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人物

發佈: 10:00am 30/01/2023

旅行

小說

人物

周若鵬

詹宏志

讀書

林福南

跟訪詹宏志/我們讀什麼,決定了我們成為怎樣的人

報道:本刊 梁馨元、攝影:本刊 林德成
跟访詹宏志/我们读什么,决定了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詹宏志在紫藤茶原所舉辦的智慧晚宴中聊“知人識世讀小說”,閱讀能讓他對這個世界有新的理解。

“讀書並不困難,只要心中有一個題目,讀20年必然會有結果,人只要有夠多的20年。”

他打從一開始便說:“我已經是一個過去很多,未來很少的人了。”

ADVERTISEMENT

那晚,臺灣著名作家、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出版集團兼城邦文化創辦人在吉隆坡邵氏廣場的紫藤茶原,茶餘飯後般聊起了“讀書”這回事。一桌儒雅的晚餐下來,奔波兩天的他不見倦容。

“You are what you read,我們讀什麼,決定了我們成為怎樣的人。”他說。家鄉在臺灣南投的他,國小畢業後把民眾圖書館三四個書櫃的書都讀完了,他形容自己來自一個文化一無所有的地方,到享受過無數文化樂趣,就是因為讀小說。

跟访詹宏志/我们读什么,决定了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除了寫,詹宏志也是一個會煮愛吃之人。一早,紫藤文化集團創辦人林福南(左四)、蘋果旅遊創辦人李桑(左二)與他在阿喜肉骨茶邊吃早飯邊聊食髓知味的世界美食——非洲Mopani炸蠕蟲,或是在主食蝦上擺了幾隻酸螞蟻,蟻酸的作用彷彿檸檬提味。
人帶著“包裹”出生,是試圖突破侷限

人的軌跡在出生時已被決定,儘管可能花個二三十年從原本的身分掙脫出來,但人始終沒有太多時間。然而,“讀小說可能讓你經歷100種人生”,其實也像他從旅行中得到的意義——可以短暫地做另一個人。

人生下來必會存在於一個時空之間,對於其他時空生活內涵的理解需要想像與體會——這是出生給我們的“包裹”,也是某種程度的侷限,旅行就是試圖突破這個侷限。

跟访詹宏志/我们读什么,决定了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在無拉港紫藤茶倉度過一個茶香滿溢的午後,林福南與他講解茶的性情與種類,二人也聊起新時代茶人的挑戰,以及咖啡與茶的對抗。

因而詹宏志不喜歡有計劃的旅行,他說:“旅行團就是用一個家鄉,包裹起來去一個異鄉。導遊說著熟悉的語言,有人為你講解沿途的地標,旅行最後變成符號與視覺了,身體缺少與陌生地對抗的機會。”然而他也認同旅行總是需要幫忙,好比旅途中所居住的旅館,那是一個“通用”(Universal)的空間,有熟悉的床褥與方便的廁所,它的存在即是讓旅客無論去到何處都能適應。

正因如此,旅館與每個地方的原生形態有別,當我們選擇利用了某些東西來消減旅行的艱難,便難免與之產生了隔閡。旅行即是把自己丟在陌生環境之中,可以看到和家鄉不一樣的農村與稻田,更重要的是“不能把你的食味經驗當成唯一的認知,必須練習去理解別人的滋味以及生活作息。”

跟访詹宏志/我们读什么,决定了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泡茶最重要是水滾茶靚。圖為慎昌老茶莊的六堡茶,老茶喝起來有一種養在深閨的滄桑味。
即使是荒島時刻,小說告訴我們不要怕

把自己拋擲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也像極了他在分享會上談到的“魯濱遜式荒島時刻”。《魯濱遜漂流記》在1719年首次出版,他形容這是一本“時至今日讀者沒有間斷,作者也沒有消失”的著作,甚至產生了“魯濱遜式”的故事。好比《神秘島》《藍色珊瑚礁》《火星任務》等都是類似的命題,然而究竟為何有人願意一而再地讀與寫?因它探討的其實是人根本的恐懼。

人的生活,極其仰賴分工合作的社會,他說:“如果有一天文明棄我而去,這是一個根本的恐懼。”若放得更小來看,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魯濱遜時刻,那不是在荒島才有的荒島狀態,而就活生生在日常中——來到一個誰也不認識的新工作崗位、新婚後兩人從零開始重建的家庭,還是身無長物地去到了異地念書……“小說就告訴我們不要怕,每個人在這種荒島情景,即使是用一種笨拙的方式,也有能力重建社會的文明”。

有些故事裡的魯濱遜,雖然僅剩下一盒火柴,但憑他對火的記憶與應用,也有能力重建文明,那便是他所擁有的文明記憶與遺產。故事裡的5年,其實就是現實社會的萬年。

跟访詹宏志/我们读什么,决定了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旅行對他的意義,是能短暫地成為另一個人,並儘可能接受當地的飲食習慣。
我們只能“重讀”一本書

