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2:18pm 16/01/2023

南洋

说书

周冰萤

城邦书店

读家说书

城邦

书店

+ 读家

战争

货币

乌克兰

【讀家說書】回首2022,擁抱2023:我們讀書掌握世界!

作者:周冰萤(城邦书店职员)

2022年疫情趨緩,經濟和國門逐步開放,原以為曙光在前,怎知劇情再來一次反轉,一場自然之戰之後,一場人為之戰緊接開打。戰場雖遠,但戰爭的劇烈殘暴仍然波及我們——精神和心理因戰爭的殘酷而受折磨,生活則因經濟影響而困頓。但無論日常生活有多麼苦澀和艱難,我們還是可以並需要從中找尋美好或幸福的一瞬間,比如一段閱讀時光,或學習一個新知識的過程。閱讀和學習往往能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從而更謙卑地面對他人和世界。

ADVERTISEMENT

❶烏俄戰爭與政治學

活在相對和平的年代,我們經常忘記戰爭其實並未曾遠離。雖然離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有一代人的時間,但這幾十年之間,各種形式的戰爭一直都在發生,只是我們不是太“近視”,就是太善忘。2022年2月末俄烏戰爭全面爆發的新聞傳來,著實又讓我們跌破眼鏡和心驚膽跳了一把。我們進而發現,這場戰爭影響的輻射程度似乎是非其他戰爭所能比擬的。

現代資訊的發達,讓我們可以跟著各種媒體緊貼戰爭局勢的發展和變化。戰火剛起不久,就有不少相關書籍出版,尤其在以此事件作為參照與借鏡的臺灣:於4月出版的 《自由世界的前哨:2022烏克蘭戰爭》是華文圈首本聚焦2022年烏克蘭戰爭的書籍,彙集多名作者多角度去探討及闡發2022烏俄戰爭的成因及影響;8月出版的《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反抗,所以存在》是《報導者》的記者與編輯團隊,用5個月的時間通過實地與線上採訪,從各種角度報導這場戰爭的樣貌;同月出版的《帝國解體與自由的堡壘》,有從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開始就研究烏俄衝突的專家,為我們爬梳烏俄戰爭的歷史和發展之餘,也針對一些爭議點提出析辯;最近出版的《烏克蘭的眼淚:一位母親的戰時日記》則像安妮日記,是一個正在經歷著戰亂的烏克蘭媽媽所寫所繪的戰爭紀實日記,傳達了新聞所不能記載的戰爭故事。

烏俄戰爭的發生並非平地一聲雷,兩國文明史上本是血脈相通,但在近代史的發展中卻一直存在各種問題與衝突。要了解這場戰爭的脈絡,也可以從兩國糾纏不清的歷史開始。《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 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硝煙中的雅努斯:烏克蘭》等書都是瞭解烏克蘭歷史、政治、社會、文化等必讀書目;另一方,也有《逆轉的文明史 羅斯大地》、《俄羅斯:一千年的狂野紀事》等書去解讀那片廣袤大地的地理歷史、民族結構和政治演變。

只有回到歷史現場,我們方能從其承載的重量中,去反思這場苦難的意義,進而從中獲得力量和勇氣去面對未來,才不會陷進虛無的悲觀和消極境地。並且謹記,和平其實並非常態,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儘自身的力量去維持。同時,也值得讓剛經歷過一場大選的我們去深思,如何以己之力避免極端主義的發生和蔓延,才能在脆弱的民主面中踽踽前行。政治這門充滿“可能性的藝術”,並不是政治人物或學者才需要研究的高深學問,政治就在生活中,如同《可能性的藝術:比較政治學30講》作者劉瑜所說,唯有當“我們將面對的政治現實當作一萬種可能性之一來對待時,才能從此時此地抽離,獲得一種俯瞰的視角,進而再聚焦定位現實,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們自身。”

❷通膨與貨幣學

我們好不容易從一場大疫中存活了下來,但疫情還未過去遠方戰火又起,諸此種種導致資源短缺,造成了近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全球通貨膨脹問題。一年來物價全面上漲, “漲“字成了馬來西亞2022年度漢字,我們也從一把青菜的價格、一盤已不經濟的經濟飯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熱辣辣的通脹之痛。再來,2023年全球經濟放緩甚至衰退的前景預測也已迫在眉睫。

