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障选手来说,在一些竞技项目,科技能赋予他们翅膀,开启种种可能。

体育竞技从来就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
ADVERTISEMENT
远程武器从标枪、弓弩发展到火枪、自动枪,也从战场转移到竞技场,去除杀戮,淡化生死窘迫,留下人类精神集中力、精准度与肌肉控制能力的考验。
西洋剑对弈,配备就是运动员肢体的延伸。古人刀剑无眼,见血方知胜负。如今epee重剑无锋、sabre佩剑似鞭、foil花剑轻盈,击中对手护甲要害处电讯传导场边计分器瞬息亮灯,电光石火之间判断得分、胜负,也点缀了竞技舞台,西洋剑大赛仿佛走秀T台,决斗变得赏心悦目。
Paralympic,帕奥,向来不受人们重视,但选手挑战身体局限,其艰难远超冬夏两季奥运会选手。
平等作为奥林匹克核心精神,不平等却贯彻现实世界。
科技开打了另一扇门
或许科技可以改善一些问题。
对体障选手来说,在一些竞技项目,科技能赋予他们翅膀,开启种种可能。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2012年伦敦奥运会,南非“刀锋战士”皮斯托利斯(Pistorius,1986-)同时站上夏季奥运会与帕奥男子400米赛跑跑道,创造历史。谁说天生发育不全、双脚截肢就不能与顶尖运动员比肩?皮斯托利斯11岁截肢后穿戴义肢,醉心于速度,少年时代随父亲玩卡丁车,后来他干脆换上刀锋义肢飞驰,两片雪橇似的板回应他以速度与弹跳力,为他赢得举世瞩目。2008年北京奥运前,人们议论他这是作弊不能参加夏季奥运,2012年伦敦大舞台他打破体制僵局成为英雄人物,同时参加夏奥与帕奥。无奈隔年皮斯托利斯枪杀女友,谋杀抑或误杀,真相永远暧昧,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从此他神话不再。
身体障碍多少年来阻碍患者走出小小的房间,如今科技可以开启身障者新天地,科幻情节只待技术普及,帕奥其实最有潜力成为科技巨头投资的场域。
强化人、赛博不应被妖魔化,事实上人机结合早已存在。


2021年欧洲杯赛场,丹麦男足中场球员埃里克森(Eriksen,1992-)休克倒地,心脏停止跳动5分钟,成功抢救后医生为他植入一枚心跳除颤器。修复数月后,埃里克森回到赛场,为英超队伍布伦特福德服务,保持一流水平,新赛季加入豪门曼联,在球星云集的豪门里坐稳主力。
从前医生不建议佩戴除颤器的人进行激烈运动,如今科学研究证实这不阻碍高强度运动,人类正一步步克服先天或疾病带来的限制。
当然如果像动画《电驭叛客:边缘行者》里的男主角大卫那样过度依赖义肢强化身体到最后意识几乎被吞噬就不好了——凡事都要求个平衡。
至于意识的解放,如今已某程度达成了不是吗?
电影《阿凡达》主人翁杰克虽然双脚残疾,但他通过神经连线操作另一副身躯,成为保卫潘朵拉星的骁勇战士,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类似的情节已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得到某程度的实现。电玩游戏也早已从一个人的房间来到无远弗届的虚拟世界,从个人私密享受演变为蓬勃发展的电竞比赛。
新平台的诞生总能提供全新的平等承诺,人们徜徉虚拟宇宙,以新方式磨砺技艺,不断拓展体育的定义。
在电竞世界闯出天地
美国电竞选手BrolyLegs(1988-)先天患有多发性关节挛缩症,身体发育不全,行动不便,只能趴在特制的轮椅移动。他6岁接触电玩,无法用手控制遥控器,他凭脸颊、嘴巴和舌头钻研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技法。
BrolyLegs最擅长《街头霸王》,善用人物春丽,2004年开始参加电竞比赛。春丽以腿技著称,在电竞的舞台上,春丽就是BrolyLegs的双腿。
BrolyLegs说:“这就是我的NBA事业。”
他也常劝勉自己和朋友:“没手没脚不是借口。这是我的座右铭。不管遇上什么困难,我都会直接面对。无论胜负,我会一直尝试。”
电竞世界并未区别所谓“正常”与“体障”,没有性别藩篱,每一个人都站在平等地位,全凭你操控游戏里人物的技艺。