當詹宏志還小,作為一個沒有太多經驗的讀者,他很常為在孤島求生的魯濱遜著急,並以為一切都是真的。直到有一天他才知道這是一個人創造出來的故事,到了50歲重讀時已能知道他在島上其實能過得很好,並發現這並非只是荒島求生的紀事,而是重述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他的荒島奮鬥,其實就是文明進展的預言。

這似乎也印證了他所說的,“讀書不是書本身,而是人生經驗與書的對話”,人生經驗倒過來會讓你理解這本書,並且書是需要重讀的。納博科夫這麼寫過,“我們不能讀一本書,只能‘重讀’一本書,一個優秀讀者只能是一個反覆讀者”。

他緩緩地解釋,“人一秒或許能看見一張畫的全部,接下來一分鐘就可以看到筆觸、顏色、構圖等細節。但人沒有一種感官能力一次看到一本書,要掌握它,非得再看它不可”。

看想看的書,而不是“該看的書”

隔天在逗號咖啡館的對談,有讀者就問了詹宏志,相傳他一天能讀一本書,到底如何辦到?

詹宏志笑著說,“沒什麼方法,只要專心坐在座位上很快就能讀完啊!”他在遠流出版社當職業編輯的時代,一年出版400本書,一屋子三十幾位編輯,辦公室裡他是唯一讀完400本書的人。但現在工作形態變了,需要搶到時間才能讀書。

“我最擔心的是讀書被某些人神聖化或妖魔化了,使它變成壓力或倒胃口的東西,如果書是娛樂,還會樂此不疲,好像年輕時讀武俠小說會捨不得看完。”讀書要找到樂趣,那就會去找想看的書,而不是“該看的書”。

跟访詹宏志/我们读什么,决定了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在逗號咖啡館“文學與咖啡”對談環節,與大將出版社同仁合影,左起林明志、周若鵬、詹宏志、馬保靖。

而提及閱讀速度的提升,速讀的訓練便是方法之一,但“眼睛可以很快,理解不一定能快”。好比康德的哲學理論著作,單單兩頁就要花好幾個禮拜去思考——不是看得多快,而是理解可以有多快。理解的快慢,終歸與經驗的總量有關係。

信息若無結構,結構就要在心

小時候,詹宏志生於農村,暑假期間在田野中放鴨,要花時間等鴨子吃浮萍。間中,他就會讀起姐姐給他帶回來的莎士比亞劇本。有一次讀到“flute”一詞還不曉得那為何物,去到書店找了英漢字典,大概知道那是中世紀時期的一種樂器。每隔10年,他因接觸了不同的工具書或人生經驗,都對這一個詞有更深的理解,逐漸掌握了它的聲音、材質、外觀,一個具體的長笛才真正成型。

在網絡還沒發生的年代,為了搞懂一個字可以花上20年的時間;如今網絡的便利使年輕一代所擁有的知識更豐富,但他反問:“人們求知的動力還像以前那樣強烈嗎?”

這也是新時代中閱讀所落入的處境。現在,一個人要見多識廣不一定需要書,我們能選擇用別的方式完成,但這些信息不一定有結構。“年輕人讀到的知識多,但要讓這些知識排隊站好產生一種力量,我疑心他們沒有我年輕時讀書所受到的訓練。因為我讀的書都有頭有尾,今天的信息彷彿一本沒有目錄的書,且每一頁都好像散落在地面,沒有編碼,這是今天閱讀的處境。”

面對這樣的處境,他認為如果接收的信息沒有結構,結構就要在心。知識生產的方式起了變化,教育也應該跟著起變化——在大學教育中,把各種文獻統一成“概念”是論文書寫訓練所培訓出來的能力,然而他認為這種訓練應該放到更早,再讓學生去接受各種訊息。

至於什麼類型的書能引起詹宏志的興趣?他答,關乎歷史、社會命運、生物在演化史中的位置、人的行為等,這些題目都有可能打動他。然而,從他的書架上很難看出研究的類型或科系,因為“問題本身沒有科系,當人開始著手處理才形成了科系,我是被問題所吸引的”。

跟访詹宏志/我们读什么,决定了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分享會後,他嘗一口山門茶寮團隊所沖泡的咖啡,就說:“酸度高,淺焙,阿拉比卡對吧?”
身體是更根本的學習工具

書與書相連,詹宏志常常通過書去追蹤不同的課題,在閱讀過程中除了能溯源,也能讀到一件事情的發展軌跡。好比講述旅行經驗的作品,能追溯到16、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後來敘述者開始有意識把旅行與敘事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旅行文學。

