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要做什麼、要見什麼人,來到現代其實沒有一定的標準作業程序,只不過我們都知道,家,再怎麼模糊,它都是心裡的家。無論新舊,年,得把家放在心裡重要的位置。
ADVERTISEMENT
過年見面,聲聲恭喜。新年聚會,歡歌笑語。
年菜、蘆柑、年餅、火鍋,還有近年把嘛嘛檔聚會移到咖啡廳去的流行趨勢……總有一種是你我他熟悉的新年味道。
歷經兩年多的疫情後,年節時景,遠親相見也分外親切。除夕團圓或者親友拜年,走親戚是我們每年過年設定好的行程,還帶著一年比一年人多勢眾的希望呢!
你還記得那些年是如何過新年的嗎?小時候過年非常簡單,來來去去就是祭拜祖先神明、穿新衣、拜年、拿紅包、看賀歲片、在親戚家搭不上話只好往嘴裡塞年餅……這已然成了“標準作業程序”。
稍大一點,在這些程序裡再添加一項同學會。再大一點,過年還得到男女朋友家預習派紅包。而婚後升級版的新年,不再是一個人去買一個人的新衣,而是買一家人的新年用品,再加兩家人和親戚的新年禮品,還要換新鈔、物色設計討喜的新紅包封、根據能力和交情來準備紅包的“內容”呢!
年歲漸長,身分的轉變連帶過年的形式也隨之改變,有的越來越愛過年,有的過年熱情卻逐漸冷卻。心態的轉變影響觀感、看法、感受和要求。有些人會覺得過年只是可以不必上班的假期,沒有惦念與期待甚至幻想。有些人則會非常期待過年,歸心似箭。這不就是變老的節奏嗎?
去不到的地方叫遠方,回不了的地方叫故鄉。若你也為了過年而張羅,或者覺得過年的雀躍已經不如當年,恭喜你還有一個可稱之為“家”的地方,只不過是年歲大了,許多事情也就少了一些興奮。就算你有不回家過年的理由,那也得是有人可避、有處可去,才可謂之避年。至少你不是無家可歸。
過年,過得了一年便一年,見得了一面便是一面,小時候對團圓似懂非懂,長大後才漸漸感受到那種就算剝了皮,筋骨還是相連的親情。老了也就如此。
新年要做什麼、要見什麼人,來到現代其實沒有一定的標準作業程序,只不過我們都知道,家,再怎麼模糊,它都是心裡的家。無論新舊,年,得把家放在心裡重要的位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