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FI)中文網報道,法國蒙田研究所亞洲項目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atel)週五在法國世界報論壇發表文章認為,歐洲國家和企業必須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汲取教訓,準備好在中國對臺灣海峽發動進攻或封鎖的情況下做出協調一致的反應。
杜懋之表示,對於臺灣海峽再次發生衝突的可能,歐洲人現在更加現實了。現在他們明白,臺海再次發生衝突是有可能的。他們知道了在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政治是高於經濟的。
ADVERTISEMENT
雖然杜懋之認為,難以預測中國大陸武力統一臺灣的時間表,但中國大陸對臺灣的脅迫並非虛構。2019年以來,解放軍空軍就經常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定期越過臺海中線。
與此同時,北京對臺政策中的魅力成分已經退居幕後。儘管兩岸經貿依然相互依存,但圍繞著經濟一體化的政治勢頭已經減弱。過去五年,臺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減少了一半,臺灣現在更多地將眼光轉向越南、印度、美國和日本。
杜懋之表示,正因臺灣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中國可能以突然的“灰色地帶”行動的形式擴大使用脅迫措施,而非入侵。解放軍迄今從未越過臺灣領海和領空,海峽中線和防空識別區都不是邊界。儘管北京不承認臺灣的“邊界”,但仍尊重臺灣官方畫定的12海里基線。
至於另一種可能:對臺灣進行封鎖,許多觀察家對此也持懷疑態度。因為中國大陸的主要港口上海港、寧波港或天津港都依賴自由航行。此外,對臺灣進行封鎖也將直接影響到法國,因為法國道達爾能源公司向臺灣供應澳洲的天然氣。
此外,中國大陸還需要更好地衡量臺灣和國際社會對中國使用武力的反應。因為烏克蘭戰爭的教訓是:判斷失誤的代價是高昂的。
杜懋之表示,歐盟已開始就各種可能的情景進行集體性規劃。一旦發生危機,歐洲面臨的選擇是:制裁或不作為。制裁會導致中國的反制裁,但不作為也不是沒有代價。臺灣海峽上任何航行癱瘓,即使是短暫的癱瘓,都會對半導體供應鏈和金融市場產生直接的影響。正因不存在零成本的路徑,所以事先規劃才是至關重要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