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6:00pm 03/02/2023

何华

糕点

何华

糕点

南洋的糕糕點點/何華

文:何华(寄自新加坡)
尤東暐將南洋古早雞蛋糕(Kuih Bahulu)及娘惹瓷器入畫,增添新年喜氣。

  農曆新年期間,各種紅蓋罐子裝的年餅紛紛佔了超市裡顯眼的貨架,加上新年的背景音樂,真是喜氣洋洋。這裡談談雞蛋糕(Kuih Bahulu)、雞蛋餅(Kuih Kapit)和蜂窩餅。

  大約七八年前,臺灣古早雞蛋糕風靡新馬,那幾年引進很多這類臺灣蛋糕店。為了圖便宜,週末我去新山城中坊買過幾次。臺灣有古早味蛋糕,其實南洋也有自己的古早蛋糕。現在超市裡賣的雞蛋糕都是一大塑料罐包裝的,想必是工廠機器烘烤的,以前都是家庭手工自制。我在馬來西亞小鎮吃過很好的傳統炭烤Kuih Bahulu,真是綿密噴香,浸一下咖啡再吃,更添滋味。它是新馬華人新年的應景糕點。法國小瑪德蓮蛋糕(Madeleine),因為普魯斯特而名聲大噪。一種糕點被一個作家無意間捧上了神壇,沒有更甚於瑪德蓮的了。林金城先生稱Kuih Bahulu就是南洋的小瑪德蓮。被他這麼一說,頓時激活了口腔記憶,每個人、每個民族的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不同,各有各的味覺記憶和聯想。小瑪德蓮是法國人的記憶,Kuih Bahulu是南洋的記憶。南洋的雞蛋糕,雞蛋糊倒入模具,導出一瓣一瓣的花紋,飽滿而溫柔。

ADVERTISEMENT

  我看過尤東暐的一些新年應景工筆畫,十分精彩。雞蛋糕、雞蛋餅以及模具都入了畫。去年6月,我和朋友去馬來西亞旅遊,在霹靂州的江沙買了製作雞蛋糕和雞蛋餅的模具。尤其是雞蛋餅的模具夾子,可以當工藝品收藏。

  雞蛋餅也叫粿加必(馬來文Kuih Kapit的音譯),是新馬華人最喜愛的年餅之一,也有人稱它為“娘惹雞蛋餅”,形狀通常摺疊成扇形(烤好後趁軟摺疊)。成品酥脆可口,濃郁的蛋香混合著烘烤後的焦糖香和椰香。老一輩華人習慣用美祿(Milo)罐存放粿加必。粿加必是娘惹把南下廣府人的雞蛋餅做了“在地化”改良,加了椰漿,更香。Kuih是糕點的意思,Kapit是夾的意思。模具的兩面花紋,一面代表峇峇,一面代表娘惹,甜甜蜜蜜夾在一起。這種雞蛋餅還有一個英文名Love letter(情書)。當年家長反對自由戀愛(尤其是異族戀愛),戀人們就把“情書”藏在雞蛋餅裡瞞天過海,偷偷傳情。這真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給雞蛋餅摺疊出另一種“涵義和滋味”。

  去年春節,在老師家吃到蜂窩餅(蜂巢餅)。看名字就知道它的形狀如蜂窩。這種餅源自印度,後流傳於馬來社群,也是華人春節的常備點心。它是跨種族的食品,也是南洋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體現。對了,它的形狀有點像山西莜麵栲栳栳,排列成蜂窩狀。不過,栲栳栳是蒸的,蜂窩餅是油炸的。

