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四色牌,一旁的攝影師林芷桑分享,小時候常常當外婆的跑腿去買四色牌。咦,其實四色牌距離我們也不是那麼遠嘛……為什麼要“常常”買呢?正因四色牌是一副瘦瘦長長的紙牌,玩沒幾次就很容耗損了。結果,造成它“先天條件”不足,慢慢走入歷史。
四色牌,顧名思義4種顏色:黃、紅、青、白。文史工作者林家豪分享,根據研究,四色牌從明代就逐漸成熟,先是在江蘇一帶流傳,後傳到閩臺地區。因此,福建人、潮州人玩比較多。
ADVERTISEMENT
四色牌的7種牌面有特定排序:將(帥)、士(仕)、象(相)、車(俥)、馬(傌)、包(炮)、卒(兵)。7種牌面每種4張4色,共112張牌。雖然從象棋演變而來,但玩法已和象棋沒什麼關聯了,而且不同地區玩法也不一樣。例如福州四色牌就還加入“公侯伯子男”5個人物。
林家豪介紹最簡單的玩法,是臺灣的“十胡”,在當地也剩下阿公阿嬤會玩。玩法其實與麻將類似,一開始丟骰子決定莊家,然後莊家出第一張牌,下一家可以吃或碰,輪轉起來。不過四色牌比較彈性,玩家介於2至6人,發牌數隨人數而異。不同的牌型有不同胡數,只要累積到10胡就可以吃胡了,現代版則減為8胡。(見【四色牌“十胡”的算法】)
這麼說來,玩四色牌頗考驗算數和記牌能力。林家豪說,早期很多船員、士兵在海上都會玩四色牌來消磨時間。然而就像打麻將,人們總會添加一點金錢的誘惑才覺得好玩,結果就把益智類遊戲變成含賭博性質的功利遊戲了。
不過,來到現今,四色牌近乎失傳。一來,四色牌就是一張張又薄又瘦又長的紙牌,激動起來稍稍用力就容易折壞,不像麻將可以大力“碰”,還有聲效,多麼激動人心。有些人玩牌在思考時,手指沾一點口水推一下牌,紙牌很快就耗損,別人從牌背面一看就知道是什麼花色了。
林家豪補充,即便四色牌曾在臺灣非常流行,但日治時期的臺灣賭博稅率很高,玩家每買一副四色牌都要額外繳稅。賭博的成本提高,玩的人自然慢慢變少,四色牌就悄然式微了。
【四色牌“十胡”的算法】
相關文章: 【傳統賭具/01】消失的傳統賭具,阿公阿嬤年代的娛樂 【傳統賭具/03】牌九:燒腦玩意複雜又多變 【傳統賭具/04】字花:36個號碼以小博大 【傳統賭具/05】賭具背後的意義,承載社會變遷的歷史
延伸閱讀: 【檔案館/01】國家檔案局──留住一個國家的歷史記憶 【檔案館/02】馬大檔案館──舊照片,承載馬大那些年的回憶 【檔案館/03】馬來西亞設計檔案館──探問設計找尋答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