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專欄

|

文化空間

|

城鄉餘集

發佈: 7:00am 09/01/2023

建築

城鄉餘集

張集強

文化遺產

教堂

宗教建築

興都寺廟

張集強/宗教建築

作者:張集強
张集强/宗教建筑
怡保擁有許多石灰岩洞,有如仙境般的環境提供了修行者極好的居住潛修條件,因特殊的空間氛圍,後來逐漸吸引更多人前來朝聖,一度成為馬來半島的佛教觀光聖地,盛名遠傳,甚至吸引了臺灣、香港的佛教徒來朝聖。

無論是在城市或者鄉區,宗教建築往往會比周邊建築,尤其住宅群突出,以獨特的姿勢存在,成為一個地區辨識度最高的建築。尤其在建築外觀設計上,無論建築高度,尺度比例,色彩乃至於細節裝飾等等,儘可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縱觀全世界各地,不同宗教的建築上都會有著相似的呈現方式,例如中古世紀歐洲各城市中心高聳的;中國古代的道觀、庵、佛寺與塔、廟;印度各地的興都寺廟;阿拉伯及東南亞各地的伊斯蘭建築各自精彩;東南亞吳哥窟以及爪哇島上的婆羅浮屠等等,皆是各個地方的重要文化地標。

由於宗教建築的獨特性質,作為一個地點的信仰中心,往往會比一般建築保留更長的時間,因此在世界文化遺產項目中,宗教建築便佔據了一大部分。宗教建築是人類文明思想的結晶,考古學家及建築史學者可以從這些建築在不同時代呈現的樣貌、建築規模、建立的地址與方位、構築的方式、空間規劃、以及材料的運用等等,來探索這些地方在過去的社會動態。倘若這些建築場所還在使用,有形文化遺產加上無形文化遺產共同呈現在世人面前,其記錄的歷史訊息便會更加完整,而一個地方的文明發展軌跡越明顯,後來的文化便會更加深刻與豐富。這也說明了文化及歷史學者在一個地方考察現場時,往往會先從該地的宗教建築或遺址下手。

ADVERTISEMENT

张集强/宗教建筑
檳城喬治市椰腳街廣福宮在殖民時代為廣東及福建人共同護持的寺廟,在地方族群勢力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人類文明發展的力量

除了地方研究,隨著人類在不同地方移民,形成複雜文化傳播路線,從如今散落在各地的宗教古蹟建築看來,這些宗教空間到了不同地點,都會與當地的傳統建築文化產生融合,或者是順應當地氣候條件而適當的調整。即使是相同起源的宗派,到了不同的地點,也會以不同的樣貌呈現,研究文化與宗教建築的趣味便在於此。透過觀察分析及文獻考究等等,再加上比較不同地方的差異,理解宗教建築的建造背景便是一門獨特的顯學。

若從建築文化遺產的價值方面來說,宗教建築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除了建築本身夠精彩,主要也是因為它們是由眾人齊心協力完成,越偉大的宗教建築代表當時代的社會發展已到達一定的文明高度,因此在文化代表的價值是無庸置疑的;從古迄今,偉大的宗教建築往往會有向困難挑戰的情況,考驗當時人們的智慧以及意志,例如建築的尺度、裝飾的細緻度、施工的困難度等等,無處不表現出崇高的人文精神,正因為有如此的精神向度,宗教的力量促使人類的文明不斷朝向極致發展。

馬來西亞地理位置處於東西方文化的交界點,自有史以來便已有來自不同地方的文化交流,乃至紮根衍生。目前在馬來西亞隨處可見的各大宗教建築與場所,便是早期移民帶進來的文化果實。不同的宗教必然有不同的建築表現,然而即使是相同宗教,在經過不同的文化傳播途徑之後,表現出來的形式也會有極大的不同。

例如西馬半島北部包括玻璃市、吉打、檳城、霹靂以及吉蘭丹,因靠近泰國,南傳佛教在很早期便已流傳,在習俗方面已經融入了當地的生活文化。這些南傳建築寺廟通常呈現聚落的形態,在一片土地上有大小不一的建築群,包括宗教空間、教室、食堂、僧侶住處,甚至包括安置骨灰罈的簡舍等等,宗教與生活空間緊密結合,呈現南傳佛教生活化的一面。

