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
发布: 11:29am 04/02/2023

建筑

草稿筑迹

梁舜惠

趣味人生

建筑

草稿筑迹

梁舜惠

趣味人生

草稿築跡|Instagram風,需要更深度的詮釋

在建築空間與設計之間,我們常常忽略了周遭環境和人文關懷的角度。單純地打卡和過度吹捧instagram風設計,反倒是貶低了空間本身的意義。我想這也是為什麼WU DI咖啡廳能帶給顧客那麼多歸屬感,因為這個空間除了設計,還參雜了老闆對生活的情懷與故事。

v6
咖啡廳二樓屋頂底下的空間。選擇保留原始結構,傢俱也選擇了藤製和原木為主要的材料,呈現過去樸實無華的生活狀態。

文:(草稿特邀編輯,目前是品牌與業務營銷規劃總監及專欄作者)

ADVERTISEMENT

圖:鄧諄元(大學教授,曾在臺灣擔任空間設計助理,目前為建築空間攝影師)

自從照相機誕生以來,媒體行業不管是傳統出版或社群平臺,影像打卡風氣便盛行不衰。從過往的各種營銷方式發現,餐飲業都主張把門面做好,讓人打卡,這種行銷方法的效果比一個世紀前盛行的口碑行銷還火速。但用拍照打卡作引人注目的噱頭,開業階段或許能銷量暴漲,一炮而紅,可後期是否能鎖住顧客或讓顧客迴流,才是生意真正得以續航的精髓。

今天就來探討社交媒體對精緻空間打卡拍照的現象,如何影響當代設計思潮及變革。Instagram風(簡稱Ins風)到底是不是一種設計風格?有別於工業風、復古風、歐洲風、簡約風,這些風格都具有時代背景和故事,那Ins風又代表什麼意義,對當今設計圈會有什麼衝擊?

v3
在古建築史上,圓弧設計是氣派的表象,帶出圓滿和融合,同時也讓顧客產生歸屬感。
v2
舊式百葉窗板已有200歲,也許不適合現在,所以在重新裝潢後形成裝飾,賦予新的生命,也是對建築的尊重。

近年來,業主在僱用設計師時,對自家產業的設計風格要求並無任何見解,只要求產業要具打卡效應,Ins風。小紅書推薦的各種網紅咖啡廳,也打著“Ins 風咖啡廳”、“城中最新Ins風咖啡廳”作綽頭。若仔細一看,便會發現所謂的Ins風其實人人都能打造:花一筆小錢,到淘寶採購傢俱,安裝一些燈飾,放上一些淘寶裝飾,便大功告成,後患是,設計師的概念和構圖被貶值。設計本來就是賦予空間靈魂和價值,在Ins風氾濫下,也成就了一堆沒有什麼深度和文化的咖啡廳、度假屋,打著Ins風的響號,推廣著沒有靈魂的設計。

Ins風傢俱和裝飾垂手可得的便利,還會讓業主忽略了顧客的質量體驗。業主在挑選傢俱和內裝的過程中,只在意視覺感官體驗,看起來美、拍起來美即可,卻忽略了質量的體驗,包括挑選的傢俱桌椅是否符合人體工學、是否舒服?燈飾是否能給顧客視覺舒適的體驗?我曾到訪過一家Ins風民宿,淺木色系的簡約風,可一看見房內是宜家最實惠的淺色木架床、圓形鐵茶几,我便能估算出所謂Ins風品味的極點,僅在那個水平,沒有質量的空間體驗。

v4
空間中置入的屋簷夾層設計,可以從屋簷眺望下來,呈現空間的層次感和豐富。

打卡型空間和體驗型空間的差別

不僅食物、產品的質量,連空間給予顧客的舒適和歸屬感,也是讓顧客決定是否再回流的關鍵。我尊重每一位業主創業的精神,也相信每一個業主都想要將他認為最好的呈獻給觀眾。特別是近年來無論是餐飲業、旅居,都在走體驗式行銷,讓顧客從視覺、聽覺和其餘感官都能在同樣的空間和維度裡獲得附加價值。把空間打造成Ins風,自然也涵蓋了業主的熱愛,但這個熱忱背後的寓意,是否能為空間賦予更高的價值?是否能與顧客鏈接創造歸屬感?

我曾經在吉隆坡Jalan Galloway一家咖啡廳待上一個上午,這家由老店改裝的現代咖啡廳,走的是乾花內裝和大地色的簡約設計,沒有什麼過人的設計弧度,最大賣點是這家老店建築竟是在1928建造完成的老房子。這咖啡廳當然也有受Ins風影響,打卡的空間超過一兩個。我有幸和老闆交流,問他餐廳那麼大,設計那麼美,他最喜歡的是哪一個空間?我以為他會選裝著燈飾的角落,或是其中一堵牆。原來都不是,他喜歡的是下雨時的咖啡廳。

咖啡廳的店名叫WU DI。老闆叫Wardy,特意用不標準語調的拼音做店名,不是因為店名和本名很像,而是想預留一些詮釋空間給顧客,WU DI可以是“無敵”、“無底”還是“屋底”。談話中他表態,開業前就鎖定只找老店,無法忘記第一次踏足這間未經裝修的老店,就被二樓與三樓屋簷底下的空間吸引。這跟他兒時在甘榜成長的經歷有關,屋簷底下有過他最難忘的童年時光。或許老闆是歌手的關係,所以對聲音特別敏感。他說小時候最喜歡在屋簷底下,聽到雨天雨水打在屋頂的聲音。這是自然界的樂曲,所以在城中開了一家寓意“屋底”的咖啡廳後,最喜歡的居然不是那精心的Ins風室內設計,而是咖啡館下雨天的雨景。

v7
老店裡的乾花經過時間與歲月的洗滌,帶走了鮮豔奪目,留下了最樸實卻又最真摯的美。
v5
夾層閣樓空間也是原始設計,從屋樑、地板、門與門框都是真材實木。

創造歸屬感才是空間設計的靈魂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這家咖啡館迴流顧客那麼多,甚至一待就待上大半天,是因為歸屬感。我問老闆,一杯咖啡在你的空間待上老半天,商業角度來說好像不太划算。老闆很豁達地說了一句,他根本不在意,因為咖啡館空間非常大。

確實,這家3層樓的老店咖啡館空間比其他咖啡館大多了,有那麼多座位,老闆還堅持在戶外架設座位的原因,是想要營造家人朋友在庭院乘涼的氛圍。這便是在為顧客創造歸屬感!這個空間給予的歸屬感讓空間本身與每個訪客的內心產生連接,而這種情懷連接遠比美味的食物、價廉物美的促銷來得可貴。

在建築空間與設計之間,我們常常忽略了周遭環境和人文關懷的角度。單純地打卡和過度吹捧instagram風設計,反倒是貶低了空間本身的意義。就像WU DI咖啡館,縱然內裝很美,可若細微地用老闆的角度和感官去詮釋這個空間,寓意遠遠比Ins風更美。我想這也是為什麼WU DI咖啡廳能帶給顧客那麼多歸屬感,因為這個空間除了設計,還參雜了老闆對生活的情懷與故事。

v1
被保留下來的老店窗戶雖沒有防盜功能,但在陽光投射下,簡單卻不失優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