然而其中的分支好比飛行文學時至今日已經消失,因為飛行來到今天已無“經驗”可言。“19世紀初飛機剛出現的時候,駕駛飛機與騎摩托車是一樣的,沒有儀器輔助,頭曝露在外並且身體能感覺到溫度。駕駛者能看到星光、雲雨,那是有經驗的,所以才會有《風沙星辰》或後來像《小王子》那樣的作品。”現代的飛行於他而言只有起點與終點,中間是一場空白,文學似乎就消失在一個工業的架構裡。

跟访詹宏志/我们读什么,决定了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詹宏志在紫藤茶原所舉辦的智慧晚宴中聊“知人識世讀小說”,閱讀能讓他對這個世界有新的理解。

所謂經驗,即是用身體去感受,因而身體是一種更根本的學習工具,所有體驗若沒有與身體產生連結,都是表面的。

他說,任何新知識都是新可能,這是旅行的價值。看得不同,會想得不同;想得不同,亦會看得不同。身體本身便有一種獨特的學習能力,那與依靠理性與符號文字的閱讀來得不同——閱讀中作者與讀者像是投手與捕手的關係,通過不斷變換理解的位置,嘗試去“接投手所投出的球”,最終達成一個“協議”(come to terms);我們稱之為理解的過程,效率高,但內容相對稀薄。

然而,用身體學來的則全然不同。他說:“所有花力氣去鍛鍊身體某種能力的人,他們的世界觀都會改變。比如學瑜伽的人,就會衍生出專屬的世界觀。通過身體的改變,感覺理解到的事物也改變了。”身體與理解有關,也與理解內容的底層有關。

沒有日期,也就沒有結束

詹宏志的《旅行與讀書》是一本沒有照片的旅行紀事,讀者難免好奇,要如何去想像當下的場景?他笑說:“有了這張照片,我就不用花兩萬字去描寫19粒壽司啊,用了那麼多文字的力量解說,就不需要用圖片來重複。”另個更內在的原因是,任何照片一段時間就會過時,“不管是什麼衣服,10年後看起來都是可笑的!”

對他而言,如果這本書不但沒有照片,連日期也沒有,便無法得知事件發生在哪一年;既然沒有了時間的概念,也就永遠不會過時。“我希望它沒有時限,很多年後看起來還是如初。所有永恆的書好比《聖經》都是長這樣,沒有日期,也就沒有結束。”

相關文章:

女蜘蛛俠諾瑪麗雅西迪/衝破性別偏見,我要挑戰全球最高樓
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導演楊紫燁/得獎不意味著是一件好事
臺灣作家林文義/散文是致自己的情書
林麗娟導演/藉電影與佛法修煉人生
經濟學家沈聯濤/低調做事,潛心研究金融危機
香港中文版《挪威的森林》翻譯者葉蕙/最好的翻譯,是在讀的時候沒有翻譯腔
人生下半場給興趣做減法 陳亞才樂當印度教文化推手
大馬媳婦Norico/生活不盡完美,還好有詩與插畫安放心靈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9:00am 22/04/2025
王筠婷/绿色药丸和橘色药丸
图:NONO

她缓缓地把绿色的药丸放进嘴巴里,不急着用温水吞服,就这样含着,苦味逐渐扩散。与其说预见这苦味的降临,她更像是等着瞧,看看知觉何时会麻痹。原本还在犹豫该不该把药丸吞进去的她,慢慢地,在知觉麻痹之前,感到舌头变得僵硬。

她面前有两个小小的玻璃樽子,一个里头有一颗绿色的药丸;一个里头有一颗橘色的药丸。

她不确定药性发作了没,她开始魂游太虚,在此关键时刻,她想到的是电影《骇客帝国》。电影里的男主角,面前也摆放两颗药丸:红色药丸与蓝色药丸,皆在等候他的决定。

“一颗将会揭示令人感到不安的真相和残酷现实;另一颗则保持愚昧无知并继续平凡生活。”

为何会想起这部电影呢?是不是因为这是她和Chemist一起去看的一部电影,在某个情侣一般交往会面的日常,其中一项一起的活动。

一想起他,她便痛苦地闭上眼。双眼合上之前,她来得及看见躺在桌上的手机亮了起来,是一组陌生号码,但显示:警署。果然啊,她的人生还是无法摆脱他。即便他的肉身已经离开,他还是留了一些东西在她的肉身内。

如今,不光是舌头僵硬,就连手指也开始僵硬,尴尬的舌头不晓得要不要把嘴里的物件吞掉才能说一声“哈咯”;悬在半空的手指其实根本不想接这通电话。

电话断了线,未几,不死心地再打来。来的是一个留言。

她知道这来电和他有关,因为她是他的紧急联络人。一小时前,她刚刚离开医院,就接到他的简讯。寥寥数字,应该是紧急时候发出的短讯。

“Shit. Cops. Bail me out.”

