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正月初一是整個21世紀中第二早的,所以感覺新年來得特別快,假期匆匆忙忙就過去。該開工的開工,該上學的也上學了。雖然一些地區或籍貫的節慶活動會更晚(如柔佛古廟遊神、客家人補天穿),但普遍上都是以正月十五元宵節作為農曆新年的最後一天。
元宵節為什麼被稱為中國情人節
許多媒體都喜歡把元宵節形容為“中國情人節”,再加上兩個節日日期相近,所以兩者經常被拿來比較或者被商家拿來炒作營銷。為什麼元宵節會是情人節呢?
ADVERTISEMENT
古代的中國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基本上都是男尊女卑的父權社會。雖然說在歷史上也有盛唐這類時期,女性的社會地位略有提升,但總體來說女性權益在古代不斷被打壓。尤其是宋朝以後,宋明理學成為主流思想,社會風氣日趨保守,除了需操持家務的庶民或農民家庭外,女性一般被認為不宜拋頭露面。
明清時期,官宦世家的女性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閨房之中或者自己的小院子內,甚至外客來訪時還得退到閨房內避免接觸,這就是所謂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即使有機會出門,也得坐轎子或車子放下簾子遮掩,不見廬山真面目。
不過從漢晉開始,宮廷在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形式逐漸傳入民間。後來歷朝歷代大多都會在這一天辦燈會,供平民百姓賞花燈。而平日三步不出閨門的小姐們就可趁著難得的機會出門逛燈會。有的家族甚至會在這一天讓族中未婚子女尋找機會與理想對象碰面,製造良緣。這就是元宵節被稱為中國情人節的由來。
明朝一連10天的熱鬧燈會
在古代,元宵燈會是非常重要的民俗活動。正月初一的大朝會是文武百官向皇帝拜年,但是元宵燈會則是由官方舉辦與民同慶的大型聯歡活動。
根據文獻記載,北宋都城開封(今河南開封)與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元宵燈會從正月十四開始到正月十八結束,長達5天。每年過了冬至,官方就會從全國各地招募民間藝人進京彩排,皇宮南門外的御街兩旁則擺設各種造型的大型花燈。燈會期間,全城燈火通明,每個十字路口都有表演舞臺,再加上各種美食攤位、流動小販,異常熱鬧。

但古代燈會最熱鬧的,還得數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工作狂,登基後全國官員一年只在新年放假5天及冬至放假3天。不過,在朱元璋看到元宵節都城萬家燈火的情景,他就下令在當時的都城金陵(今江蘇南京)舉辦一連10天的燈會。
後來的明成祖朱棣乾脆宣佈每年的元宵節從正月十一開始放假10天,因此元宵節成為明清兩朝重要的節慶。元宵節到燈會賞花燈的傳統也一直保留至今,成為世界各地華人社會主要的節慶活動。
從偷蔥到拋柑的另類相親活動
除了最普遍的逛燈會、賞花燈外,不同地方產生了一些特有的元宵節民俗。比如臺灣舊俗中,未婚女性會在這一天的夜晚,到別人家的菜園偷偷採摘一兩棵青蔥或青菜。正所謂:“偷挽蔥,嫁好尪”(偷摘蔥,嫁好老公)“偷挽菜,嫁好婿”(偷摘菜,嫁給好夫婿),她們藉此祈盼未來婚姻幸福美滿。不過偷摘的青蔥或青菜不能帶走,需要丟在原處,才能夠保證心想事成。
無獨有偶,臺灣偷蔥偷菜的習俗在我國則發展成另一種版本,那就是拋柑。拋柑的習俗,最初流行於北馬地區祖籍福建漳州的峇峇孃惹社會。原先是將石子拋進江河之中,寓意“擲江,嫁好尪(拋進江,嫁好老公)”,後來由於閩南話中柑與江諧音,於是就演變成拋柑。
本來這也是當地的一種舊俗,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檳城州政府為了推廣旅遊,就在海邊舉辦各種拋柑比賽,讓未婚女性把名字和電話寫在柑上丟進海里,然後未婚男性競相前去打撈。拋柑從此成為檳城元宵節的一種特色,甚至現在已影響到其他州屬,在元宵節舉辦拋柑相關活動。
各地元宵節代表食品大不同
說到傳統節日,美食必不可少,元宵節的代表食品是元宵和湯圓。元宵和湯圓不是一樣的東西嗎?其實不然。兩者看起來非常相似,但製作過程完全是兩回事。
元宵,顧名思義是元宵節才吃的,是屬於北方的應節食品。製作時先把餡料做成塊狀,然後在清水中沾溼外層,再投入撒了幹磨糯米粉的竹篩搖晃滾動,這時餡料外層就會沾滿一層糯米粉。接著重新把餡料再沾水再裹粉,重複幾遍後,餡料裹上幾層糯米粉就完成了。

