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9日訊)亞洲論壇影響力中心執行長鄭忠信認為,新媒體和手機的發展,使得人們只是利用手機查看信息,而缺乏更多深度的思考。
他形容,這樣的行為猶如囫圇吞棗,無法真正獲得營養。
ADVERTISEMENT
鄭忠信今日蒞臨星洲日報八打靈再也總社進行交流時說:“年輕人可能覺得閱報是落伍的,但我覺得他們才是落伍的,他們猶如機器人,越來越機器化。
“報紙是一個溫度,從出版時的溫度,到打開(閱讀)時的感動。”
鄭忠信指出,報紙要在現今的新媒體領域當中取得成功,就必須進行資源整合。
“辦報不能賺錢,但卻能靠著品牌的影響力,創造市場營銷,透過其他活動來賺錢。”
他認為,報章不僅是傳遞新聞或資訊給讀者,而必須提供閱讀享受予讀者及進行市場營銷,才能繼續取得成功和發展。
他在2010年接任臺灣基督教論壇報時,報社正面臨每年多達2000萬新臺幣(約286萬令吉)的虧損。
然而,自己在接任社長的首年就成功為報社取得收支平衡。
他認為,媒體正迅速變化和發展,因此報紙也必須改變。
“報紙不再只是報紙,而是一個媒介,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行為;我不只是在辦報,是在運行平臺、市場營銷,報紙只是核心價值,需要其他的活動來推廣。”
須清楚目標群需求
鄭忠信坦言,自己沒有新聞或編輯背景,但過去從事廣告、市場營銷、商業等領域的經驗,讓他清楚作為目標群眾的讀者需要什麼。
“我不是新聞人或編輯人,但我知道市場營銷,知道人們需要什麼;如果你只是給他們一成不變的東西,他們就會覺得沒有需要,但如果你能夠給讀者好的東西,他們就會有需要了。
“所以,我將報紙做了很大變化,不止是傳遞資訊、新聞、文字,而是一個藝術,讓閱讀時也是一種享受。”
郭清江:新聞最終迴歸內容
此外,世華媒體(馬來西亞)集團總編輯郭清江也在交流時指出,媒體人過於在網絡世界追求流量或點擊率,使得他們逐漸迷失,忘記了他們該負的社會責任,以及媒體的功能。
他也強調,一家媒體機構的影響力來自於它的報紙,而不是新媒體所給予的;因此,媒體不要迷信於未來在數字化,而是應該繼續用兩條腿走路,平行推動報紙和新媒體的發展,因為報紙並非“黃昏行業”。
“新聞最終還需要回歸內容,手機只是一個平臺。”
出席交流會的還包括亞洲論壇影響力聯盟主席蔡永謙、美門基金會董事周道惠、星洲媒體集團執行董事兼星洲日報首席執行員許春、星洲日報執行總編輯陳漢光及星洲日報總經理(企業公關及業務促進)陳金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