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5:23pm 09/01/2023

马华

马华文学

文学

2022

+ 读家

读家选书

十大

【讀家選書(上):文學類】2022年讀家十大選書,成績出爐啦!

副刊编辑室

編按:年的【讀家選書】,難選。

2021年,受疫情影響,馬華出版量減少,文學與非文學中選不出“”(僅各選七八本)。2022年,出版量是相對多了,副刊編輯室卻面對選擇困難的尷尬——好多書看起來好“陌生”。

ADVERTISEMENT

一些書未在常見的書店上架,沒在網上有過適當的宣傳,出版社不主動提供新書資訊,寫作者也沒及時為新書寫書評……以致於有些書雖然誕生了,但誰知道?等到年底整理出年度書單時,才發現一些書竟默默出版了。由於相識得太晚,為了對讀者負責,我們不希望在倉促下評選,寧可割捨,讓(可能的)好書,成為遺珠。

跟往年一樣,本期【讀家選書】也邀來3個作者書寫馬華出版印象,參照編輯室今年的選書書單,希望有助於大家選出自己心目中的讀物。

【內容簡介】 《野風波》是馬華作家梁靖芬的第二本散文集。裡頭的文章,是作者最近十幾年來寫的字。它們有的刊在報章上、雜誌裡,有的僅僅記在筆記本、發佈在部落格或臉書上。 書分五輯,輯一〈求諸野〉寫人,輯二〈放野的節奏〉寫鼓,輯三〈野是,潮水之不可逆〉寫閱讀、寫作和看戲,輯四〈野路子〉寫出行,輯五〈野百合也有〉寫有的沒的。 梁靖芬: 我以為散文的生命力在“野”。野是什麼都是,又都什麼都不是。 野是你估我不到,你捉我不著。野是如水流淌,如風過耳。 如果散文有一種理想的模樣,那我向往的,便越來越是個野字。
【內容簡介】 《人工少女》是龔萬輝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全書約十五萬字,獲得2017年臺灣國藝會馬華長篇小說創作發表補助。小說的十二章節以“房間”為單位,如時鐘的刻度,打開一扇門即是走進時光的隔間裡。 小說中藉由一對不斷嚐試生育而屢遭失敗的夫婦、少女惠子成長的挫痛,以及不安於自身性別的少年直樹,不斷地在小說之中辯證創造和毀滅、真實和虛構的生命議題——若生命可以藉由人工創造,那是否也可以任意地在空白之中充塞記憶和想像?複制生命是否也如同複制時間,讓過往的一切再重新經歷一遍? 《人工少女》延續了龔萬輝一貫擅長描寫的殘酷青春物語,充滿了恣意的想像,詩化的超現實意象,也寫入了這兩年來瘟疫來襲的情境,細微描述了市街、購物商場空無一人的末日場景,以及人們繭居在房間裡的孤獨和自傷。
【內容簡介】《膠林紀實:冰谷自傳》肇始於“我的父親母親”與膠林深處,終於傷逝與走出橡樹林,從太平洋戰爭前夕寫到茅草事件前夕,歷時四十四年。 作者書寫在膠園與膠園之間流動遷移的青春歲月,以及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膠園管理生涯。那是風雲激盪的大時代,“城鎮欠缺姿容,鄉野尚待開拓”。書中窘困的生活點滴,是個人的微歷史,也是許多人的集體記憶──“大家都把希望的觸鬚伸向未來。” 作者也把觸鬚伸向文學,尋求心靈的慰藉,寫下與文友交往、汲汲創作的文學記憶。 冰谷自況:“我從農的大半生在顛沛漂泊中磨蹭,我的文學生涯也隨著我的流浪亦步亦趨。” 張錦忠教授寫序推薦:“撫今追昔,唯有書寫,唯有藉由書寫,方能正視自傳主體的記憶所繫之處,重憶小歷史背後的大歷史造成的傷痕。
