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漫畫(港漫)讓你聯想到什麼?老夫子的詼諧幽默?王小虎降龍十八腿?聶風與步驚雲驚心動魄的刀劍交鋒?抑或講究義薄雲天的古惑仔?如果漫畫世界是武林,港漫就是極具辨識度的宗派,延伸出專屬香港本土文化特色的漫畫風格,題材內容也融合在地社會現象、中華文化、武俠故事,是深植港民生活的集體回憶。
90年代,港漫產業達到巔峰時期,街邊報攤疊滿《龍虎門》、《中華英雄》、《天子傳奇》、《神兵玄奇》、《風雲》等彩色薄裝漫畫,形成市中心一道彩色斑斕的風景。可是,日漫急速崛起,以鮮活奇幻題材抓住新生代眼球。同時互聯網大勢普及,加劇港漫產業萎縮。隨著黃玉郎淡出漫畫圈,馬榮成宣佈封筆,港漫黃金時代宣告結束。
ADVERTISEMENT
近年,處於低迷的港漫市場有揚帆起航跡象。2021年起,香港動漫聯會有限公司舉辦了“港漫動力”——香港漫畫支援計劃,由香港政府旗下的“創意香港”資助15間初創漫畫企業和主筆出版一本漫畫作品,重新召喚大家對港漫的興趣。《風雲》作者馬榮成則是計劃導師之一,去年他率領15位漫畫家來馬,便逮住機會詢問他,2023年,港漫下一步會怎麼走?
“現在正是新舊交替的時代。”馬榮成語氣堅定地說。在港漫產業,大多數資深漫畫家已退下,僅少數人仍在繪製薄裝漫畫。但即使是繪製精美的武打技擊內容,也難以複製當年的輝煌。
早年功夫熱潮盛行,港漫抓緊趨勢,著重描繪寫實的武打競技招式,再配合電影式分鏡,刻畫出整個激烈的武打畫面,閱讀當兒讀者會不知不覺代入,一圓自己的武俠夢。
有別於其他武打漫畫,馬榮成的武俠畫風非常飄逸。他從日本漫畫家池上遼一和永安巧作品中汲取靈感,運用水彩技法開創了新一派武俠技擊漫畫風格。
“其實,武俠漫畫是很‘蝦人’(廣東話,意即欺負人)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它是一種風格,剛好我們那一輩都在繪製武俠漫畫,創造了一個武林,後輩想要進入這個武林世界可不容易。”
新晉漫畫家誕生後,他想要新人嘗試多元題材,開拓港漫格局。而他口中的新舊交替不僅是題材,他們還需要懂得說好故事,瞭解作品屬性,選擇合適平臺推銷漫畫作品,積累讀者群。坐在一旁的香港動漫畫聯會副會長溫紹倫則補充,在“港漫動力”計劃下,漫畫家需“自力更生”,透過社交媒體或籌辦小型展覽宣傳作品,講述自己的創作概念。
“這也是一種試煉,看看自己適不適合走漫畫這條路。”他直言,這15本漫畫的作者,有些已養成一批讀者,有者獲得出版商青睞,並開始籌備第二本漫畫。
你迷信命運嗎?
我本身是啃讀港漫成長的人,得與馬榮成交談,不禁問起他2013年宣佈封筆的決定。他坦言用了多年時間醞釀才做出有關決定。“我只是怕,我再遲一點做決定,我完(結)不了那個故事。”
礙於年齡與體力緣故,他直覺無法承擔太大的工作量,因此選擇結束連載24年的《風雲》。馬榮成強調,他不會後悔。反觀,如果無法將連載漫畫完結,那才是真正的遺憾。
宣佈封筆後,他有時間創作劇本,說好故事。期間,他創作了兩個故事,其中一個武俠故事已完結,可是他沒打算動筆繪製成漫畫。只見他嘴角上揚,笑說繼續創造武俠漫畫就太沒趣了,不如醞釀些新意和能夠激發靈感的題材。
《風雲》有一段金句——“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淺水遊。”這是泥菩薩給雄霸批運贈送的批言,概括了雄霸一生命運會因“風雲”定成敗。不過,這個批言並非虛構,而是香港著名玄學家董慕節(董半仙)給馬榮成的批命。
馬榮成沒有聽天由命,試圖改變轉念。殊不知,一個念頭令他踏入一個天壤之別的人生。當年聽到“風雲”二字,頓時蹦出創作靈感,打造出一個波詭雲譎的江湖,勾勒人性的慾望、廝殺、情誼等。他擅於將生活遭遇轉化成故事素材,讓筆下人物個性活靈活現。
“當有了命題後,要如何塑造兩個人?我那時在一家公司工作,看到公司文化,顯然是一個社會的縮影。這樣你就很容易去創作一個武林,之後再添加多一點幻想,故事會在適當時機出現。”
