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财经

|

ESG专版

|
发布: 2:47pm 09/02/2023

ESG

ESG

ESG席捲全球 大馬準備好了嗎?

(環境、社會和治理)理念日益普及化。越來越多投資方發現落實ESG概念能為資本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雖然全球社會近年來不乏質疑ESG的聲浪,但ESG投資快速增長已是不爭的事實,甚至還以來勢洶洶之姿席捲全球,包括馬來西亞。大馬政府已初步制定許多框架,然而每個行業的標準並不一致。

ADVERTISEMENT

環境好、社會好、做好治理,企業自然會越做越好。有留意市場趨勢的你,應該都有聽過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這詞吧?隨著ESG理念和議題在全球持續升溫,似乎已成為未來市場趨勢。第12大馬計劃中也強調了其重要性。雖然ESG在全球已成為熱點,但同樣也存在爭議。部分人擔心缺乏統一且清晰的框架,ESG最終可能會淪為企業的“營銷或漂綠工具”。

ESG概念始於2004年。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邀請了數十家世界頂級投資機構的首席執行員,參加了聯合國金融組織和瑞士政府共同發起的ESG倡議。此倡議有助於推動企業在各方面往更友善的方向發展,以打造真善美的社會。

有別於傳統的財務績效評估,它從企業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方向進行非財務績效之評價,以及風險評估,進而鑑定相關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

通過ESG評估投資風險

隨著ESG理念的普及化,有越來越多投資方發現,落實ESG概念的企業,普遍能為資本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因此,ESG投資在全球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它也讓投資者對相關企業有更全面的瞭解與評估。

ESG三大支柱
環境 Environment

企業經營中對於環境保護、天然資源的保育、對氣候變化的影響、自然資源與能源之合理且有效的使用、廢物管理流程、汙染預防措施等方面的關注。

社會 Social

社會因素則涵蓋企業是否實踐社會責任,包括關注員工的福利與薪酬、消費者的需求、與服務商及供應商之間的關係、供應鏈管理、產品與服務的安全性等。

治理 Governance

治理因素則包括內部的董事結構、董事會質素與成效、股權結構、高管薪酬、商業道德、風險管理、可持續金融、企業政策等。

大馬各單位相繼推出ESG策略

在第12大馬計劃中,我國把推動永續發展歸納為優先事項,並在決策中將ESG納入主要考量因素之一,展望我國能在2050 年成為碳中和國家。

配合我國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貿工部也已著手擬定製造業的國家ESG框架。此外,大馬交易所、國行與證券監督委員會(SC)也相繼推出ESG相關策略。

綜合以上幾點,顯示政府與監管單位越來越注重ESG,且它已逐漸成為投資者對企業的考量標準。

無論如何,目前國內掌握ESG的多為跨國企業。那麼,我國其他中小企業是否已準備好迎接ESG這勢不可擋的時代來臨了呢?在落實上,又面對哪些挑戰呢?

張國林碩士:傳統華人經商美德與ESG有異曲同工之妙

隆雪中總環境、社會及治理(ESG)組主任張國林碩士指出,其實在華人的傳統經商美德中,已無形中將ESG落實當中。

“君子好財,取之有道;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等理念,已經傳承在很多企業文化當中,只是目前需要更具體且有規劃地將ESG加入在經營流程當中。”

他指出,雖然較中國、香港、新加坡,我國對ESG的關注起步晚了一點。但近一年來,不論是政府、社團等單位,已經開始舉辦各種醒覺活動,大家也越來越關注此課題,並朝這大方向前進了。

也是鑫資金投資公司創辦人的張碩士指出,不同行業的起步階段並不一樣。如其投資公司,以及主要客戶群為歐洲國家的企業,早在幾年就開始接觸及落實ESG了。“強調環保的棕油業可能早在10多年前就已落實類似ESG的概念了。”

隨著全球趨勢的發展,他不排除未來政府可能會將ESG變成強制性的標準。“目前,對於員工的福利已有一套標準了,如強制規劃好員工宿舍。”

梁圓融博士:我國正朝ESG大方向漸進發展

馬來西亞雙威大學聯合國亞洲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教授梁圓融博士指出,目前大家都知道ESG是個新發展趨勢,不同企業、單位、政府等都做出了相應的準備。

“大家可能處在不同的起步點,但都朝向ESG大方向循序漸進發展。這個社會生態是環環相扣的,雖然大企業受全球趨勢推動,成為ESG的先行者,但部分中小型企業,不論是自我意識的提升,又或是受到合作伙伴、客戶要求等的影響,也開始做出響應,往這趨勢前進。”無論如何,她覺得我國目前對氫經濟的準備仍需要快馬加鞭。

“氫氣屬清潔能源。它可成為發電廠的清潔能源、運輸中的燃料以及氨和石油精煉工業生產中的原料。要發展氫經濟,我國需要建立一個生態系統來促進供需。”

需先改變思維

張碩士表示,我國在落實ESG上,面對的最大的挑戰是思維上的改變。不同企業在不同階段會面對不同挑戰,但最重要的是思維上的改變,而這思維改變必須由上至下,即由大老闆開始。

“很多企業擔心落實ESG需花費額外資金。這必須看企業領導著重的是短期還是長期投資。”

