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言之,臺灣實質上的安全,是以中國富強為前提,而非美國的承諾。可惜臺灣近來多任領導人,以氣死中國作為安全感的來源,實屬可惜。
ADVERTISEMENT
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全世界都聚焦臺海會不會發生戰爭?美國聯準會日前公佈12月會議記錄,前主席葛林斯班指出,2023年全球最應該擔心會影響金融市場和全世界的黑天鵝事件,是中國和臺灣之間爆發某種程度的衝突。
葛林斯班擔心的事,到底會不會在今年發生?我覺得主要觀察點在於中國今年的整體狀態。也就是說中國今年的國力,會否受到放寬防疫政策後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說人口感染率若大增,以致經濟受到極大打擊,中低收入者出現某種程度的困難。
過往,一般認為中國或攻打臺灣,必然是臺灣單方面改變現狀宣佈獨立。臺灣民進黨總統清楚這條底線,所以就算恨不得馬上宣佈獨立,也不敢輕舉妄動。不過,隨著美國對臺灣若遭受攻擊的承諾越來越清晰,中國因為被挑釁,出兵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這背後涉及的是中國和臺灣的“安全困境”。
學者Robert Jervis對安全困境的解釋是:當一國嘗試藉由許多方法,以增加自身安全時,它同時也在削弱其他國家的安全。
按大馬的外交政策,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我們也無法忽視臺灣有個北京無法下達指令的政府體系的事實。當臺灣從前總統蔣介石的“反攻大陸”的主動出擊心態,到前總統李登輝以後“抗拒被中國攻擊”的被動心態,我們看到的是臺灣不安全感的極速增加,這也造成臺灣提升“依附”美國的力度,此舉也是臺灣認為能夠增加安全感的方法。與此同時,臺美近年來的密切往來,卻增加了中國領土難以被收回的不安全感,為了避免夜長夢多,攻下臺灣的日程就有必要提早了。
但什麼時候最理想?並且極大化利用這場攻擊增加領導人的政治資本?
眾所周知,去年的白紙革命是自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也是迫使北京鬆綁防疫政策的關鍵原因。北京經不起短時間內的另一場示威,若冠病疫情因為發展到不受控制繼而影響經濟發展,此時能最快改變民眾焦點的,就是透過攻打臺灣轉移視線,觸發中國民眾的愛國情操,轉移國內的焦慮,
相對的,若中國的疫情得以受控,國家經濟成長快速上升,為了在國際社會建構有別於美國的親善強國形象,中國就不可能攻擊臺灣,臺灣反而能繼續舉行總統和立委選舉。
簡言之,臺灣實質上的安全,是以中國富強為前提,而非美國的承諾。可惜臺灣近來多任領導人,以氣死中國作為安全感的來源,實屬可惜。其實這些構思和實踐的時間,可以用在其他對臺灣發展更好的政策上,讓臺灣更富強,建立更多的國際友人關係,那麼未來與中國進行任何形式的談判時,才有更多的籌碼。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