而屬於南方食品的湯圓,則是先將水磨糯米粉加水揉成粉團,揪成小劑子再包餡料,最後搓成湯圓。元宵只有甜餡料,湯圓按不同地區可鹹可甜,甚至沒有餡料亦可,而且湯圓除了在元宵節吃,還可以在冬至吃,如今連一些糖水鋪都可以直接加湯圓。
那我國有沒有獨特的元宵節食品?據友人說法,北馬峇峇孃惹家庭在元宵節會準備“平安粥(pengat)”,是一種將切成菱形的香蕉、番薯、芋頭、染色木薯糕及眉豆,加上椰漿煮成的甜品,與摩摩喳喳相似。甜甜蜜蜜、鮮豔奪目,的確非常適合在元宵節這一天食用。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節快到了,你找到他/她了嗎?
相關文章: 林家豪/過一個宋朝年 林家豪/聖誕快樂 林家豪/破解古埃及之謎 林家豪/沉睡三千年的法老 林家豪/法老的詛咒 林家豪/最貴的漢字 新專欄/林家豪【豪古一派】/“旦王”背後 【新春花燈/01】2002年:佛光山東禪寺首辦馬來西亞新春平安燈會 【新春花燈/02】大馬花燈重要推手——馬來西亞花燈藝術協會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李清照出身北宋书香门第,幼承庭训,诗文丹青样样精通,更以词作闻名。然而,这位才女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闺秀,她性格豪爽,嗜酒如命。酒入豪肠后,灵感泉涌,这里一句“浓睡不消残酒”,那边一句“沉醉不知归路”,婉约真挚令人动容……

上一期,讲述了“中国古代第一贵女”谢道韫的故事,虽年少盛名却一身抱负无处施展。中国历史上其实不乏有才之女,但论才情,有一位女性显得更加锋芒毕露,其一生更是一部传奇。这位女性,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女词人”,与李白、李煜并称“词中三李”。然而,李清照的一生并非只有风花雪月,她的故事交织着盛世才情与乱世悲歌,既有琴棋书画的优雅,也有国破家亡的沧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传奇才女的世界,感受她的豪情与哀愁。
李清照出身北宋的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为苏轼的得意门生,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则出身名门,家学渊源深厚。李清照幼承庭训,诗文丹青样样精通,更以词作闻名。然而,这位才女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闺秀,她性格豪爽,嗜酒如命。酒入豪肠后,灵感泉涌,这里一句“浓睡不消残酒”,那边一句“沉醉不知归路”,婉约真挚令人动容。
李清照不仅擅长写词,还狂气十足,曾说过“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自傲的她曾写过一篇〈词论〉,在全文709字中几乎批评了整个北宋词坛,连那些大家大师都没放过。比如她说柳永的词俗不可耐;张先的词支离破碎;晏殊、欧阳修、苏轼不通音律;晏几道不会铺叙;秦观小家子气;黄庭坚的词全篇小毛病……可见李清照的才情与狂傲。但也正因为这种真性情与才学,她在京城圈粉无数,堪称东京汴京城(今河南开封)的顶流文人。