而在殖民地城市,如檳城喬治市以及馬六甲的寺廟,除了宗教功能,也兼具社團、學校的功能,甚至成為政教的複合體,在地方族群勢力上具有崇高的地位。隨著半島錫礦業的發展,在清朝末年直到馬來亞獨立前,不斷有道士或佛教僧侶及文人因中國政治局勢混亂,透過各種途徑下南洋尋覓新處,例如霹靂近打河一帶有不少石灰山群及溶洞,提供修行者極好的居住潛修條件。

這些宗教建築古蹟除了代表本身宗教文化的意義,也能呈現各個地區的地理文化特質,若能針對這些建築的分佈位置,加上其所代表的各宗教流派、護持社區團隊等等訊息相連接,將對我們各城鎮的歷史發展有莫大的貢獻。

延伸閱讀:
張集強/新本土標準
張集強/多元建築思潮演替
張集強/構築的權力
張集強/後默迪卡時代的建築思潮
張集強/默迪卡建築
張集強/現代主義建築的堀起
張集強/洋蔥圓頂建築
張集強/地域風土建築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0am 28/04/2025
张集强/开放式商场

在疫情行动管制开放后不久,许多人陆陆续续回到商场逛街购物,而这些开放式的商场,采取局部空间开放或是全面开放的方式来处理,给关注空间健康的人们有个安心的选择。

张集强/开放式商场

在疫情发生前,大部分的人习惯待在室内空间,包括在住家、办公室以及商场等等,这些空间多数使用空调,室内空气不断循环,对人体的健康是隐患。然而,在没有发生事情的情况下,没有人会去积极思考改善这问题,一直到疫情发生之后,才有部分的醒觉。

由于城市土地价格昂贵,大部分的建筑空间都是以面积最大化的原则来规划。当一栋建筑的量体最大化后,里面的空间安排就是用隔间墙来分隔;在设备方面,包括灯光照明、冷气空调等,需要用大量的电能和机械来处理,因此室内空间的品质可以想像就不会太好。这样的发展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到目前,都还能见到类似的大型建筑在城市里被建造。

一直到差不多2010年左右,有一小部分的发展商注意到,在销售利益上,大量室内空间虽然有更多的使用面积可以售卖,但在设备方面也需要注入更多资金,加上毫无新意的室内空间,很难产生吸引力,因此开始出现以开放空间及绿化方式来取得平衡。虽然这样的做法在前期投资上不见得会比较省钱,但以长期效益来说,是有一定的好处。

张集强/开放式商场
Tamarind Square的内部开放空间设计成小型公园,这样的设计让商店的空间有好的空气品质以及自然的光线照明。
商场新格局:开放式空间设计

以商场的设计来说,过去在城市出现的商场都以巨大的冷气室内空间为原则,在规划时的想像是大量消费者涌入,周末时更是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然而,不尽然所有的商场都能成功吸引到大量人潮,有一些非中心地区的商场,在周末或许因为有活动而稍微出现热闹的情景,但在平常日子里,商店里的工作人员比来消费的人还多。由于建筑设计是采取全面空调,在全部空间长时间使用冷气以及照明下,所需费用就会非常惊人。

因此一些新的商场,便采取局部空间开放,或是全面开放的方式来处理。所谓局部空间开放,便是有一部分的空间仍然以室内空间为主,所有商店都面向建筑的中庭,而另外的一些空间,则变成户外的街道设计,例如The Curve、Publika、Sunway Velocity Mall等等。而全部开放的商场,一般上规模较小,如Desa Parkcity的The Waterfront、在赛城的Tamarind Square等。全部开放的商场一般上采用建筑及景观设计的方式,将建筑的空间细分为商店,半户外廊道以及庭园甚至公园。

以Tamarind Square来说,平面呈现“日”字型,外圈为商店,内圈地面层至三、四楼做为室内停车场,并在停车场上方设置开放性商业空间及公园。有趣的是,公园有大小不一的开放平台,有者做为商店,彼此之间有阶梯或步道相连,这样使得公园变成立体且有如迷宫式的通道,可以连结到各个楼层的上层空间。

在疫情行动管制开放后不久,许多人陆陆续续回到商场逛街购物,而这些开放式的商场,给关注空间健康的人们有个安心的选择。

延伸阅读:
张集强/巴生河流域文化轴带
张集强/都市的创新力量
张集强/吴锡山的地景建筑实验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