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華社有那麼多不同籍貫的會館,其方言生命力只能靠我們自身才得以延續。在得知因為說方言的人漸漸減少,委員召開會議都得以華語為主後,更覺得我們不應該讓這種美麗的鄉音就從此消失。
ADVERTISEMENT
友人得知我與孩子之間用方言溝通後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她們皆以為我一定是因為工作習慣的關係,都會與孩子以華語來交談,甚至還會對孩子提出“標準語音”的要求。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這樣的反應,甚至還用“你很敢啊!”來表示她的困惑及對我的不解。這就好像老師的孩子,就一定會成大業的定律。這是誰下的定律?她們會有這種反應,我並不意外。
我們一家人都講福建話。在家,我們講福建話。在外,我們也以福建話交談,所以並沒有出現,父母對話時用方言,轉過頭便對孩子說華語的時候。
她們問為何?我說為何不?我樂意至極。這是選擇,這不存在對與錯,只是想讓孩子在懂得華語、馬來語和英語之外,還會說自己的方言。學習語言需要環境,與同學相處、在學校上課自是會說華語、馬來語和英語,之後在語文語音基礎上推他們一把,加強孩子的詞彙、語音與語文運用能力。可一旦沒有一個可供學習方言的環境,就算聽懂也沒有可讓孩子有講方言的機會。因為沒有對象,即使聽得懂也說不出來,這不就是有口難言嘛?
我國華社有那麼多不同籍貫的會館,其方言生命力只能靠我們自身才得以延續。在得知因為說方言的人漸漸減少,委員召開會議都得以華語為主後,更覺得我們不應該讓這種美麗的鄉音就從此消失。RTM電臺新聞組苦苦爭取保留方言新聞播報時段,哪怕每一種方言每天雖然只有短短五分鐘,卻也是為了讓我們祖輩流傳下來的智慧、美德、故事、歌謠可以綿延不斷地唱著。
曾有人問:方言新聞?有人聽嗎?多少人聽我說不上來,但肯定有人聽這種從一方土地發展出來的鄉音。曾收到一名年輕聽眾的反饋說他每天都會定時聽四個時段的方言新聞。這無論對方言新聞播報員或是編輯,甚至是推廣者來說都是一大鼓舞。
相較起中港臺,我國的方言媒體明顯落後,除了因為早年深受港劇影響而比較多人懂的粵語,而有了之後以粵語為主要媒介語的電臺節目,以及有線電視引入臺灣台語節目也讓閩南語系節目發展開來,其他方言如客語、潮語、海南語、福州語等節目都缺乏與我們見面的機會。
不過這幾年因為自媒體崛起,加上MCO推波助瀾,以方言為主的短視頻逐漸出現,冒出許多說方言的網紅。從他們的受落程度及轉發次數來看,不正表示方言在我國華社還是有存在價值和意義嗎?
不久前在課堂上問學生是否知道自己的籍貫,只有半數的學生表示知道,在這裡面會說自己方言的不到一半,所以即場要求他們下課後去詢問父母親,並在下一堂課用方言說一句祝賀語。有些學生覺得為難,因為家裡只有遠在家鄉的爺爺奶奶才會說方言。父母親之間因為懂得的方言不同,因此都不再說方言。多可惜啊!我想,我是幸運的,因為我和另一半彼此都會說對方的方言,所以少了一層麻煩。可是,如果爸爸懂粵語,媽媽會說潮語,不妨試試爸爸與孩子說粵語,媽媽則與孩子說潮語。這也不是不可行的。
方言,必先得有人開口說,才有存在的一天。華人只佔我國人口四分之一左右,不同籍貫的華人又有不同的文化特色。除了年菜,保留方言,不是也能凸顯華人的多元性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