● 食物體現種族融合
  我還特別喜歡花生脆餅(Peanut cracker)和印度圈圈餅“姆魯咕”(Murukku),早上用來配粥、配咖啡、配茶,都不錯。
花生脆餅裡除了花生米還有江魚仔。新馬一帶很喜歡把油炸花生米和江魚仔配在一起,餐館裡的開胃小菜就有這麼一碟。記得師母淡瑩常說江魚仔補鈣,對眼睛好。現在網上資料豐富,有不少製作花生脆餅的視頻,改進的油炸工具像一個“天平秤”,一邊一個小托盤,將添加了各種香料的麵粉(也有用米粉)糊狀物倒入托盤模子,再擺上花生米和江魚仔,放入油鍋炸,快好時,餅會自動浮起。作家林高告訴我,他小時候常去印度店鋪買這種餅吃,那時只有花生米沒有江魚仔。實際上,江魚仔確實有點多餘,小魚凝固在餅中,對素食者來說,看了很不舒服。當然,也有商家考慮到素食者需求,不放江魚仔。
關於這種餅,我問過很多人,幾乎都說是印度零食,但也有人堅持認為這是印尼零食,尤其在爪哇非常普及,還有個名稱叫Rempeyek(Peyek),印尼的穆斯林喜歡做Peyek吃,馬來西亞也常見。後來,信奉伊斯蘭的印度人才開始學習做這個來賣,市面上也就慢慢流行開了。其實,在新馬一帶很多食物的源頭已經模糊了,這個現象很普遍。譬如:Achar(亞喳),現在多以為是娘惹小菜,其實最早是馬來人的小菜,不過娘惹把它精緻化並推廣到各族。現在華人餐館也做亞喳,用它配五香卷。南洋,五彩繽紛,各族並存,而種族融合最早總是體現在食物的融合上。

  如果說,花生脆餅的“所有權”存有爭議,那麼圈圈餅“姆魯咕”(Murukku)屬於印度零食,這是一致公認的。比起花生脆餅,我更愛姆魯咕。做這樣圈圈餅的工具也很特別,一邊擠壓一邊旋轉往油鍋裡下,也是技術活。

  姆魯咕(當然,花生脆餅也一樣)裡有不少香料如茴香、孜然、芫荽粉等,實在很香很香。印度人是會“玩”香料的。姆魯咕咬起來,咕嚕咕嚕,會沉醉在這種聲音裡,有一種“蠱惑”的力量。我們大可不必情感專一地盯著華族的馬蹄酥、豆沙餅、紅龜粿、叉燒包……只需稍稍把視線轉移一下,就有“新歡”上嘴。

  記得以前公司的印度同事,在屠妖節時會在茶水間放一罐姆魯咕給大家分享。有一陣,我常買姆魯咕,吃到口腔起泡為止,現在有節制了,吃兩個,聽聽“咕嚕咕嚕”的聲音,很滿足。如今都說油炸食物不健康,不油炸哪來這麼好聽的聲音!生活,是應該有聲有色的。

● 我喜歡吃黃金糕
  每個人都有偏愛,南洋糕點我覺得黃金糕(Kueh Ambon,也稱Bika Ambon)最好吃。每次經過Bengawan Solo,總會買一兩塊黃金糕,這種糕點呈蜂巢狀,有彈性,帶有淡淡的酒香,真誘人。它由木薯粉、雞蛋、椰汁、酵母、糖等製成。也有人稱它魚翅黃金糕,不是裡面有魚翅,而是長形蜂窩像魚翅。我喜歡黃金糕可能與它的構成含木薯有關。

  前年,一位作家好友請畫家許夢豐吃飯,邀我作陪。飯桌上我隨口說一句“我喜歡吃黃金糕”,不料它也是許夢豐的最愛。印尼棉蘭的黃金糕很有名,許老師曾有學生是蘇門答臘棉蘭人,以前常帶給他黃金糕。他說:“有幾種顏色的包裝盒,紅色的最好。棉蘭的黃金糕因為用椰花酒發酵,所以格外香。”一句話點醒了我,難怪,棉蘭的黃金糕口感不同,關鍵就是椰花酒。我認識一位印尼老闆,棉蘭人,家鄉來人總少不了攜帶幾大盒黃金糕,每次提到老家來人,得意得有點不可告人卻又想昭示天下,那神情讓我想到張愛玲的句子“他陰惻惻的,忽然一笑,像只剛吞下個金絲雀的貓”。

  南洋的氣候、陽光,一定影響食物的色彩,我對五顏六色的南洋糕點非常痴迷。有一種藍花糕(Pulut Tai Tai)看起來十分雅緻,像元青花。藍花糕一定要配咖椰醬(Kaya),才好吃。用新鮮椰漿和香蘭葉,配以雞蛋和蔗糖精製而成的咖椰醬,可謂奇物,讓人味蕾驚喜。

咖椰醬、黃油和吐司也是絕配,如果你的聽覺特別好,你可以聽到咖椰和黃油在熱吐司上“滋滋嘶嘶”的融化聲;準確說,不是聽到,是看到!那不是聽力,應該是視力,或者說兩種力綜合在了一起。閉著眼睛咬一口,體會一下平民化的醉生夢死,便覺暢然。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