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化石燃料價格會上漲、碳稅會增加、津貼會減少,企業與其搬來搬去,不如及早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讓企業在氣候變化下更能抵禦低碳轉型帶來的衝擊。
自政府宣佈調高中壓和高壓商業用戶的電費,太陽能發電和儲能系統的詢問率馬上暴增。企業最迫切想知道的是:短期內電費會不會回落到原先水平?
ADVERTISEMENT
想嘗試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西馬半島電費如何計算。在獎掖式管理(Incentive Based Regulation,IBR)機制下,政府根據發電成本(如燃料的預測價格)等因素制定基本電價,並每3年審核一次。可想而知,基本電價是推估得來,當燃料價格在這段期間漲跌超出估值時,政府可通過成本轉嫁機制(ICPT)調整電費——實際發電成本超出基本電價,政府向用戶徵收附加費;反之,政府提供電費回扣。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若單純跟價格走,按理說我國電費在能源危機下應該如歐洲各國一樣節節飆升,但實際上外面的世界風大雨大,而我國的電費卻保持平穩,甚至在燃料價格暴漲的同時,家庭用戶依然享有每度電2分錢回扣。不是發電成本沒有上升,而是政府一直“扛著”——津貼。
所謂的津貼很容易明白。打個比方,若每度電的電價理應是1令吉,而政府僅向用戶收取7毛錢,那不足的3毛錢不會憑空消失,而是從政府的口袋拿錢出來補貼。政府口袋裡的錢是誰的錢?人民的錢。
化石燃料津貼(fossil fuel subsidies)是各國頭痛的難題。工業革命以來,世界是靠化石燃料建立起來的。為了維持燃料(如煤氣、汽油、煤炭)價格低廉,2021年全球補貼在化石燃料的金額將近7000億美金。當燃料價格暴漲時,政府就面對兩難局面:提高燃料價格會引發民怨並導致百物上漲,繼續津貼下去國家吃不消,怎麼辦?
新政府只對大型工廠和跨國公司下手,是具有策略的做法。自能源危機以來,政府的燃料補貼已超過石油天然氣相關稅收的兩倍,連財政部都警惕政府龐大的補貼不可持續,否則只會壓縮財政空間,影響國家發展。漲價,實際上是減少對企業津貼;換句話說,企業將支付更接近實際電費的價格(政府依然提供部分津貼),普通老百姓則免受衝擊。
漲電費逼不得已
你問我大型商業用戶電費會回落嗎?我的看法是有可能回落,但不太可能回到先前水平。要知道漲電費是每個政府的噩夢,安華政府宣佈調高電價已經吃了不少子彈,這些子彈怎可以白白吞下?在氣候轉型的必然趨勢下,世界各國包括馬來西亞皆有共識,必須減少化石燃料津貼、提高再生能源比例。化石燃料津貼被撤走,再生能源更有價格優勢,最終加速去碳化過程,這是背後的邏輯。而新政府一上臺就敢漲電費,除了逼不得已,也是藉著能源危機、國庫緊張的契機做出的策略調整,否則等天下太平時才撤除津貼,到時候會吃更多子彈。
至於會不會引起外資撤離馬來西亞?有可能。但只能說大馬電價已是區域內物美價廉的了,其他國家受能源危機的衝擊更大,單以電價作考量,還能去哪裡?應對這輪漲幅,企業更有效的做法或許是提高能源效率(如提高散熱、減少耗電)、再生能源發電(如安裝太陽能)以及建立儲能系統(在電費較低時段將電儲存起來以在用電高峰時使用)。
未來化石燃料價格會上漲、碳稅會增加、津貼會減少,企業與其搬來搬去,不如及早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讓企業在氣候變化下更能抵禦低碳轉型帶來的衝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