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0日訊)伊曼研究(Iman Research)最新發布的“馬來西亞第15屆大選選舉情緒分析”報告指出,大選前普遍存在“馬來人權利受到侵蝕,伊斯蘭受到非穆斯林威脅”的情緒,促使了許多基於種族的政黨為同一種族——即馬來人而鬥爭的情況。
“這導致了以種族宗教為基礎的競選活動崛起,每個政黨都試圖超越另一個政黨。據估計,僅馬來選民就佔總選民的40%左右,這是一個重要的部分。”
ADVERTISEMENT
研究顯示,馬來人在第15屆全國大選期間的投票模式是“最多樣化的”,而且不容易歸類。
馬來人最關心2因素
研究表明,大多數馬來人最關心的是兩個因素,即他們的生計和馬來人的地位。
“這導致他們在選擇候選人時採用兩層流程。
“首先,由於他們的生計被視為與貪汙有關,他們想要廉潔和不貪汙的領導人。其次,他們正在尋找能夠維護馬來人地位並‘照顧’馬來人的領導人。”
研究還指出,隨著馬來穆斯林課題成為選舉的主軸,導致競選活動往往側重於社區“照顧”自身利益,而不是任何意識形態。
“在這方面,希盟不被視為符合這個標準。
“隨著希盟和國盟都將國陣或巫統描繪成貪汙的形象,馬來選民自然會傾向於滿足上述兩個標準的聯盟——國盟。”
研究指出,馬來人在選舉前面臨的威脅主要有三點:行動黨的威脅、自由主義,以及被保守派鄙夷的希盟主席拿督斯里安華的兩極分化效應。
非城市地區的選民受訪時表示,他們擔心“非穆斯林政黨”(行動黨)在城市地區輕易獲勝。
“在馬來穆斯林受訪者中,這種害怕輸給非穆斯林政黨似乎很明顯。儘管有一些馬來穆斯林的受訪者不認同這種非穆斯林贏得勝利將給大多數馬來穆斯林人口帶來損害的“恐懼”策略,但這卻是經常被馬來穆斯林團體用來散佈對其他馬來西亞人的仇恨的策略。”
“綠潮”現象非突然發生
伊曼研究的調查報告顯示,第15屆全國大選引發的“綠潮”現象,並非突然發生的情況,而是伊斯蘭黨在過去多年來穩定勢頭髮展的結果。
報告指出,伊斯蘭黨成功接觸到新的年輕選民,以及希盟缺乏抵抗力,促使伊黨在本次全國大選中獲益。
“伊黨和國盟在吉打、吉蘭丹和登嘉樓奪得大部分議席的結果,不可能只是巧合。早在(2022年)9月,伊黨主席拿督斯里哈迪阿旺就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對伊斯蘭教和政治‘無知’的馬來穆斯林青年男女,促使他們將選票投給伊黨。
“事實上,在第14屆大選時,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伊斯蘭黨在東海岸以及北部地帶取得的突破。這種所謂的‘綠潮’從那時就已經開始,而希盟在這些地區依舊疲弱,以及缺乏關鍵的領導人物,導致伊黨和崛起的國盟成為國陣的可替代品。”
研究報告也顯示伊黨和國盟如何從主導馬來穆斯林問題中受益,導致至少10個政黨在競選期間宣傳馬來民族主義。
“隨著新的馬來穆斯林政黨參與大選,馬來穆斯林問題成為主軸,政治言論進一步向右傾斜,變得更加保守和種族化。
“每一方都在聲稱自己在道德上比對手更優越,同時指責他們的競爭對手道德敗壞。當我們進入競選活動的第二週時,政治演講中關於政黨宣言的討論越來越少 ,而道德問題已經佔據了中心舞臺。”
伊曼研究的調查報告也指出,社交媒體、特別是國盟使用的TikTok ,在放大馬來民族主義方面發揮了作用。
“分析人士認為這對首次投票的選民有效,並且效果很明顯。”
報告指出,尤其是當國盟主席丹斯里慕尤丁錯誤性地指責希盟與猶太人和基督徒合謀,讓馬來西亞的馬來穆斯林改教時,更是讓效果達到巔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