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料理神髓》一書中提到一個觀念:餐後甜點的態度不同,即使端上桌的是同樣的水果,滋味也會截然不同。“日本料理觀點”就即便是同一箱柿子,都當作松茸看待,逐顆檢查,等到完熟時切成兩半,附上湯匙,變成一道日本料理的餐後甜點。換句話說,搞清楚每一顆素材各自成熟完美的時間性,“可以說是日本料理最基本的原理,也是最重要的要素……
ADVERTISEMENT
很多餐廳會在餐後送上甜點或水果,當作一套餐點美好的句點。即使主餐吃得再飽,人們會催眠自己:“沒關係啊,甜點是第二個胃。”毫無抗拒地迎接上桌的甜點。
餐後甜點的重要不亞於主餐。有人會因為美味的餐後甜點而再訪,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是臺北雞家莊的餐後布丁、巴黎廳1930X高山英紀的福岡八女抹茶奶油千層酥的忠實粉絲;而如果不幸吃到糟糕的一餐,就要看能否靠餐後甜點挽救災難,因為那是一家店留在口中最後的餘味與記憶,我看過不少網絡食評是:“那家餐廳的食物糟透了,還好有甜點。”、“看在甜點份上,其他就算了不想提。”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隨套餐附送的食物?
甜點既是另一個兵家必爭之地,那麼店家如何看待它?遺憾的是,一些態度消極的店家,只將它當作“套餐裡附送的食物”,關鍵就在“送”這個字,店家想:“既然是送的,那有就好。”於是我常吃到的餐後甜點,是沒有煮透的紅豆湯,或有冰箱味的綠豆湯,只好安慰自己:“算了,反正是送的。”
我的馬來西亞朋友告訴我,馬來西亞一般中餐廳的態度也大致如此。桌席的餐後甜點可能是幾片西瓜、海底椰罐頭糖水或自煮的百合紅豆沙。她談起婚宴經驗:“對我來說,一見到甜點上桌,就代表可以走人了,我會趕快去上廁所、停車場取車,以免等下人擠人。
這其實也是我的經驗。
Fine Dining餐廳看重甜點,並會為它專聘甜點主廚,請留意職稱是“主廚”,代表形式上是與主餐主廚平起平坐、相輔相成,至於餐廳有各自文化,實際上職位的主從關係,就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日本料理觀點”的餐後甜點
《日本料理神髓》一書中,作者小山裕久提到一個觀念:
餐後甜點的態度不同,即使端上桌的是同樣的水果,滋味也會截然不同。意思是說,在餐廳內端上桌的餐後水果,同樣是切片柿子,一般觀點跟日本料理觀點的柿子,滋味是不同的。
如果廚師認為,甜點是日本料理的一部分,那就必須用日本料理的觀點來準備。什麼是“日本料理觀點”的甜點呢?他舉例,柿子進貨時是一整箱為單位,柿子未熟透前,吃起來不怎麼美味,得放廚房裡讓柿子快熟,如果覺得反正就是同一箱柿子,等到一定時間,覺得每顆應該都差不多,按順序拿起來料理就對了,這是一般觀點。
我自己有過這樣的經驗,同桌的人吃到餐後蘋果,有的人吃到過熟的、有的人吃到過生的,就憑運氣。
然而,如果那不是柿子,而是昂貴松茸的話,料想無論是誰,都會逐一確認品質風味吧。“日本料理觀點”就即便是同一箱柿子,都當作松茸看待,逐顆檢查,等到完熟時切成兩半,附上湯匙,變成一道日本料理的餐後甜點。換句話說,搞清楚每一顆素材各自成熟完美的時間性,“可以說是日本料理最基本的原理,也是最重要的要素。
雖然價位上差異會影響到餐後甜點(或水果)的品質,然而如果廚師們都能以“日本料理觀點”待餐後甜點的話,我會靜心等甜點上桌且慢慢享用,不趕在桌席的人們之前,而是直到人都散光了,再心滿意足地離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