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时,妈妈会在午后休闲时光,掏出一卷白色略带半透明的纸张,摊开在桌面上对折了再对折,然后用锋利的小菜刀顺着纸张的折痕,一刀一刀顺序地切割。利落干脆的巧手,不一会工夫就把一大卷白纸,各别切成60公分和70公分大小的正方形。
切好后,再用树胶圈把一叠一叠小白纸扎紧,分别放在盒子里。带着好奇的小心灵问妈妈这些小白纸是干啥用的?妈妈回说是制作包点时用来给包子垫底的。
ADVERTISEMENT
过年过节制作糕点,妈妈同样会用相同的白纸作为糕点垫底,无论是蒸煮鸡蛋糕、米糕或是发糕,都缺一不可。纸张的尺寸大小得看糕点的面积。大一点的糕点,通常都会用上半张或一整张,待糕点蒸熟后才将多余的部分修掉,这样糕点看起来更具美感,卖相也加分了。
刺绣是妈妈休闲时的爱好,她向左邻右里、姑姑、阿姨们借来刺绣的图案,垫了一张印纸,顺着各式花纹、鸟兽的图案依样画葫芦,在白纸上复制了一张张副本备用。那一叠不同造型的图案,凑合起来应该也有50张吧!这些珍贵的收藏都成了她日后刺绣的蓝本。
小时候,兄弟姐妹众多,父母很难让每个孩子购买自己的风筝,风季来临时,妈妈就到林间找来小竹子刨成细条,用缝纫的丝线扎着竹子,再用制作糕点的白纸制成大小不一的风筝。自制风筝上画了各自喜爱的彩绘,一个个妈妈的经典之作便随风在空中翱翔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眼泪,是天真无邪的侄孙们,用来攻克我的最佳武器。
每次只要看到凝聚在侄孙眼眶中,那欲落未落的泪珠;再加上小脸蛋显露出来的委屈,我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被软化,然后下意识地就会满足他们所有的要求,包括允许他们用平板电脑或手机看形形色色的短视频。
如此纵容小孩的举动, 当然引发了所有家人的异议。有一次在外国留学的表弟回来探亲,侄孙因为家里的大人们不允许他看平板电脑,而大声哭闹。特别喜欢小孩的表弟见状也无限感慨地说:“即便知道毫无节制地看平板电脑是不好的行为,可是看他们哭得那么‘凄惨’,又会于心不忍地想让他们看。”
所以说现代的小孩,是最会察言观色的人,一点也不为过。眼泪,更是他们用来克制大人,为求达到目的的撒手锏。
和侄孙们眼泪的纯粹相比,看到妈妈的眼泪,于我而言,却又是截然不同的一种心情以及感受。
也许是记性不好,小时候很少看到妈妈掉眼泪。或许不是没掉眼泪,而是妈妈躲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暗自流泪。又或许是生活逼人,导致妈妈没有闲暇伤春悲秋。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现今已然老迈的妈妈,突然之间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流泪不代表不坚强
一旦打开记忆的匣子,妈妈一定会提到外婆;只要提起外婆,就一定会看到泪水在妈妈的眼眶中打转。侄孙们哭了,我们还有办法安抚。可是流泪的妈妈,往往令我们手足无措。那些我们不曾经历也不能感同身受的久远悲痛往事,说再多安慰的话,只会显得苍白无力。
外婆是妈妈记忆匣子的前半部。妈妈现今流的眼泪,想必是心怀愧疚,为再也无法弥补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而流。
至于我,却是一个很轻易就掉眼泪的人。它可以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画面、一个举动……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能触动我心的人事物,我都会为之掉眼泪。很多时候也会责怪自己那不争气的泪水,总是在最不该出现的时候,控制不住地流下来,觉得自己很丢人现眼。
年少时曾经误以为眼泪是软弱的象征,因此常常提醒自己不能轻易掉眼泪。好像不流眼泪就代表自己很坚强、很勇敢似的。后来才渐渐明白,眼泪可以不必和坚强、勇敢联系起来。我的眼泪也可以像侄孙的眼泪那样纯粹,它可以只是宣泄当下情绪的管道,无需觉得丢脸或将它复杂化,硬要跟坚强和勇敢画上等号。待我明白这个道理时,却已成了一个不再轻易掉眼泪的中老年人。
犹记得刚开始学习内观静坐时,流眼泪是我静坐时的常态。那泪水,仿佛是心中最深的不净烦恼,无法控制地涌出眼眶,止也止不住。如此的常态一直持续了好几年。后来眼泪就慢慢地被其他感受接替,从那以后也就不再轻易掉眼泪。我也因此不再排斥流眼泪,而学会在适当时,以眼泪宣泄当下的情绪;慢慢学习不嫌弃流眼泪的自己,接受那个爱掉眼泪的自己。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