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統走不出自己的死衚衕,如何讓人相信他們還有能力帶領馬來西亞向前進?
納吉曾經是首相,不少人還懷念他,後來他成了反對黨口中的“盜賊”,進而丟了政權。他和巫統下野後當上了反對黨,華麗化身“Bossku”,在社交媒體呼風喚雨,被視為重振巫統(國陣)的英雄。
ADVERTISEMENT
無奈,他無法在法庭證明他的清白,現在是一名囚犯,同時還有一堆未審結的案件。很多人都不再把納吉當一回事,雖然崇拜他的大有人在。世界就是長得這個模樣,壞人有粉絲,好人也會被人討厭。
巫統女青年團團長扎希達就是非常崇拜納吉的其中一人。她在上星期舉行的女青年團代表大會上,發表政策演說時,提起了納吉,她形容納吉是馬來民族英雄漢都亞,只有在遭遇困難時才會被惦記。
扎希達念茲在茲的是,納吉化身為“Bossku”,讓巫統在下野時,連續在多場補選和州選重整旗鼓,成為反對黨最害怕的武器。但享受甜蜜果實的巫統不珍惜納吉,讓敵對黨有機可趁反過來成功“消滅”納吉,削弱了巫統,導致國陣在第15屆大選遭遇有史以來的最慘敗。
納吉一再控訴自己沒有得到公平審訊,被“任意拘留”,最近他還向聯聯合國任意拘留問題工作組(UNWGAD)請願,要求被釋放,或讓他被判涉及挪用SRC國際公司4200萬令吉的案件得以重審。這就是納吉,曾經的大馬首相,他將大馬司法拖入泥沼,試圖貶低大馬司法的獨立和公正。
大馬人之中卻有人相信納吉是司法不公受害者,他們同時相信納吉是無辜的。難道他們相信法官們都被誤導被欺騙,以致判處納吉有罪?他們有看清楚是誰將法庭當做自己表演的舞臺嗎?
相信並支持納吉的人將他形容為曼德拉、羅賓漢,現在是漢都亞。不,納吉更像塞萬提斯筆下的唐吉訶德。無論這些人是虛構人物還是真實人物。
有一位馬來學者說,扎希達根本沒有真正讀過並瞭解漢都亞的事蹟。根據這位學者,漢都亞傳是馬來領導人和人民腐敗歷史的最優秀記錄。馬來人的思想,或馬來人的世界觀,後來成為現代馬來人生活的基礎,都可以在漢都亞傳中找到。是他導致馬來人對領袖盲目忠誠。學者的回應可謂一針見血。
在上星期的巫統大會,我們看到的真的是如此的情況。當巫統再一次在大選中慘敗,巫統黨內上下應該省思為何會一再失去民心,但是巫統選擇對付自己人,清理門戶,或者像扎希達那樣不斷沉浸在過去,沒有反思,更不用說從中汲取教訓,她只顧著理想化當年的納吉時代,以及Bossku的“伎倆”,西班牙中古世紀的騎士精神,唐吉訶徳。
巫統領袖不應該繼續患上否認症候群。他們要正視巫統歷史上的汙點,認真反思,汲取教訓,從而回歸本源,實踐道德、良政、真理和正義。繼續迷信納吉的社交媒體效應是無法抵擋國盟掀起的“綠潮”。Bossku在社交媒體風靡一時,然而為什麼後來卻被國盟後來居上,伊黨成功影響了眾多的馬來選民,包括年輕首投族相信並投票給國盟?巫統社交媒體策略錯誤,缺乏能媲美納吉的“海報人物”,都是問題,而最大的問題是巫統從來沒有真正展現他們革新、進步和接地氣的文化與決心。
馬來人尤其是年輕人會投奔國盟,不完全是因為他們被伊黨的種族宗教論述吸引,而是他們認為在廉潔方面,國盟讓他們有了第二個選擇;在貼近他們的生活需要方面,國盟讓他們感受到了不一樣。
巫統在應對他們的需求時,像扎希達這樣的所謂青年領袖並沒有通過尋求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來幫助他們。青年領袖應該展現出活力和擔當的一面,扎希達與其為了納吉的“遭遇”一直喋喋不休,她應該善用大會這個平臺,告訴她領導的青年,以及廣大的馬來西亞青年,她們在應對馬來西亞社會所面對的各種挑戰,包括經濟衰退、青年就業、人才外流、公平分配教育資源、捍衛多元性等等方面,有哪些更可行、務實、嶄新和創意的想法。
巫統輸了選舉,卻意外成為造王者,在團結政府佔有重要的位置,女青團會如何確保巫統善用在團結政府的資源實現改革?
扎希達沒有提出這些想法,她只想到納吉。納吉的時代已經結束,已是過去。巫統要向前進,青年領袖還存留這種想法,只是拖巫統和團結政府的後腿。
巫統領袖一再活在自己的世界,為自己的權位、官職和利益著想,孰不知選民已經離他們而去。即使他們有提出一些所謂的改革方案,也不過是泛泛之談。巫統領袖予人的印象確是如此,納吉也不例外。巫統走不出自己的死衚衕,如何讓人相信他們還有能力帶領馬來西亞向前進?你們認為唐吉訶德能夠復興西班牙騎士精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