【內容介紹】 《查爾斯河畔的雁聲》為張錦忠“隨筆馬華文學”的續集,八十餘篇雜文隨筆,採類纂的體例,分為十輯。 前三輯分別聚焦於詩、散文、小說;第四輯“文學記憶”追憶當年《學生週報》與《蕉風月刊》歲月;第五輯呈現作者近年對“華語語系”的看法;第六輯談文學史料之必要。 第七輯為雜感之作,再論馬華文學批評匱乏等老課題;第八輯從影響作者的書,談到文學城市及文學獎;第九輯跨出華語邊界,將馬來文與英文納入視野,以和馬華文學互相照映。最後一輯收錄作者的回應文章及刊在《當代評論》的稿件。 二〇一五年,張錦忠出版《時光如此遙遠──隨筆馬華文學》,收錄七十篇瑣記隨筆、序文書評。此後數年,張錦忠關於馬華文學的書寫,累累又可成書,可謂念茲在茲,必有迴響。
【內容簡介 】馬華年輕作者黃子揚的第一本書。幽暗處青苔蔓長般的青春記事,十年寫就的孤獨之書。他用挫敗、分離、死亡、成長鑄造文字,殺死了自己。書分四輯,輯一“青春過敏原”,主要講述大學時期的生活與感受;輯二“青苔日記”,是念大學先修班前後的人事:祖母、祖父、母親、彼時同窗、當臨教的日子;輯三“Y人正傳”,以高中畢業為軸心,回憶童年,那些隨九○年代悄然遠去的電影院、咖啡店、兒時的玩物;輯四“銀河鐵道之夜”,是大學畢業的邊緣,以及投入社會以後。
【內容簡介】鄭田靖第一本詩集。書分六輯──輯一:陰陽間性;輯二:鹿鳴;輯三:液之島;輯四:樹葉的光澤;輯五:黑墓;輯六:山腳下的黎明。共收入三十首詩。   馬華詩人方路為詩作序:   鄭田靖是馬華詩壇中,最具意象爆發的年輕詩人,而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大約是五年之間,完成個人創作生命的第一高潮,這是十分珍貴的文學歷程和現象,也意味著詩人有能力在他置身的時代變遷、社會動盪、族群紛爭和文化氛圍內,以詩呼應,用靜制動,為自己開啟創作之鑰,同時交出擲地有聲的成果。
【內容簡介】三十年來,沒想到我似乎成了最“關心”馬華現實主義文學的留臺學者……我認為它應視為另一種“中國性”的體現。“本土”、“主體性”也者,是“馬華文藝的獨特性”更符合時代學術話語的一種抽象轉譯。 ——《現實與詩意》自序 本書共分三卷,收錄十六篇文章,集結作者數十年的深度思索。
【簡介】來自馬來西亞的散文家、詩人、畫家馬尼尼為,以風格獨具的插畫、詩文、繪本等創作者身分居住臺北二十逾年。從一介臺北新人到臺北舊人,這一次,她將在臺北生活的這些日子寫下來。本書收錄40篇散文,充滿對臺北、對疫情、對家鄉,也對心愛的貓的種種情感,傷心而後釋然,反抗而得勇敢,透過馬尼尼為直率的文字,帶領讀者看見另一幅不一樣的臺北風貌。
【簡介】《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蟬聲》為詩人學者李有成教授的第四本詩集,收長短詩三十首,皆為上一本詩集《迷路蝴蝶》之後的新作,寫於2019年仲春與2022年初冬之間,平均每年創作十首,可謂豐收。李有成一向楬櫫詩無定法,看似自由自在,實則隱含諸多的內在自制與秩序,尤其是在詩形式與語言的實驗方面。詩創作雖屬極其個人的事,然而與其他文類一樣,詩也具有詩人所說的淑世功能。
【簡介】《馬華文學與文化讀本》由學者作家張錦忠、黃錦樹、高嘉謙主編,是一本以論述為主的介紹性讀本,其出版旨在為中學、大專院校的學子,或是對馬華文學、文化有興趣的讀者,提供一本學習和入門的讀本。讀本規畫的內容,不僅涵蓋馬來西亞(含馬來亞時期)華人社會的歷史與文化脈絡,同時對重要的文學思潮、事件與作家做出整理敘述,藉此引導讀者認識和掌握馬華文學的發展脈絡。此書採單元形式編纂,力求透過史觀、事件、思潮、議題等不同組合,集眾人之力完成。

相關文章:
【讀家選書(上):文學類】2022年讀家十大選書,成績出爐啦!
【讀家選書(中):非文學類】2022年讀家十大選書,成績出爐啦!
【讀家選書(下):印象篇】2022年,馬華出版印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