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9日綜合電)中國上月突然放棄3年的嚴苛“清零政策”,取消隔離和檢測要求,使到感染病例急升。針對外界指中國抗疫政策“轉得太快,沒有準備”,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發表署名為鐘聲的評論文章,概述“中國優化疫情防控措施”,並抨擊有個別西方媒體對相關報道是“完全充滿偏見的炒作、抹黑和別有用心的政治操弄。”
自經歷過最初的一波新感染潮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的生活已基本恢復正常,有官員擔心隨著春節到來,農村地區迎來人員返鄉潮,春節前後可能還會出現一波感染小高峰。
ADVERTISEMENT
儘管如此,《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稱,不少地方“已度過疫情高峰,生產生活正在加快恢復正常。”
此前,中國採取嚴苛的“清零政策”通過封鎖、隔離、病例追蹤和大規模測試來切斷傳染鏈,消除感染病例。但這一政策同時也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經濟生產造成了重大影響。中國2年多來一直對這項政策作辯護,但在經濟壓力及去年底多地爆炸罕有的反清零政策抗議“白紙運動”後,中國突然放寬防疫限制。
中國拒絕國內外對該政策過激的批評,此前世界衛生組織(WHO)促中國根據病毒的特性作出調整,中方對此批“不負責任”。中國也停止發佈疫情通報,引發世衛和外國進一步抱怨中國疫情缺乏透明度。據未經證實的估計,中國單日新增病例數以萬計,一些省份高達85%的人口已感染過。
中國也拒絕提供更多有關病毒來源信息的聲音;對一些國家要求中國旅客提供檢測呈陰性證明,中國批評為“歧視”,雖然中國本身也要入境的外國旅客提供檢測陰性證明。
這種防禦態度反映在《人民日報》的社論中,文章稱,“正是得益於精心的醫療準備、充足的產能儲備、強大的組織統籌配備,中國平穩度過了防疫政策‘轉段’‘換擋’後的適應期。”
文章指,“在中方取得的防控成果面前,任何政治操弄都是蒼白無力的。”
文章又表示,各方應專注抗疫本身,避免任何政治化疫情的言行,加強團結協作,共同努力早日戰勝疫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伦敦25日综合电)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最近发布一份包含24种疾病与病原体的观察名单,认为这些传染病未来将对公众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其中,部分病毒具备全球大流行的潜力,其他疾病则因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或具高度传染性而受到关注。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爱丁堡大学传染病流行病学教授马克伍尔豪斯指出,冠病疫情初期,全球在适应新型病毒威胁方面反应过慢,导致疫情迅速扩散。为免类似情况,UKHSA特别列出了这一清单,协助政府与公共卫生机构更全面地评估潜在风险,及早制定防疫对策;科学家与投资者也可优先开发相关检测技术与疫苗。
UKHSA首席科学家伊沙贝尔奥利弗表示,由于病毒的威胁会不断变化,因此这份名单没有严重程度后先后顺序的排名,并将每年更新,以确保及早应对可能爆发的疫情。
UKHSA提到,气候变迁造成的气温上升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传播增高,特别是禽流感和疟疾、兹卡病毒感染症(Zika)蚊子传播的病毒,因此这几种疾病都被列入名单。
名单还包括某些极具传染性的病毒,比如包含麻疹病毒在内的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伍尔豪斯警告,如果出现类似麻疹但更具致命性的病毒,即使是最严格的封锁措施也无法完全控制,并可能对儿童构成严重威胁。
奥利弗指出,许多人畜共通传染病也在名单之列,突显了跨物种病毒感染的风险。
除了病毒,细菌的抗药性问题也备受关注。例如,淋病双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对现有抗生素的抗药性上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与A型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也可能引发严重感染。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