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簡介:艾莎(化名),39歲的教師,懷第二胎時確診第二期乳腺管癌。
艾莎是一位教師,另一半是軍人,經常調派各地,所以她也帶著3歲的兒子跟丈夫全馬走,四處為家。
ADVERTISEMENT
他們最新的家在馬六甲,新居剛安置好,艾莎就發現左乳外上方有一個3公分的可疑硬塊。艾莎後來告訴我說,她是在搽皮膚藥膏時發現腫塊的,她患有銀屑病,也就是俗話說的乾癬或牛皮癬,皮膚常發紅、發癢和脫屑,就在她為胸前皮膚上藥膏時,無意摸到硬塊。
她心裡納悶──上個星期才做了自我檢查,當時並沒有硬塊。這硬塊不痛不癢,她忙起來很快就忘記了。
幾天後,她因月事遲遲未來所以自行驗孕,看到驗孕棒出現兩條線,她和丈夫不禁喜出望外。到婦產科檢查時,證實懷孕8周,為慎重其事,艾莎向醫生提及左乳的硬塊,觸診後,醫生建議她到大型醫院進一步檢查。
由於身懷六甲,艾莎不適宜做乳房X光造影掃描,只能接受超聲波掃描。檢查後,情況不太樂觀,於是再轉到乳房外科做粗針活檢,最後確診為第二期乳腺管癌。
艾莎和丈夫聽取醫生的勸告,來到馬大乳房外科,見了艾莎後,我們決定成立一個由乳房外科、腫瘤科、麻醉科、兒科、婦產科組成的多學科治療團隊,為這位孕媽媽病患提供最周全的治療方案。
首先讓艾莎知道,孕媽媽罹癌,並不一定要在治療跟胎兒中二選一,醫生會根據孕程、腫瘤大小及腫瘤病理類型,來決定最好的治療方式。艾莎聽後喜極而泣,一旁的丈夫也暫時鬆了一口氣。
胎兒發育稍微緩慢、體重稍輕
懷孕8周屬第一孕期,在這階段,胎兒最重要的器官正在發育中,所以艾莎不宜接受一般的治療。進入第二孕期,也就是胎兒滿12周後,化療是可行和安全的,除了胎兒發育稍微緩慢,出生時體重稍輕,並不會對胎兒帶來太大的影響。孕婦接受化療時,腫瘤科醫生必須與婦產科醫生密切溝通,觀察病人的生理變化,避免白血球過低,影響後來的生產。
第二孕期時開刀切除腫瘤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缺點是可能增加流產的風險。一般上,醫生會建議在第二孕期時先做手術或化療,後續治療則等到產後再判斷。
可是,進入第二孕期後,艾莎卻斷然拒絕我們的建議。“我不希望孩子未出孃胎就受到化療影響。”她斬釘截鐵地說道。頓了一頓,又說:“媽媽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不是嗎?我會撐下去,直到寶寶出世。”
懷孕38周時,艾莎接受提早引產,誕下活潑可愛的女兒。生產後,她左乳的腫瘤已達6公分,本該儘速開始治療才對,但她卻遲疑了,隔天就帶著寶寶出院,後來我們才知道她決定回去家鄉,接受傳統治療。
3個月後,丈夫再次把艾莎送回醫院,只見她呼吸困難,身體因肚子脹痛而整個弓起,冷汗直流。檢查後,證實癌細胞已轉移肝和肺,癌症進入第4期。
艾莎接受了緩和性化療(Palliative chemotherapy),藉由化學治療,減輕癌症引起的不適症狀,希望可以提高晚期癌症的生活素質。
她見到我時,既難過又有些難為情,默默流著淚,感嘆悔不當初。我在心中長嘆,深感無能為力,只好拍拍她的肩膀,鼓勵她振作起來,早日回家和孩子團聚。
每3000名孕媽媽,就有一人罹患乳癌,由於擔心藥物治療的副作用,所以很多不願接受治療。艾莎不但不願意在孕期中接受治療,生產後也放棄現代醫學,選擇傳統療法,每思及此,我都感慨神傷。要破除迷思,改變人們的觀念,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相關文章: 薛美虹/70歲退休老師早期乳癌 接受整型式乳癌切除手術 薛美虹/三陰性乳癌患者復發全乳切除 首3年復發和轉移幾率偏高 乳房超音波和乳房攝影有何不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