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空间与设计之间,我们常常忽略了周遭环境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单纯地打卡和过度吹捧instagram风设计,反倒是贬低了空间本身的意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WU DI咖啡厅能带给顾客那么多归属感,因为这个空间除了设计,还参杂了老板对生活的情怀与故事。
文:梁舜惠(草稿特邀编辑,目前是品牌与业务营销规划总监及专栏作者)
ADVERTISEMENT
图:邓谆元(大学教授,曾在台湾担任空间设计助理,目前为建筑空间摄影师)
自从照相机诞生以来,媒体行业不管是传统出版或社群平台,影像打卡风气便盛行不衰。从过往的各种营销方式发现,餐饮业都主张把门面做好,让人打卡,这种行销方法的效果比一个世纪前盛行的口碑行销还火速。但用拍照打卡作引人注目的噱头,开业阶段或许能销量暴涨,一炮而红,可后期是否能锁住顾客或让顾客回流,才是生意真正得以续航的精髓。
今天就来探讨社交媒体对精致空间打卡拍照的现象,如何影响当代设计思潮及变革。Instagram风(简称Ins风)到底是不是一种设计风格?有别于工业风、复古风、欧洲风、简约风,这些风格都具有时代背景和故事,那Ins风又代表什么意义,对当今设计圈会有什么冲击?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近年来,业主在雇用设计师时,对自家产业的设计风格要求并无任何见解,只要求产业要具打卡效应,Ins风。小红书推荐的各种网红咖啡厅,也打着“Ins 风咖啡厅”、“城中最新Ins风咖啡厅”作绰头。若仔细一看,便会发现所谓的Ins风其实人人都能打造:花一笔小钱,到淘宝采购家具,安装一些灯饰,放上一些淘宝装饰,便大功告成,后患是,设计师的概念和构图被贬值。设计本来就是赋予空间灵魂和价值,在Ins风泛滥下,也成就了一堆没有什么深度和文化的咖啡厅、度假屋,打着Ins风的响号,推广着没有灵魂的设计。
Ins风家具和装饰垂手可得的便利,还会让业主忽略了顾客的质量体验。业主在挑选家具和内装的过程中,只在意视觉感官体验,看起来美、拍起来美即可,却忽略了质量的体验,包括挑选的家具桌椅是否符合人体工学、是否舒服?灯饰是否能给顾客视觉舒适的体验?我曾到访过一家Ins风民宿,浅木色系的简约风,可一看见房内是宜家最实惠的浅色木架床、圆形铁茶几,我便能估算出所谓Ins风品味的极点,仅在那个水平,没有质量的空间体验。
打卡型空间和体验型空间的差别
不仅食物、产品的质量,连空间给予顾客的舒适和归属感,也是让顾客决定是否再回流的关键。我尊重每一位业主创业的精神,也相信每一个业主都想要将他认为最好的呈献给观众。特别是近年来无论是餐饮业、旅居,都在走体验式行销,让顾客从视觉、听觉和其余感官都能在同样的空间和维度里获得附加价值。把空间打造成Ins风,自然也涵盖了业主的热爱,但这个热忱背后的寓意,是否能为空间赋予更高的价值?是否能与顾客链接创造归属感?
我曾经在吉隆坡Jalan Galloway一家咖啡厅待上一个上午,这家由老店改装的现代咖啡厅,走的是干花内装和大地色的简约设计,没有什么过人的设计弧度,最大卖点是这家老店建筑竟是在1928建造完成的老房子。这咖啡厅当然也有受Ins风影响,打卡的空间超过一两个。我有幸和老板交流,问他餐厅那么大,设计那么美,他最喜欢的是哪一个空间?我以为他会选装着灯饰的角落,或是其中一堵墙。原来都不是,他喜欢的是下雨时的咖啡厅。
咖啡厅的店名叫WU DI。老板叫Wardy,特意用不标准语调的拼音做店名,不是因为店名和本名很像,而是想预留一些诠释空间给顾客,WU DI可以是“无敌”、“无底”还是“屋底”。谈话中他表态,开业前就锁定只找老店,无法忘记第一次踏足这间未经装修的老店,就被二楼与三楼屋檐底下的空间吸引。这跟他儿时在甘榜成长的经历有关,屋檐底下有过他最难忘的童年时光。或许老板是歌手的关系,所以对声音特别敏感。他说小时候最喜欢在屋檐底下,听到雨天雨水打在屋顶的声音。这是自然界的乐曲,所以在城中开了一家寓意“屋底”的咖啡厅后,最喜欢的居然不是那精心的Ins风室内设计,而是咖啡馆下雨天的雨景。
创造归属感才是空间设计的灵魂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家咖啡馆回流顾客那么多,甚至一待就待上大半天,是因为归属感。我问老板,一杯咖啡在你的空间待上老半天,商业角度来说好像不太划算。老板很豁达地说了一句,他根本不在意,因为咖啡馆空间非常大。
确实,这家3层楼的老店咖啡馆空间比其他咖啡馆大多了,有那么多座位,老板还坚持在户外架设座位的原因,是想要营造家人朋友在庭院乘凉的氛围。这便是在为顾客创造归属感!这个空间给予的归属感让空间本身与每个访客的内心产生连接,而这种情怀连接远比美味的食物、价廉物美的促销来得可贵。
在建筑空间与设计之间,我们常常忽略了周遭环境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单纯地打卡和过度吹捧instagram风设计,反倒是贬低了空间本身的意义。就像WU DI咖啡馆,纵然内装很美,可若细微地用老板的角度和感官去诠释这个空间,寓意远远比Ins风更美。我想这也是为什么WU DI咖啡厅能带给顾客那么多归属感,因为这个空间除了设计,还参杂了老板对生活的情怀与故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