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以言之,年獸的故事之所以在近百年間得以普遍流傳,其中一個要素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不受中國傳統神話傳說結構的限制,跳脫了忠孝仁義禮智信的框框,取而代之的是正邪二元觀,因此可以天馬行空地不斷再創作。
爆竹聲中一歲除,總把新桃換舊符。在華人社會里,新年的腳步往往是既看得到,也聽得見。說到燃爆竹、貼春聯的習俗,就不得不提如今大街小巷皆耳熟能詳的“年獸”傳說。此傳說故事變體繁多,一般都會言及有“年”這個怪獸來人間搗亂,人們知道它有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不喜整潔等弱點,因此人們便一家團聚,以大掃除、貼春聯、放鞭炮、燈火通明等方式嚇走年獸云云。
ADVERTISEMENT
根據上述的年獸特徵,好事者可以從中國古籍中探究出其“精神原型”。例如漢代《神異經》中所載:
“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長尺餘,袒身,捕蝦蟹。性不畏人,見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蝦蟹。伺人不在,而盜人鹽以食蝦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嘗以竹著火中,爆烞而出,臊皆驚憚。犯之令人寒熱。此雖人形而変化,然亦鬼魅之類,今所在山中皆有之。”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按此描述,想要嚇退這個愛吃蝦蟹又不怕生人的山臊,方法便是火燒竹節噼啪響。而到了中國南北朝時期,《荊楚歲時記》裡亦寫道:“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臊惡鬼。”看來,燃燒竹節引發爆裂聲來驅散山臊的做法,已是當時人們大年初一大清早履行的習俗。至南宋時期,《歲時廣記》卷四十“燎爆竹”條引李畋《該聞集》則講了一則今天讀起來都生動得很的爆竹闢妖故事:
“鄰人有仲叟,家為山魈所祟,擲瓦石,開戶牖,不自安。叟求禱之,以佛經報謝,而妖祟彌盛。畋謂叟曰:‘公且夜於庭落中若除夕爆竹數十竿。’叟然其言,爆竹至曉,寂然安帖,遂止。”
上述故事不僅坐實了爆竹可以闢妖的功用,提供建議的李畋更被中國煙花爆竹業奉為祖師。宋代以降,用火藥製成的爆竹漸漸取代昔日的燒竹,形態也越發五花八門,在意義層面也如春聯的演變一般,喜慶的色彩益重,逐漸蓋過了辟邪的意味。而傳說中繪聲繪影的山臊、山魈,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腦海。
如今膾炙人口的年獸,其特徵或可追至遠古的山精鬼魅,但年獸傳說的真正誕生,卻並不那麼久遠。近年,根據上海圖書館參考館員祝淳翔的考證,年獸傳說其實最早流傳於1930年代的上海。1933年,小說家兼報人孫玉聲以筆名“海上漱石生”,在刊物《金剛鑽》上發表的連載文章《滬壖話舊錄・歲時風俗之回憶》中記述當時滬人於歲末大掃除後,會在家中懸掛各類神仙年畫:
“其有懸紫微星畫軸者,畫家每繪一石柱,柱上鎖一似狗非狗之獸,或雲是獸即天狗星,或雲是獸名年,常欲食人,紫微星故鎖系之,不令至下界肆惡,而使人不逢年患,故過年時懸此最宜。然腹儉如餘,殊不知此典出處,且愧無從考證也。”
祝淳翔認為,孫玉聲在文章中“憶幼嘗聞諸父老言”、“自愧無從考證”的年獸傳說,便是如今華人社會中各種年獸故事的源頭,並進而推論年獸最早的形象,其實源於“紫微高照”年畫中,被紫微星君制服的洪水猛獸。而孫玉聲的年獸故事,很快便在當時的上海文壇產生影響,反覆被他人借鑑和豐富細節,在連番的“同人創作”下定型,並在戰後初期傳播至香港及臺灣,遂風行於華語世界。
那麼,年獸傳說是何時傳入馬新一帶的呢?據我所考,目前已知最早在本地刊行流通的年獸故事,大概是1958年刊於《南洋商報》上、署名“風木”所寫的一篇題為<“過年”的由來——一段近於神話的故事>,文中基本延用了上海一派的年獸設定,進而也將“過年關”解釋為“過了年獸的一關”;拜年為“慶賀安度年關”;春聯是因為單純貼紅紙嚇年獸太枯燥所以多寫幾個字而成;鞭炮是替代敲鑼打鼓嚇年獸的方案;團圓飯是為了準備大魚大肉給年獸飽餐而不再吃人等等。
概以言之,年獸的故事之所以在近百年間得以普遍流傳,其中一個要素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不受中國傳統神話傳說結構的限制,跳脫了忠孝仁義禮智信的框框,取而代之的是正邪二元觀,因此可以天馬行空地不斷再創作,即充分滿足人們對於當代過年習俗由來的解釋,又容易與現代普世價值相呼應,因此適應性極強。情節童話故事化後,又特別適合講給孩子聽,如此一來形成觀念的路徑依賴,年獸便在你我的腦海中,趕也趕不走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