過去我們都知道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是現代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一環,但或許並不知道為何如此,以及該如何面對;我們甚至可能只知道賺錢花錢,卻不瞭解貨幣錯綜複雜的機制如何運作。這時候不妨閱讀類似《貨幣簡史:你不能不知道的通膨真相》這些經濟或貨幣學相關書籍,從現實生活帶來的刺痛感稍微跳脫出來,去了解貨幣背後的歷史和運作機制、通膨如何產生等問題。

通貨膨脹率高居不下,美國聯儲局(或稱美聯儲或聯準會)以幾輪暴力加息來緩和國內通膨,此舉同時也深深影響了全球經濟走向和各國貨幣政策。究竟聯儲局這項政策可以穩定經濟,還是會帶來經濟衰退呢?縮緊或放寬貨幣政策的背後原因又是什麼?回到原點,聯儲局又是一個什麼樣,因何而產生的機構?

或許現在也正是時候來了解一下聯儲局的背景以及其貨幣政策了。由聯儲局前主席、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之一的柏南克(Ben Bernanke)撰寫的《柏南克談聯準會:二十一世紀貨幣政策》,從歷史的角度去分析聯儲局的成立、組織結構、政策與策略等,並檢視現今與展望未來的聯儲局走向,這有助於我們對經濟前景看得更清楚一些。作者另一著作《伯南克論大蕭條:經濟的衰退與復甦》則以1929年經濟大蕭條為研究對象,探討大蕭條的原因和傳導機制。以史為鑑,或許也將有助於我們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我們該如何為經濟衰退做準備?其實過去百年以來,經濟不止衰退過一次。經濟發展的起落,就如同潮汐漲退那樣,只是如一葉小舟的我們該如何在大浪潮中生存,還是需要一些專家的智慧和歷史的借鑑。歷史的巨輪看似重複滾動,但中間又有多少變因可以導致不同的結果?通過閱讀,也許可以讓我們在危機中看到轉機,機智地去改變重整,或至少獲得一些耐心及耐力撐過低谷時期。

(【延申閱讀】《通膨的恐懼:消除你對貨幣供給過多的疑慮,從聯準會政策看收入、失業率、惡性通膨問題的解答》、《全球通脹與衰退》、《通膨、美元、貨幣的一課經濟學:對總體經濟的影響》)

與東南亞學

撇開學校裡那些生硬沉悶的歷史課本不談,我們對這片土地的歷史地理和風土人情的瞭解到底有多少呢?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片獨特而豐富、多元又複雜的區域,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過去成為各文明的交匯之地;我們都希望,這塊區域在世界版圖上將再次顯示出其重要性,閃耀出其獨特的光芒,不再是中心主義論述中所建構的邊角一隅。

今年無獨有偶,幾本與東南亞相關的重要學術論著都陸續推出了中文版,也讓本地的中文閱讀者有更多的機會從多個角度去認識這片土地。其中有東南亞研究專家安東尼·瑞德的兩本大塊頭專著《東南亞史:多元而獨特,關鍵的十字路口》、《帝國鍊金術:東南亞的民族主義與政治認同》,作者摒棄王朝史和國別史線性敘事的方式,改以用宏觀的視角來分析東南亞作為一個整體(成為幾個民族國家是非常後期,且是被建構出來的事情),其地理環境、歷史、民族、文化等種種演變,呈現出不同角度的東南亞。

《懶惰土著的迷思:16至20世紀馬來人、菲律賓人和爪哇人的形象及其於殖民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中的功能》則是已故馬來西亞社會學家及思想家賽胡先·阿拉塔斯於70年代寫成的經典著作,如今翻譯成中文實屬難得,也非常值得一讀。他以後殖民主義的思維去分析所謂“馬來人的懶惰”這一偏見,其實是源自於殖民者帶有殖民資本主義企圖的論述,最後讓此迷思內化到了被論述者本身的自我形象及他者的認知中(想想自己是否也常有這種以偏概全的偏見就可知道這個迷思的存在),成了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一道揮之不去的意識形態魅影。這個論述和一再被利用的“華人富有馬來人貧窮論”一樣,是有著政治目的的虛妄假說,也是需要加以努力去祛魅的問題。

