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有大馬人在國外獲取成就時,國人和本地媒體就迫不及待的表示這是大馬之光,但卻從未思考過為何大馬人才只能在外國發光發熱,在本地發展的卻只能成為“甘榜冠軍”。
ADVERTISEMENT
大馬籍影后楊紫瓊憑藉在《瞬息全宇宙》出色演出表現,成功摘下金球獎音樂或喜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獎項,成為奪得此獎項的第二位亞裔和華人演員。
楊紫瓊在電影中分飾多個角色,時而本色演出,為一名高貴女演員,時而是一位苦苦在生活中掙扎的亞裔中年婦女,甚至扮演香腸手外星人她也拿捏得非常好,此次獲獎實至名歸。
有趣的是,在楊紫瓊獲獎後,理所當然地在華語圈引起了轟動,臺灣媒體大多以華人女星獲獎為標題,而大馬媒體理所當然再度為這位從影40年的女演員冠上“大馬之光”的封號。
隨後,香港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長楊潤雄祝賀楊紫瓊並稱她是香港演員,引起了部分網民的炮轟,認為他沒有做功課,連楊紫瓊是大馬國籍都不懂。個人卻以為楊紫瓊的演員生涯的崛起,確實是從香港電影圈開始,真正培育她的演技的地方也是香港,楊潤雄說的也不全錯。
在這個全球人才自由流動的年代,人才要發光發熱,其實不一定要在母國才會成功。一些有目標和企圖心的人,他們會選擇在國外打拼。但這過程容易嗎?當然不,在自己熟悉的環境,有人脈和地利之便,要成功都已經很難了,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取得傲人成就的難度之高,我們可以想像得到。
有網民在相關新聞鏈接下留言說,如果楊紫瓊一直都在大馬發展,她的演員生涯會是怎樣?可能以她的年紀,她目前正在參加某電視臺的歌唱比賽或者正在和本地Youtuber一起搞無厘頭短劇。
楊紫瓊在其獲獎感言提及,當她來到美國好萊塢發展時,是一個夢想成真的時刻,殊不知卻是“夢想破滅”的時刻。在二三十年前作為一位亞裔,美國人都詫異為何她的英語這麼流利,她卻聰明地回答:“搭乘13個小時的飛機過程很長,我就趁這機會學會了英文。”楊紫瓊優雅且帶有些許諷刺的發言,贏得了現場所有觀眾一致好評。
然而,每每有大馬人在國外獲取成就時,國人和本地媒體就迫不及待的表示這是大馬之光,但卻從未思考過為何大馬人才只能在外國發光發熱,在本地發展的卻只能成為“甘榜冠軍”。
特別是文化藝術上的發展受到疫情影響,大馬旅遊和文化單位的預算被大幅度刪減,從事文化藝術工作者,不是轉行就是要開拓自己的第二收入,直銷、餐飲、送貨以及電商直播等行業,都能看到這些表演藝術工作者的身影。
通訊部長法米也在線上祝賀楊紫瓊,但部長針對大馬錶演藝術發展方面有任何具體的方案嗎?暫時我是沒有在任何媒體上看到。
表演藝術行業代表一個國家軟實力,讓大馬在國際舞臺上發光發熱,其所帶來的效果比旅遊部在國外主流媒體打廣告好上數十倍。
筆者對大馬的表演藝術發展是有點悲觀的,特別是狹義的宗教主義者,視娛樂行業如洪水猛獸。如果國內極端分子繼續被姑息,別說出現第二個楊紫瓊,連本地電視圈可能會如一潭死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