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期間,人們習慣到廟宇上香,拜神,祈福。除夕夜,年廿九或三十晚,檳城老輩人有特別的習俗,到7間或9間廟拜神祈福,天公壇、蛇廟、海珠嶼大伯公廟、觀音亭等百年老廟,成為檳城人通宵達旦祭祀拜神的熱門地點。
民間不多人跟隨流傳已久的習俗,競相趕早到廟,爭先上第一炷香,俗稱燒頭香,對神明表示虔誠,也為新一年的平安健康祈福,祈望給自己及家人帶來一年好運。
ADVERTISEMENT
“香”被視為與神明溝通的媒介,傳達善信清純的意念。民間俗稱的上香,亦稱進香、香供或供香,屬於對神明表示尊敬、心靈上接近神明、對神明有所祈求的信仰行為。
《爾雅·釋天》有記:“祭天曰燔柴。”邢昺疏:“祭天之禮,積柴以實牲體、玉帛而燔之,使煙氣之臭上達於天,因名祭天曰燔柴也。”
“燔柴”,意思指燔烤玉帛、牲畜的用柴,燒出來帶有氣味的煙,用來祭祀,也可說是燒香最早期的雛形。
安奉神明祖先的家庭,都會在每天早上及傍晚時間給神明祖先進香拜拜。不少老輩人還有晚上9點拜“九點香”的習俗。9在易數屬陽,也是1到9的極數,民間視為寓意長壽,希望燒九點香能給家人消災降福,平安長壽。
習俗上,民間大多以1支或3支香祭拜神明祖先,但也有部分人因為雙親皆逝,以2支香給祖先上香祭祀。祭拜家中地主公,除了1支或3支香,有些人以五方五土的五行為根據,上5支香,另外以地主公神牌刻有的“五方五土龍神”、“唐番地主財神”燒2支香祭祀的也是常見。祭拜視為保護地方和生活的拿督公,因為有“7兄弟”的說法,燒7支香的不見得比用1支或3支香敬拜的來得少。
民間大多以象徵陽數的1、3、5、7、9單數香祭拜神明,燒多少支香也有不同的含義,就拿一般所用的1支和3支香的其中之一說法,1支香代表一心香,一心一意供養神明,3支香象徵《道德經》裡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道教,第一支香被視為“道”寶香、第二支“經”寶香、第三支“師”寶香,燒3支香為敬供“道經師”的三寶香。
重視拜神禮儀的老輩人,在進香前,以手撥風將香把的燃火撲熄,忌諱用嘴巴吹熄香火,主要避免因吃葷或殘留嘴裡的食物氣味冒犯神明,對神明有失尊重。
深懂祭祀規範的人,在家燒香拜神祭祖,首先拜過天公,隨後給家中主神插香祭拜,再拜安奉在廚房的灶君、給地主公上香,最後才輪到向祖先進香祭拜。不少家庭因為方便的關係,給家中主神上過香後,跟著蹲下身即給地主公插香,最後才到廚房給神職大於地主公的灶君上香膜拜,不小心犯下了尊卑有序的錯誤。
華人社群在初一、十五,於屋子前、商店或工廠的空曠處燒比較粗長;俗稱長壽香表達對神明的敬意,特別是新年期間,廟宇前更是龍香排列,香菸嫋嫋傳達出善信對神明的虔誠與敬意。
“一炷心香洞府開,偃松皺澀半莓苔“。燒香主要是向神明表達敬意,即便一炷心香也是。
相關文章: 鄭錦華/唱呀!唱呀!過新年 鄭錦華/哪種蠟燭最受歡迎? 鄭錦華/你用哪些水果拜拜? 鄭錦華/當重陽節遇上九皇爺誕 鄭錦華/大吉大利,苦盡“柑”來 鄭錦華/連年有魚 鄭錦華/接財神 鄭錦華/歲末年休的廚房司令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