,她欢迎各教育团体针对微型学校的课题展开调查研究,并随时准备好与他们对话,以聆听各方意见,陈大锦对此给予肯定。

“这体现她是开明、负责任的态度,愿意听其民意和各方面的意见,我们乐观看待。”

首次会议议决3工作方向

微型华小工委会于今年9月7日召开的首次会议上,议决了3个工作方向,分别是:

一、由董总及教总负责针对30名学生以下的微型华小展开调查,并收集各校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及意见;

二、由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负责针对微型华小所需的教材、设备、活动及教育计划提出方案;以及

三、由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通过研究专家及教育学者,分析微型华小的数据及资料,以提出微型华小未来10年的发展蓝图。

微小工委会虽由前朝成立 换政府后工作不喊停
王鸿财说,华理会已针对提升微型华小教育素质的工作,进行了数次会议。(档案照)

王鸿财:草拟提升微小素质建议

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主席拿督王鸿财说,该会已针对受委托负责的部分,即“提升微型华小教育素质”的工作进行了数次会议,也草拟了相关的工作建议。

询及虽然微型华小工委会是由前副教长所召集成立,但是他只扮演号召人的角色,因此即便如今换了政府,也不会导致工委会解散的问题时,王鸿财表示认同。

他说,只要各单位有意愿继续微型华小的研究,相关工作就会继续进行,而华理会也将联系负责另外两个工作方向的董教总与华研,将彼此的工作进度进行初步讨论,完善后再寻求与教育部沟通。

微小工委会虽由前朝成立 换政府后工作不喊停
姚迪刚说,华研在微型华小工委会的首次会议后,已提呈一份初拟的工作建议书。(档案照)
姚迪刚:未展开进一步研究工作

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董事主席姚迪刚则说,在微型华小工委会的首次会议后,该中心已提呈一份初拟的工作建议书给前副教长、教总及董总。

他指出,由于之后没有进一步的会议和指示,因此华研目前还未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但是当其他团体需要华研发挥角色时,华研绝对会给予配合。

“工委会当初成立时,马汉顺曾说过,不管什么情况,工作为都应该延续工作,只是会是谁主动召集,目前还未讨论过。”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40am 05/01/2023
练珊恩.微型小学课题不可不了了之

根据过去的经验,许多课题就是在“展开调查”后不了了之的。当中可以有许多原因,如“展开调查”只是一种平息争议的说辞、调查的过程冗长,待结果出炉已不合时宜、调查结果发现此措施没有弊端,维持现状持续推行,或者调查结果不能对外宣布,只作内部参考与调整等等。

微型小学复级班的课题,稍早前因为教育部发出信函通知各州教育局延续2017年的政策,以便在2023至2025的学年内,持续在30人以下的超微型学校落实复级班计划,而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与争议。

一个星期下来,华社各教育团体纷纷发表文告表示反对复级班计划,因为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让教师的教书与文书工作变得苦不堪言,而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也回应此课题,她说将与教育部长探讨,指示有关单位针对2023年各源流微型小学复级班的成效展开调查。

根据过去的经验,许多课题就是在“展开调查”后不了了之的。当中可以有许多原因,如“展开调查”只是一种平息争议的说辞、调查的过程冗长,待结果出炉已不合时宜、调查结果发现此措施没有弊端,维持现状持续推行,或者调查结果不能对外宣布,只作内部参考与调整等等。

然而,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上任不久,且首次在联邦政府部门服务,没有过去的表现可以参考,但是她此次针对此微型小学复级班的课题的回应,获华社各教育团体乐观看待,毕竟她所列出将采取的行动——针对复级班成效展开调查、亲自到学校视察、聆听校方与家长的意见,以及对与各教育团体交流保持开放态度,都是在解决此课题上非常必要的步骤。

在针对复级班成效展开调查方面,虽然不晓得为什么副部长明确说明是2023年,而非是2018至2022年期间的各源流微型学校的复级班成效,但是要针对成效展开调查总归是好的,只是若要更快速地了解复级班的成效,不妨先对已有的数据下手。或许2020至2022年的学校成绩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也不是完全不能从中了解复级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

至于要亲自到校视察与聆听校方及家长的意见,此举动至关重要,无论是突击,还是安排好的拜访,相信副部长与官员都能更了解复级班的上课情况与师生所面对的问题,这也更能知道官员到学校访问时的实况,是否如民间组织和教育团体所言的“苦不堪言”和“复级班导致学生输在起跑点”。

副部长对教育组织对微型小学课题进行调查研究表示欢迎,也随时准备好与他们对话的开放态度,能够使教育部借助这些教育团体所拥有的资源、对华社期待和对华校情况的了解,来达到更圆满的结果。惟,对话是双方面的交流,我们必须要有平台让民间组织将意见传达予政府,也必须让政府单位有空间做出抉择。

教育部前副部长马汉顺在位时,曾主催多个团体组成“微型华小工委会”,里头聚集了13个华团教育团体,主要由3个团体领导3个工作方向。尽管马汉顺只扮演主催的角色,教育部也没有承诺该工委会任何事情,如得以接见所负责的官员或能够定期与官员开会交流,而教育部也没有义务履行该工委会日后所提呈的任何建议,但是若工委会能有效运作,还是能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