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的各項考試中,華小生或獨中生在國文科的及格率一直以來都有很不錯的表現,單憑及格率來看,不敢說學生都很有興趣學習,但至少可以證明這些學生不排斥,也願意努力去學習,這是可以被肯定的。
ADVERTISEMENT
最近一篇在《每日新聞》刊登,《新海峽時報》也跟著轉載有關華小生沒有興趣學國語的報道不但引起爭議,也鬧出馬來西亞華文理事會報案要求警方開檔調查的風波。在團結政府剛提出“昌明大馬”的當兒,鬧出這等被視為有煽動意味和有可能破壞種族和諧之事,確實沒必要也很不應該。
這篇文章被批評不恰當在於只憑一名老師的意見就武斷下結論、文中所指到的兩名學生張飛和關羽,因為是三國其中兩名主角的名字,而被懷疑是憑空捏造的人物,也因此報道此事的記者也被懷疑是另有目的。
我不願意單憑一篇文章就輕易論斷這名記者是別有居心,但可以這麼說,報道者的“不敏感”是引發這起風波的原因。提出討論不是壞事,但單憑一個受訪者以及兩個被懷疑是杜撰人物的受訪,已使這篇文章的內容顯得膚淺和可信度受質疑。
報道社會關注的議題的方針是沒錯,問題就出在文章只是如蜻蜓點水般寫出並非完全是事實的情況,形成“一竹竿打翻整船人”;當報道無法做到進一步深入,包括點出問題後又沒有提出建議或改善方式,往往容易擦槍走火,製造不必要的事端。
從新聞處理的層面來看,如果記者在採訪老師提及華小生對國文沒有興趣的問題時,也請受訪者深談箇中原因,以及建議可採取的改善方案,包括如何提高非巫裔(而非單針對華裔)對學習國語的興趣,報道呈現出來的效果會不會更好亦更全面,也讓非巫裔讀者心裡上感覺更舒服,不會有被刻意針對的不適感覺?
必須客觀看待並承認的是,國語並非是非巫裔的母語,也不只是華裔,包括印裔、伊班裔、卡達山族等,要學習並掌握好國語也許比起巫裔的確是更需要下一番苦功。巫裔當然能說一口流利的國語,但在詞彙掌握和書寫上,也不一定是人人都能寫出一篇文筆流暢的文章,而所謂“有興趣學習”必然背後是需要有一股推動力或本身的熱誠促使當事人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在投入學習及掌握相關語言。
不能否定的是事實也在於,國語是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在政府考試當中,也規定國文科必須及格才能取得完整的文憑,因此無論學生喜不喜歡,有沒有興趣都必須確保國文科及格,除非不把文憑當一回事。另外,在政府的各項考試中,華小生或獨中生在國文科的及格率一直以來都有很不錯的表現,單憑及格率來看,不敢說學生都很有興趣學習,但至少可以證明這些學生不排斥,也願意努力去學習,這是可以被肯定的。
去年的聖誕節前夕,語文出版局砂拉越分局語文策劃(編輯)哈芝莎及謝達樂主動與我接洽,所談的合作項目是如何利用星洲日報在砂拉越的影響力和平臺,共同推廣學習國語。其中一名官員告訴我,包括獨中在內的學校,校方都很踴躍派華裔學生參加,而進一步推廣的目的,是讓更多華裔學生對學習國語更投入。
“今年也是砂拉越參組大馬60週年紀念,通過星洲日報推廣學習國語的風氣,也是響應及支持團結政府倡導塑造公平及民主進步的國家且符合國家原則的號召,以及促進種族團結。”當兩位到訪者如此告訴我時,我是打從心裡感激語文出版局,正面肯定華裔學習國語的努力,也設法讓這份努力加深和拓廣層面。比起刊登一篇沒有實際意義的文章,如語文出版局砂分局的主動出擊,這等建設工作,不是更顯得有意義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