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状语

|
发布: 7:10am 07/02/2023

戴子豪

文化

传承

状语

马来文化

马来西亚华人

戴子豪

文化

传承

状语

马来文化

马来西亚华人

戴子豪.入鄉隨俗的傳統

戴子豪

若要更容易的傳承下去,那麼我們需要非常瞭解其意義,看這意義是否與時並進,以及能否與本地文化結合,改變形式把其精髓傳承。

傳統是文化,一個民族靈魂的一部分;身為一個民族的一分子,傳承文化是義不容辭的。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到底我們是什麼民族?要傳承哪一個文化?

ADVERTISEMENT

就以馬來西亞華人作為例子。在大格局,我們都是“華人”,文化屬“中華文化”。但是格局放小以微觀看傳統,馬來西亞華人又有祖輩地緣性質之區別,如福建閩南、廣東、客家、海南瓊州等等。

除此之外,還要區分明末清初時下南洋的峇峇孃惹,以及清末民國時期南遷的一代,以及現在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嫁入或迎娶馬來西亞人的中國人。

同一片國土,同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但是文化方面卻甚多;有延續清朝民國時期的文化傳統如穿旗袍馬褂,有追溯到明朝的“拜天公”儀式,甚至還有發動恢復唐朝“漢服”的運動。

另一方面,又有和馬來文化結合的峇峇孃惹文化,以及完全對文化傳統沒有認知,完全崇尚西方文化的一群。

每個小格局的傳統都有所差異。舉例,閩南人在“拜天公”時會擺放甘蔗。據傳說,在明朝時期,倭寇海盜在福建沿海橫行霸道。福建的居民都躲到甘蔗園,很多人因此逃過一劫。所以福建籍的華裔在拜天公時,會比其他籍貫的華裔更為注重甘蔗為貢品。

傳統更大差別的例子,就譬如信奉基督教的華裔,不會“點龍香”、拜天公、祭拜祖先等等。娘惹在拜年時不會穿著民國時期的旗袍或者漢服,反而是穿地道化的“Kebaya”。

還有一些祖輩地緣性質的傳統如祭拜媽祖、九皇爺誕、馬六甲王舡、柔佛古廟遊行等,其他華裔都不會保留。也有傳統因宗教而異,如華人傳統葬禮、佛家葬禮、道家葬禮、基督教儀式都非常不同。

一般上,馬來西亞華人要傳承的傳統,都是各個地緣不同宗親,不同宗教的華裔所能認同的,其中包括新年。陽曆新年為日曆的一月一日,農曆新年則是傳統農曆的正月初一。主要是慶祝一年已過,整個國家捱過了奪命的冬天,一家人團圓,準備來年開耕。

傳統,尤其是形式傳統,都是要以形式來讓後輩瞭解其精髓,輔助其精髓得以傳承。

有四種人。一是隻傳承形式,卻對其精髓截然不知,第二是兩者都傳承,第三是傳承精髓但改變形式,第四是完全放棄傳承。

這都看個人而定,而我本身鼓吹的是第三類,也就是了解傳統的精髓,然後地道化的改變形式。這和峇峇孃惹文化很相似。

今年的年三十晚,我家人一起吃的團圓飯,不是在酒樓,也不是自家準備,而是到附近的嘛嘛餐廳,沒有五福臨門,沒有撈生,沒有敬酒,沒有火鍋。

這已經是我家第四年如此吃團圓飯了。顧名思義,團圓飯注重的是“團圓”。我們繼承了“團圓”,而不是傳統的“飯局”。

為了這個“團圓”,我和在吉隆坡工作的兄妹早在去年就訂購了火車票,確保年二十八前把手頭上的工作都處理好。如果我成家立業了,我要我的下一代記得,團圓本身比飯局更重要。可以犧牲飯局,但是不可以放棄團圓。

在清明節時,響應慈濟功德會的號召,不在祖墳前燒冥紙、點大香,而是供奉鮮花。清明節掃墓的精髓是“緬懷祖先”。如何“緬懷祖先”,無需盲目尊崇古人傳下來的形式傳統。

但是,第一類人,只繼承形式傳統,對其精髓卻毫不瞭解,還一昧專研這個形式傳統,甚至會抨擊他人不尊重傳統,這,我無法苟同。

還記得有位朋友和我說起他對端午節的熱忱;賽龍舟如何排兵佈陣、練習;如何擊鼓來協調划槳等等,但是問起端午紀念的屈原,和原先端午的祭拜水龍等,他都毫不知情。這完全失去了傳承的意義。

一個文化,從春秋戰國傳到今日,形式傳統上肯定有所改變。服飾、食物、儀式等等,都一直在改。唯一不改的是其意義和精髓。

在馬來西亞,和祖宗所在的中國有很大的差別,一是天氣,二是時代科技,三是本地文化。若要文化更容易的傳承下去,那麼我們需要非常瞭解其意義,看這意義是否與時並進,以及能否與本地文化結合,改變形式把其精髓傳承。

不能與時並進的文化如男尊女卑、女兒不入學堂,不能參加科舉當官,或者身上髮膚受之父母,不剪頭髮等,我們都應該要放棄。但是好的文化如孝順,如果能融入馬來文化,就譬如行禮親吻父母的手,更加能夠將中華美麗的文化,發揚光大。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