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10國的潛在經濟領域各有千秋,比如新加坡在金融和醫療保健界遙遙領先,製造業、清真業、食品加工、物流及半導體產業則是我國具備競爭能力的領域。
報道:李佳憓
ADVERTISEMENT
攝影:黃志漢、受訪者提供
許多國家都想從前景樂觀的半導體產業中分一杯羹。大馬半導體工業協會(MSIA)主席拿督斯里王壽苔受訪時表示,除了鄰國出現激烈競爭,美國、歐洲和日本也正在為企業提供激勵措施和補貼,以便將生產線遷回各自國家。
他說,慶幸的是大馬仍是半導體下游產業的全球中心,但不能就此停滯不前,反之必須跟上最先進的組裝工藝及測試方法,邁向“組裝、包裝、測試2.0”。 據估計,馬來西亞的半導體封測佔全球13%,惟需保持創新,否則就有被其他國家超越的風險。
2021年,我國政府批准了1480億令電子與電氣(E&E)投資,比2020年批准的156億令吉增加了9.5倍,顯示我國依然是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但別忘記,其他國家也同樣宣佈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電子公司投資地點優勢縮小
王壽苔直言,雖然大馬還是電子公司投資的絕佳地點,但競爭力正在逐漸被其他正在採取巨大進步和轉型的國家所削弱,我國緩慢的前進也造成競爭優勢正在迅速縮小。
“我們必須避免向前邁出2步又倒退1步的做法,就像政府去年實施提高跨國公司和大型公司的電費附加費用,這向現有E&E公司和潛在投資者發出了一個令人困惑的信息。”
整體而言,他認為E&E領域的前景十分樂觀,預計在未來5至10年還會持續增長,但也絕不能視為理所當然,必須借鑑臺灣、日本等地經驗,再憑藉自己的獨特優勢來規劃發展方向,包括努力吸引前端晶圓廠製造的國外直接投資(FDI)到我國,以增強其半導體生態系統。
首要挑戰:人才流失
王壽苔強調,人才流失和短缺絕對是大馬電子電氣行業面臨的第一大挑戰,認為我國有必要批判性地審查教育體系,以鼓勵更多學生攻讀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因為有關人數正在減少。
“大馬只有3230萬人口,因此也要在國外尋找STEM人才,若我們想成為半導體和電子行業的佼佼者,就必須擁有精英中的精英,運用國外人才來幫助國內半導體產業在價值鏈中向上發展,這正是先進國家正在做的事情。”
大馬物流領域不遜色
再來,大馬將港口發展為區域樞紐的角色也做得很成功。
我國共有2個港口被列入全球20大集裝箱港口,分別排在第13位的巴生港口和第16位柔佛丹絨柏樂巴斯港口(Tanjung Pelepas),是唯一有2座港口擠進前20名的東南亞國家;鄰國新加坡港口則是世界第2大繁忙港口。
新加坡面積那麼小,吞吐量卻高居世界第二?馬來西亞物流師協會(LogM)總會長曾家麟教授給出了答案:因為新加坡高度重視物流領域,超過80%是集裝箱轉運。
“全世界的物流以海運為主(超過90%),很多發展國家都重視物流,因為這是帶動世界貿易及國家經濟的命脈。
“世界貿易也需靠近海與深海一體化,當載貨船隻越來越大,就需運用到子船、母船和跟不同港口的合作,東盟之間的合作也會越來越強。”
他說,我國物流領域在近10年一直在進步,隨著檳城北海北岸貨櫃碼頭在2021年憲報為自由貿易區後,政府應該趁勢將北馬發展起來,引進來自印度次大陸甚至是中東的吞吐量,再轉運到中國。
合格物流師嚴缺
曾家麟坦言,目前全國合格物流師僅3000位,數量遠遠不夠,在人才方面還需多下功夫。
“最近有一所澳洲大學要與本地一所學院合作,第一個就問這裡有沒有物流?因為他們要開辦的首個科系就是物流專業課程。”他強調,物流涵蓋世界貿易、地理區域、商品及原料原產地、進出口及海陸空運輸等方方面面,若要讓國家經濟進步變強大,就得重視國際貿易及培養更多物流師,否則外資不會進來。
正面的是,物流專業在我國漸漸受到重視,越來越多政府和私立大學都有開辦相關課程。
他說,屬於世界級的大馬兩大海運港口運作目前一切良好且穩定增長,許多國外生意的航運路線也會選擇路徑這裡,惟面對印尼、泰國和越南等國競爭,我國也不可怠慢。
大馬要更靈活面對逆全球化
雖然我國在多方面擁有天然及人為的優勢,但全球競爭力日益劇增,我們不能沒有危機感,其中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大馬國內各行各業變得更有韌性,來應對逆全球化(deglobalisation)趨勢。
東姑賽夫魯回應本報的問題時說,世界正在快速走向逆全球化和強化供應鏈,這不只是迴流,而是市場越來越傾向於在國內設廠提高產能與發展供應鏈。
“貿工部也在研究這一點,把重點放在高質量的投資以釋放新的經濟機會,形成良性循環。”重點投資涵蓋工業4.0的應用與技術,例如人工智能、增材製造、網絡安全、大數據、雲計算及增強現實和物聯網(IoT)。
他強調,馬來西亞必須靈活應對不斷發展的大趨勢,制定能夠鑑定和應對全球格局變化的投資戰略。
“自去年12月初,我開始考慮採取措施幫助本地出口商不只是提高出口量,而是在面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全球供應鏈中斷、市場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的需求等各種挑戰時變得更有韌性,特別是在2023年預計全球經濟可能放緩的情況。
“我的主要擔憂之一,是如何讓本地公司尤其是中小企業朝ESG方向進行公正且公平的過渡,確保他們最終能進入市場,並建立其數字經濟的能力與應對運營挑戰的彈性。”
產業轉型需再加把勁
餘永平也誠實點出大馬面臨產業轉型的挑戰。他說,過去還能看到大馬到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國家進行投資,惟最近5至10年少了很多,部分原因是其他國家崛起降低了我國競爭力,除了一些大型企業如國油(Petronas)仍會到南美洲和加拿大投資。
“即便我國發展寶騰多年,他國的汽車工業早已遠遠超越大馬朝電動汽車(EV)市場進軍。”
另一方面,外勞在疫情期間限制入境,使企業被迫紛紛投入資金將產業自動化和數碼化,這是提高競爭力的最直接方式。然而,2019年至2022年的圖表顯示,在疫情鬆綁和引進更多外勞後,企業投入轉型的資本又往下跌,餘永平不認為長期依賴外勞是長遠之策,必須深思。
“我們要有毅力去做轉型啊!現在還是有很多企業不捨得大量投入轉型和提升,不願作短期犧牲,過一天算一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