童话般开始的第一段婚姻
而她的第一段婚姻,最初更是如童话故事一般,震惊全京城。作为礼部侍郎的掌上明珠,自然不乏追求者,但唯一能入法眼的唯有赵明诚一人。
赵明诚何许人也?他是当朝御史中丞赵挺之的三儿子,年纪轻轻就在太学读书,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两人的相遇,是在某年的元宵诗会上,赵明诚在相国寺邂逅了李家千金,从此种下相思梦。当其父询问相亲标准时,他故弄玄虚,托梦言情,说午睡中梦见3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意即“词女之夫”。父亲自然心领神会,于是上门订下婚约,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那一年,正好是宋徽宗即位第二年。
这段婚姻门当户对,更重要的是两夫妻志趣相投。新婚二人你侬我侬,李清照写了不少词给丈夫当作小情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字一言就轻易勾走了赵明诚的魂。
两夫妻更是一对好知己。赵明诚本人自小就是古董发烧友,生平最爱收集各种青铜器及金石碑帖。无独有偶,才女李清照不爱珠宝首饰,却偏爱古董字画,与赵明诚两人一拍即合。两人一时诗词歌赋,一时金石碑帖,不亦乐乎。
然而,童话始终只是童话,幸福美满生活背后的两个家庭在现实中分属不同的政治派系。李清照婚后第二年,父亲李格非因被划为“元祐奸党”,结果惨遭罢官,李家一落千丈。反观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官拜尚书右仆射,荣升当朝宰相,权倾朝野。
一个奸党之女,一个宰相之子,从前的门当户对,如今却成了天壤之别。李清照恳求公公出手相救,反遭冷眼相待。再加上朝廷更下诏言“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联姻”,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成了禁忌之恋。京城已无容身之处,李清照只好暂时离开汴京,回到娘家避一避。
李清照走后不久,赵家就以其“无子”为由,迅速为赵明诚纳妾,再次打击李清照。不过过后这段时间的赵家也不好过,赵挺之在朝廷与权臣蔡京针锋相对,时而罢官时而上位,形势凶险。不久后,李格非终于被平反,李清照好不容易回到汴京与赵明诚团聚。偏偏这时赵挺之病故,赵家被蔡京打压,选择举家前往青州(今山东潍坊)。
一家来到青州,夫妇两人远离政治,开启隐居生活。这时的两人生活清贫但安定,节衣缩食却不忘搜集古书金石之好,夫妻二人终于完成了著作《金石录》。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历经波折,晚年孑然一身却越发洒脱
但这份20年的岁月静好,终究逃不掉悲惨的命运。1126年,金人大举南侵,次年汴京城破,徽钦二宗被掳,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宋高宗即位,建立南宋朝廷,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今南京)知府。这时青州已被金兵攻陷,夫妻两人于是南下前往江宁。

没想到不到两年光景,江宁城内发生叛乱,赵明诚不但不带人前往平乱,反而弃城逃跑、临阵脱逃。此举让李清照大失所望,路过乌江时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绝句,表达了南宋朝廷与丈夫的懦弱无能。不久后,赵明诚染病而亡,李清照失去了相伴二十多年的爱人。
宋朝社会是鼓励守寡之人二婚的,官员家中有寡妇不嫁者,容易遭受御史弹劾。因此,李清照在赵明诚逝世3年后,嫁给了进士张汝舟。但没想到外表温文儒雅的张汝舟,实际上是觊觎赵明诚留给她的收藏而想方设法求娶李清照。两人结婚后,李清照发现他的意图让他无功而返,他竟恼羞成怒对她拳脚相加。
于是,李清照开始搜集证据,发现其进士是徇私舞弊而来,于是一举告上公堂。依据南宋律法,妻子状告丈夫,就算证据确凿,妻子也得坐牢两年。但李清照毫无依据,在娘家与前婆家的人脉走动下,李清照成功和离,仅坐了9天监牢,就重获自由身。
晚年的李清照孑然一身,却活得更加洒脱。她沉迷于“打马”游戏,自称“生平未逢敌手”,还编写了《打马图经》和《打马赋》,将游戏与抗金报国的志向相结合。她的词风也从早期的婉约转为豪放,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

1155年,李清照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享年71岁。她留给后世的七十余篇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李清照不仅是“词中皇后”,更是一位在乱世中坚守本心的女性典范,正如她笔下的黄花,虽瘦却傲,虽凋犹香。
相关文章: 林家豪/中国古代第一贵女 阿蓟/身世离奇的Roti Khurasan 张丽珠/午后的椰花酒 曾昭智/儒医锺士杰先生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