他透露,如果他們考量的是長遠目標,自然會投資研發好產品,落實環保且符合ESG概念的生產流程與產品等。如此,他們自然能引領市場。

“落實ESG不但可以讓企業迎合現在與未來更多客戶的需求;擁有良好ESG文化的企業,也會吸引更多人才。

此外,相關企業也能吸引更多投資者與新資本,同時享有國行推出的各種貸款優惠。長遠來說,企業還可以節省成本。

政府需制定協調政策

梁博士指出,我國在落實ESG面對的挑戰,是不同府部門在政策上並沒有做好協調。

“例如環境部、能源部可能積極推廣環保減排政策;與此同時,我國吸引進來的外資卻是個高碳排放的企業。這現象已經發生了,顯見政府並沒有為單一目標做好協調。”

她舉例,由於中國政府要減排,導致當地很多鋼鐵廠搬遷至東南亞國家,包括大馬,而相關廠將在未來1、2年投入運作,這將大量增加我國的碳排放。

“我國正在大量增加高爐鍊鐵產能。這將使鋼鐵行業的碳排放量從基準年2016 的約1.4 MtCO2e增加到 2024年的約30MtCO2e。”

另外,她指出,企業領導的意識程度也將決定企業的發展趨向。

不同企業對ESG和對可持續發展的瞭解和認知不同,就如一片紅樹林,有些企業會將之開發成房地產,但是ESG意識高的企業會將之保保留成自然生態項目,甚至發揚光大。

“這當中有不同的商機,例如英國伊甸園項目就是以推廣生態文明的模式經營,但它同樣也售賣入場券,這就可以同時兼顧財務和生態上的可持續性了。大有大做,小有小做。如果企業暫時沒有資金投入ESG,可以先從使用節能燈泡、減少浪費水等開始著手。對於提供送貨服務的行業,司機可下載軟件,規劃最佳路程,以減少燃料消耗等。”

ESG和可持續發展、企業社會責任有差別嗎?

我們經常看到ESG與可持續發展、企業社會責任(CSR)等相提並論,或被交替使用,其實他們的差別在哪呢?

梁博士透露,就她而言,ESG和可持續發展其實是同一回事。可持續發展是個大方向,而ESG是這大方向底下的3大區塊,也是目前大家最關注的區塊。但未來可能會增加第4或第5個區塊。當人們的意識提高了,想要關注及改善的事情自然也會越多。

ESG涵蓋的範圍更廣

至於企業社會責任(CSR)與ESG的差別,梁圓融表示,CSR與企業的主要業務並沒有直接關係,但ESG卻與企業業務息息相關。

“其實這是框架上的放寬,CSR是較小的框架,以前你做好事的對象是企業或組織外的;ESG除了對外,企業也必須要求自我,如何在符合ESG概念下將企業內部的業務做好、讓員工一起成長等。”

張國林則表示,CSR與ESG的差別是,前者面向的是公眾、社會,相關活動與企業的關係沒那麼緊密,且是非強制性。此外,隨著大趨勢,未來它可能變成強制性要落實的政策。

企業財務也需可持續發展

當ESG變成投資指標時,企業落實ESG,是否只為了吸引投資者,而忘了“初心”呢?針對此問題,梁博士覺得兩者並沒有衝突,因為企業經營如要生生不息,一定要有盈利。除了環境需要可持續發展,財務也需要可持續發展。

“投資人以ESG作為投資指標,將有助於推動落實ESG的企業蓬勃發展,間接帶動其他企業效法,進而創造更多永續發展的企業。相反的,銀行不再貸款給煤炭發電廠或開發煤炭等高汙染的企業,他們在無法獲得貸款或投資者的支持下,自然無法繼續。

統一架構在“進化”中

梁博士指出,雖然目前ESG看似未有統一的框架,但大家都在朝向擁有更完善框架的方向發展,這是一個“進化”過程。

“一開始肯定會不協調,就如同政府要如何在環境保護和外資上達到協調?這需要時間,只要大家意識到問題在哪、一起推動、做出改變,實現清晰的框架指日可待。

張碩士則透露,其實政府已經初步制定了很多框架,但每個行業的框架與標準並不一樣。“目前很多行業已經有不同的框架,當然這些框架會隨著整個時代與趨勢的不同,不斷改變與改善,但大方向是一樣的。”

ESG會否淪為企業的“營銷或漂綠工具”?

ESG倡議最大的爭議在於,它可能會被不負責任的企業當做“漂綠工具”(Greenwashing),又或是作為營銷工具,從中獲利。

“漂綠”是指企業和金融機構誇大其環保議題方面的付出與成效,並在ESG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做出言過其實的承諾和披露。

針對此議題,梁博士與張碩士皆不否認確實有此可能性,但這做法是無法長久的,且被發現後,相關企業將付出非常大的代價。

張碩士指出,漂綠一被發現,公司多年建立的品牌與信譽將一落千丈,這在歐洲國家確實發生過。

梁博士則透露,其實這情況很少發生。

“有些案例是旁觀者覺得相關企業漂綠,但該企業本身可能覺得自己做得很好了,但在聽取批評後,他們也會逐漸改善。”

她認為這是在機制未完全成熟前的必經過程。

“在這個資訊流通的時代,如果企業刻意漂綠,肯定是‘不可持續’的。”

雖然我國在邁向ESG的這條路還很漫長,但她希望未來,我國能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創造者,而不僅是消費者。

編者的話

由M Lab特別策劃的ESG專版將從本月起開始每月刊登一次,通過企業可持續性發展3P原則:人類(People)、利潤(Profit)、地球(Planet)探討ESG相關課題,讓讀者全面掌握最新趨勢與走向。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