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載老姐往都門辦事,返家途中見時間尚早,我轉進東甲收費站。柔佛最高峰海拔1297米的金山矗立眼前。小鎮有布城美譽,大街兩旁許多布店。來到鎮子盡頭,一個接近90度的右拐彎道,這兒有個岔路口。若繼續順著道路,往金山及砂益村子方向。我駛進岔路去。妹妹啊我們去哪裡?沒事啦不會載你們去賣掉。我要去一個地方。以前騎車時經過東甲幾次,皆過此岔路口而不入,這次我要一了夙願。到Bekoh木閣去看看。
告訴老姐們這條路編號J 123。東甲往木閣州內公路。妹妹你數學不好不過記道路編號很厲害啊。喜歡的東西自然記得。初到貴境不太確定,我逮著一個駕摩托載裝滿香蕉的籃子的安哥,詢問木閣方向。安哥劈頭問你要去木閣還是新邦?啊原來還有新邦?是啊,你去木閣村子後出來的大路直走才到新邦。謝過安哥我繼續慢駛,道路兩旁龍珠果園香蕉園榴槤園還有一小片橡膠園。記得騎行朋友專種水果的排骨君曾說過他特地由森州下來此處看榴槤,因這兒的人們種植榴槤技術厲害。走完6公里的J 123路,來到岔路口。
ADVERTISEMENT
我邊換檔轉入路口,姐你們知道嗎,很多人把這地方與上次我帶你們去看瀑布吃榴槤的彼咯(Bekok)搞錯。一字之差。彼咯是屬於昔加末的。經過小學,我跟著“木閣新村”牌子拐入村內。曾經有來自東甲的同道告訴我,她妹妹在這邊的華小任教。地處柔甲邊界且偏遠,學生當中華裔佔一半,也包括友族學生例如馬來同胞印裔同胞及原住民 。每個學生有自己的中文名。老姐說這才是名副其實一個大馬啊。
好幾家民居車房皆有放水果的大籃子。一兩隻狗兒懶庸庸在躺。我為老姐們科普出遊的懶人包——此處二戰時期甚至發生過日軍來錯地方抓人的烏龍事。當年日軍欲抓的人在彼咯,軍隊來到此處才發現此閣非彼咯。這地方和州內眾多村子一樣,是1950年代緊急法令下的產物。當年英政府為了切斷居民給予馬共援助,一紙令下,木閣周邊在金山山腳橡膠林勞作的人們被勒令遷入村子。妹妹這邊好安靜啊。老姐突然冒出一句。完全靜謐的小村。
原來新邦木閣是馬六甲的
繞一圈後我們走回主路,行駛不到3分鐘,穿過“一路順風 SELAMAT JALAN – 柔佛政府”的藍色牌坊,原來此處是柔佛馬六甲的州際分界線。接著來到另一岔路口。正對路口有個中央藍色聯邦公路告示牌。往左去野新,往右去昔加末。這是M15馬六甲州內公路。教老姐們分辨——大馬州內公路有自己的編號,和各州註冊的車牌英文字母一樣。M是馬六甲、J是柔佛、D吉蘭丹等等。公路大路兩旁兩層或單層木板店屋散發濃濃古意。我腦中燈泡鎢絲燈一亮欣喜不已,完全明白了啊原來這就是駕摩托安哥口中的新邦——新邦木閣(Simpang Bekoh)。原來當地人慣稱新邦。我把車子停在路邊與老姐到大街閒逛。老店屋當中包括雜貨店、餐館、投注站、摩托修理店及電訊公司等。此處雜貨店仍可見到人們販售膠刀磨刀石鐮刀等,完全反映人們主要從事的經濟活動。我如劉姥姥入大觀園,大開眼界,徵求店家同意,拍攝割膠用具。年輕時幫忙媽媽割膠的三姐在一旁如數家珍化身最佳旁述。投注站門前的紅豆沙煎餅檔子可看見許多華裔顧客排隊光顧,在大街茶餐室吃燒魚配炒粉晚餐,與老闆娘閒談。老媼笑問客從何處來,我像個好學寶寶眾多疑惑發問連連。親切的婦人坐下一一解答。我們這兒去新村不到5分鐘,但這邊是馬六甲管的。木閣新村是柔佛管。我們要買東西都是到東甲去。地稅門牌稅那些就到野新還。我其實不住這邊,住前面亞沙漢,每天來這開店。這兒越來越少人了,每個搬出去就沒回來啦。
晚餐結賬後我轉去亞沙漢看看。依據老闆娘的路線指示,約20分鐘後抵達最靠近金山的村子——甲屬亞沙漢。首次到訪對一切皆感好奇。我在鎮上的金山村繞一圈,果然好些民居明顯空置。這兒離金山很近很近。夕陽照射下的大山金光閃閃。
回程高速路上,一直看見金山。十多年前還沒開始單車騎遊,曾和山友爬這座大山。山路不容易極耗費體力。7點出發,經過瀑布區及樹根盤踞的山徑,中午12點抵達山頂。山導說你們小城收到的電臺也是這兒發出去的。原來此站的主要服務對象為柔佛州內居鑾、峇株巴轄、麻坡、東甲及馬六甲野新的國營電臺觀眾。
晚間回到家上網找資料做行程覆盤。原來地處甲柔森3州交界點的亞沙漢是馬六甲境內最遠離海岸的內陸地區。正確來說它位置在馬六甲東北角。
木閣新村是柔佛的。彼咯新村也是柔佛的。這本來就知道了。原來還有個新邦木閣是馬六甲的。名有相似但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地方。這趟行程,腦海裡整個柔甲邊界金山山腳村鎮的輪廓清晰具體了且有更深的理解,滿載而歸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