此外,也有不少新進學者及國內外作家針對東南亞乃至各國如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或編或寫或繪的作品,內容涵蓋方方面面,從歷史、政治、社會、族群研究等,到文學作品的選讀和分析。除了有嚴謹的學理探討(如《在承認與平等之間:思想視角下的“馬華問題”》分析了馬來西亞華人的兩個困境),也有較為輕鬆但不乏辛辣批判的圖文敘事(如《漫畫之王陳福財的新加坡史》,以漫畫虛構故事嵌入新加坡真實歷史),這些作品都讓這片土地豐富的色彩得以被大家所看見。

生於此,身在此,作為共同體,我們如何想象自己並參與這片土地的未來,或許從這裡開始——以理性和感性兼併的態度,以或宏觀或微觀的視角,從地理歷史、社會民族、文化文學等各個角度深入去閱讀她的世界。

(【延申閱讀】《赤道線的南洋密碼:臺灣@馬來半島的跨域文化田野踏查志》、《在承認與平等之間:思想視角下的“馬華問題”》、《馬華文學與文化讀本》、《南洋讀本:文學、海洋、島嶼》)

❹讀書與書店學

2022年馬來西亞文化圈最火熱的話題之一,莫過於兩家大型連鎖書店的進駐,讓本地愛書人歡騰不已,不但掀起一波打卡熱潮,也引起不少討論,比如對於書店的定位方向和策略格局、書店的選書選品和裝潢陳列,各表示讚賞和失望的都大有人在。

無論如何,在許多實體書店難以為繼的時候還有新書店加入——不管是大是小,是綜合式還是主題式書店,是單純賣書還是複合兼賣其他——總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比起一家服裝店,我們似乎對書店有著不一樣的“要求”和不同的“想象”,這自然是因為書店所售賣的商品“書籍”,承載著跟其他商品不一樣的精神和文化功能。但是,“書店”這個場域本身也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這個空間總是為我們帶來一種夢想 和希望的感覺,並且帶著發現與創新的意義,還有著一定的交流功能:書與書,讀者與書、讀者與讀者、讀者與書店主人……可以說,書店創造了一個特殊空間,讓人與書、人與人碰撞出各種精彩的火花。這也是為什麼逛書店成了一種興趣或曰文化。許多愛書人在旅行時,往往都喜歡逛一逛當地書店,或者來一個書店之旅(《島讀臺灣》);而關於書店的書籍,每一年也都有被出版並且銷量可觀(《書店學》),就連書店主人撰寫的開店秘辛和書店日常也讓人看得津津有味(《沙漠。詩集。書店》、《賣書成痴的真心告白》);更有甚者,不少愛書人的夢想是開一家書店——雖然大家都知道賣書這行當,其實辛苦又賺不了多少錢。

熱鬧之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書店的林立(誤,其實只在一個城市林立,比起別囯的城市更是小巫見大巫)是否表示我們的閱讀文化已經提高?(根據報道馬來西亞的閱讀率其實比幾個鄰國都來得低。)逛書店的熱潮是閱讀文化有所提升的表現,還是隻是一種打卡文化潮流使然?進而還可以深思,書籍或者實體書店對我們來說究竟有著什麼存在意義?書店又可以為一個城市或社區帶來什麼意義?書店是一門文化生意,重點在文化還是生意?在大書店分散有限的閱讀群眾下,小書店又該如何找到生存之道?諸此種種衍生的課題幾乎可以發展出一門“書店學”,而從最近出版的書店相關書籍中,相信都可以尋找到不少啟發點。

每個愛書人心中都有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也許已經存在於某座城市或社區,也許還未出現。又或許,你想要什麼樣的書店,必須由你自己來形塑——不是說要真的去開一家書店,而是可以多支持你喜歡的書店(不要只等跳樓促銷);也可以每到一家書店,與一本書不期而遇時買下那一瞬間(不要計較書價),讓各類型書店都可以有存在的空間,生生不息。無論如何,最重要的還是那句老話——來讀書吧!

欲知更多書訊,可瀏覽城邦書店網站:https://www.cite.com.my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