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入境管理做好科學防疫的措施,我國就無需對疫情威脅感到過度擔憂,畢竟人民幣帶來的經濟效益,對我國從事旅遊業相關的民眾來說,才是最實在和實惠的。
中國即將開放人民對外旅遊,卻因國內新一波疫情爆發,引起海外的憂慮,一些國家也開始落實針對中國遊客的入境限制和隔離措施。
ADVERTISEMENT
令人遺憾的是,本地部分社交媒體也跟隨西方反華勢力的“中國威脅論”語調,針對中國遊客發出帶有種族意味的攻訐,除了加深一般民眾對中國的成見,也無視旅遊業對我國後疫情經濟全面復甦帶來的正面建設作用。
中國遊客帶來的龐大商機,顯而易見。在全球疫情爆發前,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是馬來西亞外國遊客最大來源國之一,2017年超過220萬人次,2018年達294萬人次,2019年更達300萬人次以上。
2020年是馬中文化旅遊年,本來我國預計中國來馬遊客將繼續創新高,突破400萬人次大關,但卻因疫情爆發,全球旅遊業陷入寒冬,這個目標也無疾而終。
如今邁入2023年,全球外圍大環境仍然充滿挑戰,在地緣政治衝突、中美新冷戰、供應鏈中斷、通貨膨脹、物價高漲、糧食危機、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的形勢下,我國新政府必須以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謹慎態度,制定務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戰略,突破重圍,尋找出路。
外圍因素由不得我們來決定,所謂“打鐵還須自身硬”,打好基本功,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始終還是我國政府以及旅遊業者必須務實工作、埋頭苦幹的重點。
馬來西亞擁有的旅遊資源和條件魅力,絲毫不比鄰國遜色,但泰國在疫情前每年都能吸引超過1000萬人次的中國遊客,比當時的我國多出三倍以上。
進入後疫情時代的今天,泰國無論在招攬中國遊客、放寬第二家園政策方面,都遠遠走在我國前頭。因此我國必須加強推動旅遊業的力度,和中國各有關單位配合,努力宣傳馬來西亞的旅遊優勢,帶動更多中國遊客到馬來西亞。
2013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馬來西亞期間,他在華社歡迎午宴上致詞時,準確說出中國人對馬來西亞印象最深刻的三大符號:陽光燦爛的世界級潛水聖地─樂浪島、美味的熱帶水果之王─榴槤,以及梁靜茹的美妙歌聲。
習主席的觀察很獨到,他從文化層面看到了馬來西亞的獨特之處,我們除了有陽光沙灘海水,也有多元繽紛的美食文化,更重要的我們有各種跨語言、跨文化的人才,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大放異彩。
事實上,很多中國遊客對馬來西亞的風土人情、美食、沙灘都留下深刻印象,但多年來我國政府官僚體系的慣性使然,無法吸引更多的中國遊客到來,白白失去為國家賺取更多外匯的良機。
旅遊是牽涉到多方面的無煙工業,從基礎設備、邊防、海關、衛生、安全、出入境、甚至吃喝玩樂,購物中心等都與旅遊業息息相關。要改善旅遊業的問題,必須是全方位和系統配套的,不能只是單方面著手。
“一帶一路”強調“五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心相通”。馬中“民心相通”可以量化的最具體KPI績效指標,就是中國遊客訪馬人次。
因此,新政府須落實新政策,激起本地旅遊行業的活力,扮演帶動百業發展的火車頭,這符合國家發展的長遠利益。此外,新政府也必須諮詢更多本地旅遊業者的專業意見,進行跨部門的協調和溝通工作等等。
唯有如此,馬中關係才能更上一層樓。只要在入境管理做好科學防疫的措施,我國就無需對疫情威脅感到過度擔憂,畢竟人民幣帶來的經濟效益,對我國從事旅遊業相關的民眾來說,才是最實在和實惠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