他紧急时想起她;她紧急时却找不到他。他把她当成观音菩萨;他却无法对她有求必应。

这是身为情侣最糟糕的下场。

她痛苦地闭上眼,像是终于决定来个了结。终于把绿色药丸硬生生地,在没有喝水的情况之下,咽了下去。早就被唾液泡湿的丸子,急不及待地溜进她的胃里。眼泪也随之滚了下来。

她和他都是懂化学的人。他们都懂,他们手上的丸子,可以多么残害身体。他选择贩运手上会残害生命的丸子,而她也选择吞了下去。不该吞的,都已经吞了,打破身不由己的第一步,就是迈前一步,纵然她清楚,这一步之后,就是深渊。

如今剩下的,就只有等了。

“Wait for 20 mins, make sure you don’t vomit it out.”

她眼前是张写满英文字的服药指示。她依然记得医生带着疑惑的眼神看着她问:”不需要翻译?”

她摇头,然后用娟秀的英文字体,在医生打印的医嘱上做笔记。医生此刻对她有点另眼相看,仿佛稍早前,医生以为自己在跟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无知少女对话。只有无知少女才会做出这么不珍惜自己的行为。

“知道服药之后会带来无可逆转的后果吗?”

她点点头。再低头避开医生温柔的眼神。医生的态度也让她另眼相看,仿佛,能开这种药的医生都是冷酷无情的。没想到医生临门一脚依然锲而不舍地尝试挽留。医生大概也一样有身不由己的时候吧。但这也不过是主观视角,她怎么看别人,诚如别人怎么看她。

那个比心跳还要慢的时钟,在跳进第五分钟那一刻,她的胃突然抽搐起来,仿佛有股力量从下腹,正确来说,子宫的部位从下往上推送,狠狠地一击,再一击,让她的胃瞬间翻腾。她忍不住冲到卫浴,抱着马桶吐了起来,这和孕吐不同,这种吐的状态比较像是食物中毒或肠胃炎的那种疼痛,势必要把胃从内到外翻出来,粗暴地将吞进去的所有一件不留丢出胃之外。

吐完,她看到马桶里有一点点青色的液体,青色已经开始转成褐色,还混着她下午吃进的一些食物。完了。吐完了。

完了。这次,她说出口,像是说给谁听那样。

这屋没有别人,自从她把他赶出门后,全世界就只剩下她一人,还有身体内一堆变异中的组织。当年,她一个人来到这里念书,急着找一个说同样语言同样学识,又顺眼的人交往,原本想为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国度找根浮木,有问题也好有人商量,夏天一同纳凉,冬天有人取暖,生病了夜半也有人递来温水。但,如此动机没有让她招来好姻缘,如今她必须一人面对寒冬,当身体出了状况,不光没有人照顾,在紧急关头,还需要自己做决定。

眼前依然是绿色药丸,和橘色药丸。各一颗。

她把橘色药丸拿起来,再把医生的指示看清楚。

“若20分钟后没有呕吐,24小时后,使用橘色药丸,可以口服,也可以塞进阴道。” 她继续往下念,“但是,如果第一粒绿色药丸被吐了出来,这颗是后备药丸,你可以再服食此绿色药丸。”

红绿灯,橘色暂停,绿色通行。绿色,明明是过关的颜色,可为何此刻过不了关?

她轮回似的又来到绿色药丸前面,狠狠地盯着绿色药丸看。只见这颗药丸突然活了过来,仿佛正挤眉弄眼地讥笑着她。这次,她真的生气了,当机立断地把绿色药丸丢进嘴里,然后大口大口地灌水,刚刚还有温度的水此刻已经变凉,她也没有再换一杯温水,就地便喝。再寒的冬,再冷的水,她一刻也不耽搁地,将药丸冲进胃里。越急的动作,让胃的反应好像更大,几乎是当下反应的呕吐,她又冲进卫浴将药丸吐了出来。此刻,还没有融化的药丸依然呈现完整的粒状,她知道这是她最后一个机会,医生没有给她第三颗青色药丸,她马上捞了起来,想洗干净后再吞进肚子。

这颗绿色的药丸,变成蓝色,再变成一颗眼泪,从她手中滑落。她站了起来,往马桶内那颗变色的绿色药丸盯了半晌。

未几,她走到桌前,把仅存的橘色药丸也扔进马桶。绿色药丸和橘色药丸,这两颗药丸,同时被冲走,从她视线里消失了。

药丸消失,问题还在,怎么办?

她嘤嘤地哭了起来。

相关文章:
王筠婷/不如一颗陈皮梅
王筠婷/数位人生完胜!
王筠婷/我的猫妹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