当然,低级的氪金游戏就另当别论——不过科技背后必然牵涉资本,这仍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美国电竞选手RockyNoHands(1987-)本来是个运动健将,遗憾在19岁时意外摔伤脖子导致脖子以下瘫痪。瘫痪后弟弟建议他试用QuadStick,一款用嘴巴操作的控制器,从此踏上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中神枪手的道路。
比赛与直播电玩游戏成为他的生计。不过他的电竞职业生涯差点因为Quadstick公司停止更新产品而中断。
热爱挑战的RockyNoHands在2022年5月成功“裸身”通关难度极高的电玩游戏《艾尔登法环》。挑战成功后他在推特向电玩公司叫阵:“下次你如果听到有人投诉你的游戏太困难,给他们看看这个通关片段:残障玩家无装甲、魔术、召唤挑战首次通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维多利亚5日综合电)每次运动结束,你是否都迫不及待地脱下湿透的衣服、冲进浴室?你可能从未想过,那堆被丢弃的汗湿衣物,竟然蕴藏着可再生能源的潜力,甚至可能让你的可穿戴设备彻底告别充电器。
直接在皮肤表面发电
在澳洲迪肯大学前沿材料研究所(IFM),未来纤维研究团队正在研发一项创新技术:直接从人体汗液中获取能量,为可穿戴设备供电。这项突破性的研究有望让“插电充电”成为历史。但他们的思路并非从衣服上提取汗液,而是直接在皮肤表面发电。
IFM研究员乌斯曼正在参与这项研究,他的愿景是为循环经济重新设计材料,使其具备“非凡功能”。
可穿戴设备项目的研究团队包括纳米发电机(即将能量转化为电力的微型装置)专家和设备制造专家。乌斯曼则专攻“MXene”材料——一种比纸张薄百万倍的新型材料。
乌斯曼希望基于自己的博士研究,探索如何将MXene转化为实际可用的纤维材料。就在这时,他遇到了正在研究可穿戴水力纳米发电机(HENGs)的苏红丽及其导师、设备制造专家尼尔加兹。三人的合作,打开了全新的设计可能性。
“苏博士找到我时,他的难题是寻找能够提升设备性能的材料,”乌斯曼回忆道,“而我正好有一种特性独特的材料,但不知道它的最佳用途。于是,我们一拍即合。”
他们的研究重点是开发可穿戴HENGs设备,这类设备能够利用汗液蒸发过程产生能量,属于更广泛的能量收集技术范畴,其目标是更高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羊毛结合MXene打造导电纤维
迪肯大学所在的吉朗地区,历史上曾是羊毛贸易和出口的中心。因此,研究团队决定探索羊毛是否能与MXene结合,创造出适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导电纤维。
“我们都知道羊毛会缩水,”乌斯曼笑道,“但换个角度想,这意味着羊毛织物能够承受极大的拉伸力。这对可穿戴电子设备至关重要,尤其是导电纤维,我们需要它既坚固耐用,又能保持导电性。”
乌斯曼并补充:“羊毛本身价格昂贵,如果我们能为羊毛边角料或废弃纤维赋予新的功能,那将极具价值。”
研究团队首先在盐溶液中测试了嵌入MXene的羊毛样本,结果显示其具备出色的导电性。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实验——看看它是否能用人体汗液成功发电。
遵循科学实验的传统——自己先试试!苏红丽自告奋勇成为实验对象,他戴上原型设备,在跑步机上跑了6到10分钟。
“当他跑完后,我们发现电容器真的充上电了!”乌斯曼兴奋地回忆道。“于是,我们把它接到一块小型手表上,真的成功给手表供电!”
展望供电智能手表到宇航服
乌斯曼认为,这项研究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仅是智能手表。对于医疗设备来说,能持续供电的装置可能带来革命性变化,例如全天候健康监测设备,无需充电即可提供不间断保护。
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可能会改变人们对“汗水”的认知。从单纯需要清洗的生理副产品,到一种可再生能源的来源。
尽管目前仍需时间寻找产业合作伙伴,并开发产品将这项技术推向市场,但乌斯曼和研究团队已经开始展望更宏大的愿景。
“想象一下,如果太空人的太空服不再需要笨重的电池,而是直接利用人体汗液供电,那将是多么激动人心的突破!”乌斯曼畅想道,“希望在未来10到15年内,我们能看到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梦想必须远大。”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