那麼最關鍵的是馬榮成迷信嗎?身靠沙發的他立即笑了出來,緩緩地說,那一次恰好借題發揮。“我的確有這個命盤,但我用來創作,撰寫華英雄命犯天煞孤星,接著再寫風雲故事。這一切為了創作,不是迷信命運。”進一步探詢,那麼信不信董半仙?他思考了半晌,接著回答,一些相信,一些則不信,畢竟這把年紀了,凡事不能盡信。
不會沒靈感,只欠好靈感
以前連載長篇漫畫,香港人會說“邊走邊唱”,先想好這一期的內容,下一期遲點再說。可是這個運營模式不理想,馬榮成期盼繪製漫畫更像是拍電影,事前有完整劇本和思想準備,製作團隊才能拍攝出圓滿的結果。“圓滿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理想(目標)。”
塑造人物時,馬榮成不會立即“寫死”角色的命運,蓋因角色的人生觀還不夠紮實,有可能迎合劇情而有所更動。在創作過程中,作者需要反覆斟酌推敲角色個性和背景,可能某個角色臨時走上歪路會更加合適,讓劇情佈滿張力,挑動讀者情緒,讓他們有所共情。
“當角色到了某一個地步,(我們)寫了很久,角色在創作裡已經有立足之地,連我們作者都無法改動的。基本上是角色帶領我們,比方說他要天下無敵,他會告訴你想要挑戰哪一位。”馬榮成深信角色會自動推演出劇情,引領他走出故事線。
當然,創作者心底很清楚,靈感是閃現,等不到的。馬榮成微笑說,“不會沒有靈感,只是沒有好的靈感。”當年薄裝漫畫是期刊漫畫形式,截稿時間非常緊迫。每個星期要準時“出街”,不能斷稿,更遑論等靈感出現再寫故事。他說,逼到要交稿時,自然會端出好東西。
本以為《風雲》是他最滿意的作品,但是答案出乎意料,他最得意的是一部百多頁的奇幻漫畫《兩極》,收錄在《天下畫集》的連載作品。回想此事,他當年用畫展形式處理畫面,每一格畫面精雕細琢,不論著色、線條、光影都要恰到好處。可是,他終究要面對銷量壓力,被迫讓短篇故事退場,由長篇連載漫畫《風雲》擔大旗。
修改耗心力,不再出合訂本
許多讀者敲碗詢問有關《風雲》合訂本一事,馬榮成沉默幾秒,轉頭看著我說,自己已經不想再看回這些缺點。“我認為裡面有太多缺點了,真的覺得不是很滿意。”
他曾試過修訂,耗費很多心力修改。可是落筆後,他發現每一處都有缺憾,以致於不想再繼續下去。同時,他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倘若一頭栽下去,會形成龐大的工程。
“我試過了,如果我一年要出幾本(合訂本),估計要很多年,到最後一定無法完結,我不能向讀者交代。”他無奈地說,“修改漫畫比小說難度大很多,這或許是我這一生無法完成的東西。”
未來新出路,打造港漫IP產品
隨著漫畫店式微,讀者傾向線上看漫畫,港漫產業未來會走向哪個方向?溫紹倫認為,漫畫不是單一的產品,而是媒介。最終還是要建立一個IP(知識產權),產生全新的價值,推出周邊產品,以及與各品牌合作。如今市場萎靡,單憑銷售漫畫難以維持生計。
不少人提問,為何不做動畫?溫紹倫解釋,香港始終是一個700萬人口的市場,日本有1.25億的人口市場。相比之下,香港市場規模不大,會面臨成本、銷售的問題。假設製作一本漫畫需要10萬港元,製作動畫的成本就需要20倍。即使有投資商願意砸200萬港元,未必順利製作出一個長篇動畫作品。
市場是殘酷的,投資商無法在動漫作品計算投資回報,便會轉向選擇電影的形式,如《龍虎門》、《古惑仔》和《風雲》。電影有藝名人效應,能夠帶動票房,刺激周邊產品銷量,可是,動漫沒有這些先天優勢,真的需要靠角色、故事、畫質來催谷人氣熱度。
如今新生代都熱衷閱讀網絡漫畫,溫紹倫亦在思考如何建立網漫營運模式,是否有必要設立訂閱模式。“但是,一部長篇漫畫始終要用實體書來呈現,才可以養到讀者。網絡漫畫未必能養到一批讀者,因為讀者不會很忠心追隨一位漫畫家。”
相關文章: 【港漫再現/02】年輕漫畫家聯手播種,復興港漫再戰江湖 【港漫再現/03】馬來港漫迷/一室藏品,漫遊港漫武俠世界 延伸閱讀: 【漫漫少女心/01】那些年我們追的少女漫畫 【漫漫少女心/02】哪些經典漫畫永不朽? 【漫漫少女心/03】盛滿回憶的美少女戰士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