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想要遇到良師,你首先得充實自己,才能辨別真假。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著獨特的閱歷。這閱歷,指的是一個人親身見過、聽過或做過某些事,然後通過對這些經歷的理解所收穫的知識。
ADVERTISEMENT
每個人的閱歷都不同,這來自那人所經歷過的事,以及他對事情的參悟。人啊,不是經歷多就閱歷多。若缺了對事物的反思,閱歷自然沒高到哪裡去。反之,經歷少不代表閱歷少。人若擅長觀察人事物,或博覽群書,閱歷也不會低到哪裡去。
閱歷啊,講得玄一點,就是“悟”。通俗點,就是經驗。通過經歷,你懂那是什麼,你懂那該怎麼做,你懂那會產生什麼結果。三個條件加起來,你就能控制一個事情,去達到你要的結果。統合起來,那就叫做經驗的應用。
打個比方,你懂各種食物的營養,你懂得如何烹煮食物,你懂那會對健康有什麼影響。三個條件加起來,你就掌握食療,也能開店做生意了。
接著,當你的經驗有很高的確定性,也就是事物在你描述的情況下,結果確實如你預測,那你的經驗就昇華成知識。
然後,知識又分為兩類,一是知識性的,比方說數學公式或科學理論,內容能夠通過書面文字來傳播。另一個是表述性的,比方說藝術或烹飪,對於美的概念或要掌控的火候,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以知識來開店做生意,賣的是服務,買方就是那些想要卻不知道如何達到結果的人。所以我常說,授予知識,不是因為情面,就是錢財。
在這個資本時代裡,那合理又合法。所以,變賣知識本身不是問題,這跟我們買門票去聽演唱會一樣,圖個開心。問題就出在於,課程本身就是個坑。那包括,給予你與學費不等值的內容,給予你錯誤的資訊,誤導你做出高風險的決定。
坦白說,就算在大學裡,不是所有講師都是好講師。停止學習的講師重複教著當年畢業時所學到的知識,教出來的學生無法連接大趨勢。
同樣的,不是所有管理或投資guru都是真guru。魚目混珠的咕嚕把整個成人教育領域攪成一池的渾水。
有個關注咕嚕文化的教育學教授曾經跟我說:盲目的大眾是咕嚕文化的推手。直到求知的大眾慧眼識珠,咕嚕文化才會終止。
換個角度來說,公開市場走的是供求關係,迫切脫離經濟瓶頸的人形成一股強大的消費力。有能力或勇氣辦公開演說的機會主義者聞到了利潤,自然就會湧入成人教育領域去分一杯羹。
偏偏,有實力的guru多為低調,也很少在社交網絡裡自吹自捧。這拉低了進場的門框,讓咕嚕們能簡單的通過自我營銷去圈粉。
所以,你如果想要遇到良師,你首先得充實自己,才能辨別真假。你要知道,人山人海的公開課,可以是群演湊出來的。豪華大氣的授課禮堂,那是錢堆出來的。各種獎項,什麼年度百大,什麼年度最佳,有些是買回來的,英文叫做vanity award。
當你考慮掏錢上課時,你要有撕開表面包裝去挖掘講師資歷的習慣。那包括通過網絡或其他管道,查詢講師的背景,包括學歷與閱歷,而不是單看傳單或是課程私營的臉書照片來判斷講師的實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